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样画葫芦,汉语成语,亦作“依本画葫芦”,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u,照着真葫芦去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出自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中文名依样画葫芦
宋·魏泰《东轩笔录》
褒义,谓语
联合式
释义
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成语故事
北宋初年,有个翰林学士叫陶穀,在宋太祖赵匡胤身边担任起草各种文告的工作。
陶穀在宋朝的翰林院任职很久,官职却一直不曾变动,想想自己当年辛苦学习成为翰林学士,如今空有一身才华,况且自己办事兢兢业业,便希望自己能升职,得到进一步的重用。于是,他就向和他亲近的那些人,提及了自己的想法,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在宋太祖面前帮忙推荐一下他,就说自己在翰林院出了不少气力,看看皇帝对此事有什么反应。终于有一天,一位和陶谷亲近的人有机会在皇帝面前说明了这件事,宋太祖赵匡胤却笑着说:“翰林学士起草文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已,谈不上有什么贡献。”
很快陶谷听闻了宋太祖这一席话,本以为志在必得,没想到自己在宋太祖心中是这样卑微,心里很不是滋味,深感失望,一气之下就作诗自嘲,以发泄自己的牢骚:“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这诗的意思是说:官职要在新鲜的地方才能得到,文章要用时有没有照抄的可以不管。可笑我陶穀,年年都是依样画葫芦。一意振兴国家、鄙视守旧、主张创新的宋太祖,对陶穀的埋怨情绪更加鄙薄,就决定不再用他了。
成语寓意
一哲学家说过:一句幽默的话,第一位说是天才,第二位跟着说就是庸才,第三位再重复说,就是蠢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由“会吟”的人说出口,不由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虽然诗句明知不是眼前吟咏之人的杰作,但这是他熟能生巧应情应景之作。并不是依顺着一个固定的框架,稍作皮毛修改便完成。时代变更可谓日新月异,因循守旧,会沦为落伍者。“葫芦”的样,只能借鉴,不动脑子,想省力省心照搬前人劳动成果,这个“葫芦”会是一个圈套,使人在成功路上停滞不前。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依样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而没有新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含贬义。多用于形容善于模仿别人行为的人。也说“依本画葫芦”“依样葫芦”“葫芦依样”等。
运用示例
明·云梦山人《集贤宾·寿康对山太史》:“想当日胪传第一呼,文章冠王府,到如今效傍人依样画葫芦。”
清·昭梿《啸亭杂录‧上谕馆》:“所谓依样画葫芦者,真无济于实事也。”
李恩绩《爱俪园梦影录·上了一天写字间》:“他写的时候是依样画葫芦写了,读起来连自己都会忘记。所以他在写字间里专用一个人,替他在屏联空隙处,写上小楷释文。”
金庸《鹿鼎记》:“这‘尽忠报国、马革裹尸’八个字,是他从说书先生那里学来的,每逢大将出征,君王勉励,大将就慷慨激昂,说了这八个字出来,他依样画葫芦,用在此处,未免有点不伦不类。“
同源成语
葫芦样、依样葫芦、葫芦依样、胡卢弃旧样、看样画葫芦、依本画葫芦 。
成语辨析
依样画葫芦—生搬硬套
两者都有指模仿别人、不懂创新的意思,但有区别:“依样画葫芦”强调的是直接用现成的或者说已有的经验,只知道一味地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意识;“生搬硬套”强调的是不顾实际状况,就照搬前人的方法或者经验,说的是不懂变通之意。
参考资料
1.通禅客进纳——又来依样画葫芦·吴江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