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狐(食肉目犬科动物)

藏狐食肉目犬科动物

藏狐(学名:Vulpes ferrilata)大小接近赤狐或略小,但耳短小,耳长不及后足长之半,耳背之毛色与头部及体背部近似。尾形粗短,长度不及体长之半。冬毛毛被厚而茸密,毛短而略卷曲。背中央毛色棕黄,体侧毛色银灰。尾末端近乎白色。头骨之吻部十分狭长,吻部中央部位之侧缘稍向内凹入,第二前臼齿处之吻宽约为腭长之1/4。犬齿甚长,上犬齿之高约等于第四前臼齿加第一臼齿长度之总和。

分布于高原地带。喜独居。通常在旱獭的的洞穴居住。以野鼠、野兔、鸟类和水果为食。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

食肉目(Carnivora)

亚目

犬形亚目(Caniformia)

犬科(Canidae)

狐属(Vulpes)

藏狐

中文学名

藏狐

中文别名

沙狐、狐狸、草狐

英文名

Vulpes ferrilata Hodgson

分布

系典型的高原种类,分布高度多在34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繁殖性状

交配季开始于2月末至3月初,单配制(一夫一妻制)动物,选定配偶则终身相伴,双方共同生活、捕食以及抚育后代。雌狐妊娠期约50~60天,每胎产2~5仔,4~5月幼崽诞生。出生后前几周,幼狐不会走出洞穴。8~10个月长成进入成熟期。理想情况下的寿命为8~10年。

物种价值

藏狐皮色彩虽鲜艳、但毛较赤狐的粗硬、短,在商业上排列于赤狐之后。就产量看,较赤狐多。主要利用在冬装及有关的装饰用皮上。另外,藏狐在防治草原有害类动物也起有一定作用。

藏狐皮的用途与赤狐皮相同,但质量次于赤狐皮。藏狐主食鼠类,对农牧业十分有利,亦为益兽。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藏狐在防治草原有害类动物也起有一定作用。藏狐主食鼠类,对农牧业十分有利,亦为益兽。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2008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3]

参考资料

1.西藏·西藏旅游攻略网

2.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林业和草园局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标签: 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