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祗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低在维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2。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农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变法中改造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社会,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尔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规定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局。这些规定A,旨在加强教化改善社会风气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促使血缘宗法制度得到加强D.强调社会尊卑等级关系3。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宜扮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A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B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C.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路D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4.据《汉书》记载,“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到西汉末年,加上屯田的卒,整个河西钓有40万人。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的移民A.彻底解决了匈奴对内地的成胁B减轻了西汉政府的财政负担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旨在缓和西汉社会人地矛盾5。位于江西省南吕市新建区的西汉海昏侯墓弹,不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还出土了骆驼造型的编钟架构件—婆金青铜钩,这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这反映了汉代A,游牧民族的南下较为频繁B南方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与骆驼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先北方D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6汉武帝时期大司农桑弘羊认为,富国只有重农的思想是片面的,工商同农业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治因必须守重,要加强粮食、盐、铁、酒等物资的积累。这一认识A.导致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促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改变了国家与民争利的局面D标志着无为而治政策的改变7下图是汉代郡国守相(郡守和国相)中军功受益阶层的占有率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汉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工具,这些文物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这些文物传播到江西的具体方式,所以仪凭这几件文物的发现不能证明游牧民族南下较为频繁,排除A项:马车与骆驼是北方的主要交通工具,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这些工艺品的产地,也没有南北双方手工业技术对比的资料,无法判断南方手工业技术比北方先进,排除C项,6,B【解析】汉武帝在桑弘羊的建议下加强对商业的干预,实行盐铁官营,这与材料中桑弘羊的认识相契合,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恰恰是重农抑商改策的体现,桑弘羊的认识只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并未导致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排除A项桑弘羊的认识就是让国家收回一些重要物资的经营权力,体现了国家与民争利,排除C项:材料中桑弘,羊的认识并不是无为而治政策改变的标志,排除D项。7.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军功集团实力强大,统治者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使君主与臣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加强,汉武帝改变了既有的国策,从汉初黄老无为转为强调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新衢学,对内排挤军功集团、启用布衣宰相,对外不断削藩,打击地方豪强,A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经济、稳定社会,但不是军功集团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长时间对匈奴作战,军功将领仍有不少,郡国守相中军功阶层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并没有轻武,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8,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依附民已经取得了法律地位,这表明依附民群体数量庞大,已经成为社会不町忽视的力量、由于依附民大多在豪强地主庄园里“聚族而居“,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劳动者身份的变化体现不出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排除A项: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中“无限膨胀”过于绝对,排除。9.B【解析】东晋时期流民数量众多,对流民的安置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设置侨州那县的做法有利于流民的安抚与管理,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B项正确。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是设置侨州那县的客观效果,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桥州郡县的设置是按照原籍管理民众而不是让各族混居,所以不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排除C项:设置侨州郡县主要针对解决流民问题,大规模设置侨州郡县时东晋王朝已经建立,并不涉及王朝正统的问题,排除D项。10.A【解析】根据材料“《周礼》中有关玉的规定有百条之多,且玉器的使用数量白春秋起遂步增多,两汉时数量达到空前“及所学知识可知,需家及统治者推崇玉器,尤其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玉器使用次数达到高潮魏晋时期大兴玄学,上层阶级更加崇拜虚无与放达,他们不再遵循君子比德于玉”的礼制,影响了玉器的发展。同时佛教文化兴起,给人们一种新的精神的载体,不需要用玉来装点白己:此外,食玉成仙风气的盛行也导致了大量玉材的浪费,以上表明,是特殊的文化环境导致了魏晋时期玉嚣数量少、技艺不精,A项正确,排除D项。战争的冲击破坏只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B项:民族交独加深与玉器使用减少无关,排除C项。11,C【解析】隋朝由二科举人到四科举人,科目划分更加细化,且要求也更明确、具体,南此可知这些做法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提供的选拔方式虽然涉及地方举荐人才,但隋代并没有恢复汉代的察举制,排除A项科举制建立的标志是607年隋场帝设立进士科,排除B项:根据材料“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可知仍然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排除D项。12,A【解析】唐朝皇帝受到周边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的拥戴,主要缘于两个方面,一是唐朝强大的国力,二是唐朗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治国理念,A项止确。繁荣的文化与辽阔的疆域只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方而,在对周边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方而,开明开放的政策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材料涉及周边圉家,不在唐朝的疆域范同之内,不属于唐朝中央的管辖范围,排除D项。13,D【解析】根据材料时问可知,安史之乱后,关中地区由于战乱走向衰落,而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划晏进行漕运改革,自在开辟南方的漕运路线,将南方丰富物资运到关中,解决关中物资缺乏的问题。这反映了南北方经济状况.,现变化,经济格局发生变迁,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唐朝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强弱,排除A项:遭运是影响王朝必衰的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了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设路进行间接管理,又对“路”进行事权划分,这体现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A项正确。材料表明宋初地方行政层级比较清晰,并不混乱,排除B项:设路之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而减弱,排除C项:宋朝推行的是重内轻外的国策,排除D项。15,C【解析】行政区域的划分,一般依据户口和财富的多寡,人口增加了,政区就得细分。题干材料表明,南方的州郡越来越多,这是由于人口的聚集、耕地的增加和产业的发展,地方上需要增设州县米管理统治而北方的州郡则不断合并,这是由于较多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北方人口减少,C项正确。南方政权鼓励移民不是主要原因,而且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项:江南区域位置在唐宋时期是一个不变的常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对南北方总人数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二者的差距,排除D项。1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贱民与良民的身份界限逐步消失,体现了社会身份的日趋平等,A项正确。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阶层的流动,但材料中贱民身份的变化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属于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D项。1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安石允许农民“纳钱代役”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一方面农民为了缴纳代役钱,必须出售农产品或手工业品,这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纳钱代役“即募役法,废除了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差役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并不能证明减轻了赋税负担,排除A项:“纳钱代役”只是徭役征发方式的变革,并未例弱对基层的控制,排除C项:“纳钱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其积极作用,并非王安石变法失收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18,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吕氏乡约》属于士绅自主发起的旨在推行教化的民问组织,因缺少了政府的支持,在民间推广困难重重,而千守仁借助巡抚的身份推行乡约,乡约作为半官方组织在全国范围推广,体现了官府的主导作用,这才是明代乡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A、B、D三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排除。19.D【解析】“有斯巴的王子名叫亭格,生有三子“等,可知这部元代史书认为汉、藏、蒙古三个民族都是同一个祖先,D项正确。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材料中主要是通过追湖民族的来源,体现汉、藏、蒙古三个民族的同源性,并没有涉及国家,排除A项:文明多样性是指文明在多个地域起源,且每个文明都有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春秋战因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C项。20.B【解析】材料体现迁都后,南京六部并未废除,且户部的排序位次提升,结合所学,南方是明朝经济重心和主要赋税地,是全国经济枢纽,南京六部排序按照实权划分,将户部地位提升是为了加强对户口和粮税的管理,这种变化适应了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南京权力机构的存在并没有使明朝,现分裂局面,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虽然存在南北两套权力机构,但材料并没有体现其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C项: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因南京权力机构的存在而加重了财政负担的问题,排除D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