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中秋金卷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中秋金卷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江苏省2024年高三年级上学期中秋金卷一、单选题1.西周青铜礼器中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属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礼乐制度已经崩溃B.政治格局的变动C.手工业水平的提高D.官僚政治的形成2.曹魏政权制定的《新律》将《周礼》规定的“八辟”原则修订为“八议”制度:西晋编订的《泰始律》规定了“峻礼教之防,准五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以制罪”的刑法适用原则。这些变化体现()A.立法的人性化B.执法的规范化C.乡约的世俗化D.律令的儒家化3.印契税:宋对典卖房产、田地、牛畜的契纸、租税钞等所收的笔纸张工墨钱:当税:清初所创的当铺营业税:契税:也称为田房契税,顺治时对买卖典押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所收的税。上述税种的产生发展是由于()A.国家赋税制度的完善B.城市功能的弱化C.重农抑商政策的质变D.商品经济的发展4.“常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市场调节手段。王安石变法后重点改革“常平制度”,力求“新法之中,兼存旧法”(见如图)据此可知王安石的“常平制”改革常平业务范围示意图A.导致冗官问题B.强调金融管控C.涉及业务多元D.侧重军事领域5.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王阳明强调“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这两种主张都A.重建了古典人文传统B.彰显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有助于唤醒自我意识D.树立了理性主义价值观6.从乾隆时代到1911年,清朝田赋收入从大约每年3000万两增加到4800多万两:通过盐税抽厘和食盐加价的方式使盐税从每年约500万两增加到4600多万两。这-现象材料体现的是青铜器铸造由王室专属转为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说明的是礼崩乐坏,王室衰微,传统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动,B项正确: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处于瓦解状态,并未完全崩溃,排除A项:材料与手工业水平提高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的确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D根据材料可知,曹魏政权把周礼的原则写入法律之中,西晋法律规定了凡是违反礼教的从严处罚,根据血缘关系亲疏来量刑,这些都体现了法律逐渐受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即律令儒家化,D项正确:材料中按照血缘关系亲疏量刑,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不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是量刑判决的原则,没有涉及执法规范性,排除B项:材料是法律的变化而不是乡约,排除C项。故选D项。3.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到清朝(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从宋代到清代,出现印契税、契税、当税。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契约出现,推动政府进行市场管理征收税收,D项正确:印契税、契税、当税等商业税的出现,不能说明国家赋税制度完善,排除A项:材料反映政府对市场管理而征收的税收,与城市的功能无关,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仍然实行,没有发生质变,排除C项。故选D项。4.C图中信息显示王安石变法后的常平制度涉及金融,农业,调节市场,强化军事等多个领域,故答案选C;A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D选项的表述过于片面,均排除。5.C马丁·路德认为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强调了信徒的自主性。王阳明主张致吾心之良知与事事物物,同样强调自主性,两者的主张都有助于唤醒个体的自我意识,C正确A与题干涉及的马丁·路德以及王阳明都不符合,排除:王阳明生活于专制社会中,排除B:理性主义价值观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树立的,排除D。6.B此题通过清末财政收入来考查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据材料可知清朝末年田赋和盐税收入大幅增加,而田赋和盐税收入的大幅增加是税收增加、人民负担加重的结果,阶级矛盾激化,所以隐含着清王朝灭亡的危机,故选B:清末新政与改革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与近代化关系不大,故排除A:C、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也排除。7.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根据材料“1923年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在上海建立,…其广告及商标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一个洋气的牌子,勉励自己将来要执电灯泡生产之牛耳,在厂名上冠以“中国”二字,标志图形以汉字团字纹形式呈现,说明当时在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刺激下,民族工业得到发展,D项正确1923年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民族工业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改变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8.C从材料中的“反革命'一词的负面意义比卖国贼“亡国奴'还要严重,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来看,说明人们认为“革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映出当时革命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故答案为C项。当时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国民党当时正在破坏革命,排除B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依然存在,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7年9月”,联系所学可知此时国民党右派早就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通过时间信息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确定答案。9.D从材料看,1949-1955年加工订货、统购产值占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趋于上涨,自产自销价值趋于下降,其所占百分比也逐渐减小,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方面,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迅猛,私营工业逐渐失去独立地位,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私营工业菱缩,并非发展,故排除A: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于1956年,故B错误:仅从材料无法断定加工订货是工业改造的主要手段,故排除C。10.D基层乡村治理力量多元化并不意味忽略传统法律的权威约束,D项说法太绝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三项关于乡约的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11.B根据材料可知191年重庆搞活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故选B项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是在1992年,排除C项:商品价格受政府指导,排除D项。故选B项。12.C根据材料普通法系以英国法律为代表,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存在着两大法律体系,其中大陆法系源于罗马法,英美法系并非源于罗马法,所以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C项正确:在近代欧洲两大法律体系中,大陆法系源于罗马法,英美法系并非源于罗马法,因此“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特点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而且“决定了”的说法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