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台山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1.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诺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逻。”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2.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盛(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商甲骨文周金文秦小篆现代楷书嵩农脉将朗(農、袋)簷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3.下图为西汉与隋京镂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楼区的变动是为了()口西议京进区回两京满区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4.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项:土地兼并推动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排除D项。故选A项。6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朗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7.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盟,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从材料信总看,宋仁宗下令废后,遭到了御史和谏官的反对,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也就是两个机构不能联合起来奏对,应该各负其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C项正确:古代家国一体,皇帝的家事即国事,不能说不容置疑,排除A项:从材料信总看,御史和谏官的行为遭到了皇帝的强力反击,维护了皇帝的权威,排除B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不能说宰相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8.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子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动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可知,朝鲜和日本的请赐行为,说明两国以明朝政权为其宗主国,欲借助明朝赐书的行为,来强化自己政权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与儒家学说的发展无关,强调的是朝鲜、日本的改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官方行为,与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四书五经等内容属于朱子学,在明代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因此在当时的日本和朝鲜,这并不属于先进思想。徐皇后所制的两本书也主要是女德之类,也谈不上先进性,排除C项。故选D项。9.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寒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鲮管弦,连飘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增多,中国手工业产品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项正确: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改策,“厚往薄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作用有限,排除A项:材料强调明朝的对外贸易,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因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0.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一役…其可称为良好结果者惟有一事,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文中的“新国家之思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