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熙业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擅长普通医学及普通外科。民国初年来华,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1920年中法大学成立,任该校董事、教授兼校医。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1954年离开北京回法国。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
中文名贝熙业
Jean Jérome Augustin BUSSIERE
贝西尔
法国
毕业院校波尔多船舶医学院
医生
法国
1960年
人物生平
贝熙业大夫主持正义、不畏艰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全心全意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贝熙业立即挺身而出,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后来,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委托贝大夫从北平城往平西根据地运送药品,认为委托贝大夫,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贝大夫真诚地帮助中国抗日,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办事绝对可靠;二是贝大夫经常从城里去西山的贝家花园,贝家花园与平西抗日根据地相接;三是日本兵不敢轻易地对法国人进行搜查,即便被搜查,医生携带药品也属正常,仍可蒙混过关。贝大夫承担起秘密运送药品的任务,因此他的住所东城大甜水井甲16号(今22-24号)和西山贝家花园就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北平城的秘密交通联络站。
《北平人民八年抗战》一书有这样的记述:共产党的地下人员黄浩为八路军总部搜集情报、筹集物资做出突出贡献。“帮助黄浩经北平西山运药的,还有黄浩的另一位法国朋友贝熙业大夫和安国县兄弟会北安河分会的安定、安禄兄弟。贝大夫在鹫峰下的北安河村外造了一座别墅贝家花园,而他的看房人王月川也恰好是地下党的秘密交通员。
起初,五十多岁的贝大夫骑自行车运药,载重几十斤,行程数十里,十分劳累却从不叫苦。后来他买了雪铁龙小汽车,开始用自己的小汽车运药。每当他亲眼看见武装交通员们背上他亲自运送的药物,总是欣慰地笑逐颜开”。
根据中法大学史料记载,贝大夫1947年77岁。他为平西根据地送药应是1940年前后,其年龄应在70岁上下,而不是五十多岁。当时通往西山的公路是土路,坑洼不平,车辙沟深,遇雨更是泥泞难行。一位70岁的外国老人,骑自行车载重几十斤,走崎岖土路六七十里,没有一种精神支持是做不到的。
1943年8月7日,共产党地下交通员黄浩逃脱日本宪兵的追捕,从城里辗转到了贝家花园,在贝大夫的帮助下奔赴了延安抗日根据地。另外还有不少爱国青年学生,出北平城到贝家花园,翻越妙峰山,奔赴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日两国开战,太平洋战争序幕拉开。8日午后,贝家花园来了四个人,他们是燕京大学英籍经济学导师林迈可和他的夫人李效黎、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英籍教授班威廉和夫人克兰尔。林迈可知道贝大夫曾为中国抗日游击队的士兵治过伤,找到贝大夫就能找到抗日游击队,便到了贝家花园。不巧,贝大夫没在。
林迈可夫妇和班威廉夫妇得到贝家花园管家王月川的帮助,成功地去往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而到达晋察冀、延安抗日根据地。林迈可夫妇、班威廉夫妇在革命根据地为八路军培养了一批无线电技术员,建立了延安对外英语广播电台。当年的学员,后来成为我国通讯、邮电方面的专家、国家高级干部。林迈可夫妇、班威廉夫妇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位法国人为抗日游击队医治伤员,因为处于敌占区,是秘密进行的,不能被世人知道。今天我们从林迈可回国后写成的《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一书,才了解到贝大夫为抗日游击队治疗伤员的事迹。
贝大夫交际广泛,每星期都要在东城住所的花园中接待一批对东方文化极有兴趣的朋友,畅谈新的发现,交流研究成果。贝大夫喜好旅游探险,曾与时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秘书的圣—琼·佩斯经居庸关到张家口、蒙古,探寻古丝绸之路。促成圣·琼—佩斯在西山管家岭的桃源观创作完成长篇史诗《阿纳巴斯》。圣—琼·佩斯的诗歌得到欧洲及世界行家的赞赏,196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闻名世界的诗人。
贝熙业对中国百姓十分热情友好,当地百姓生病常找贝大夫诊治,贝大夫不仅免费给百姓看病还免收药费,附近十里八村的百姓至今都念叨贝大夫人品好。笔者访问当地许多年长者,不少是本人或亲属生病得到过贝大夫的有效诊治。笔者的兄长也曾得到贝大夫的治疗。农村卫生条件很差,哥哥身上长了脓包,夜不能眠啼哭不止。缠足的妈妈背上哥哥步行四五里到贝家花园,请贝大夫为他治疗。
贝大夫为他擦去脓血,消毒敷药,很快红肿消退,疮口长平痊愈了;南安河村高秀明的母亲得了乳腺炎,贝大夫为她做了切除乳腺的大手术,分文未取;温泉村胡保善膝盖脓肿,贝大夫为他作了开刀手术,治好了腿病;春天儿童容易传染天花、麻疹,贝大夫亲自到附近地区的学校为农村儿童注射疫苗;温泉中学临近贝家花园,师生有急病也找贝大夫看,学校为了感谢贝大夫,在温泉村西修了一座花岗岩石桥,在石桥北侧的梯形护栏石上刻了“贝大夫桥”四个大字。
有文章说,桥是贝大夫为便利百姓通行自己出资而修,不知此说有没确实根据。按常理说,贝大夫为人谦虚谨慎,不计名利,果真是他修桥,怎会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呢?其实桥栏题字后有温泉中学落款,证明石桥是温泉中学所建。有一种可能是:贝大夫捐款给温泉中学,温泉中学用这笔捐资修建了石桥,命名贝大夫桥,以作纪念。这种可能还有待发现足够的证据。贝大夫桥建成后,在桥两端栽植了四棵白杨树。
评价
一位年届七旬的外国老人,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他做好事无数,从不声张,不求名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想到这里,伟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形象立即浮现在眼前,贝熙业大夫与白求恩何其相似啊!
贝熙业大夫虽然没有信仰共产主义,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具有与白求恩同样的国际主义精神,令每一个中国人由衷的敬佩!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和世界各国朋友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贝熙业先生的正义品格、勇敢精神、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民服务的热情,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访问时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参考资料1.贝熙业·名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