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试卷答案,答案小巷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题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答案小巷。

试题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7.1871年,中日双方就中日通商章程在天津进行谈判。针对日本要求在中国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请求,李鸿章明确表示中日不能以“西约”为例,应缔结等条约。这一做法反映出当时中方()A.尚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强大B.对日本抱有强烈的歧视态度C.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D.力主构建新的等外交体系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6.有学者指出郑观应既要把“尧舜周孔之道”作为“万世不易之大经、大本”,又要学习西方的政教法度。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此时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所含内容已经发生变化。这一变化(17.A.承认了西方文明的先进性B深化了对近代工业化理解C.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束缚D.反映了对变革认知的深入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历史学家葛兆光认为,中国是一个“移动的中国”,有时候,旧土原本就是“周边”;有时候,“周边”又能变成旧疆。在传统帝国时代,“内”和“外”常常在变动,给现代的(多)民族国家带来很多领土、民族问题。而历史上的空间移动……也给文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偌大的、有挑战意味的课题。为什么?因为研究周边、民族,一定会涉及“认同”。这样一讨论,历史问题就和现实问题连起来了。摘编自《再谈“从周边看中国”》以“移动的中国”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