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视,又称视错觉,意为视觉上的错觉。属于生理上的错觉、特别是关于几何学的错视以种类多而为人所知。视错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视错是指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视错觉的例子有很多。
中文名错视
视错觉
几何学错视
视觉上的大小、长度、面积、方向、角度等几何构成,和实际上测得的数字有明显差别的错视,称为几何学错视。
最早开始研究几何学错视,是在1855年Oppel所发表的分割距离错视;即没被分割的,看起来比分割的面积来的小。
艾宾浩斯错视
是一种对实际大小知觉上的错视。在最著名的错觉图中,两个完全相同大小的圆放置在一张图上,其中一个围绕较大的圆,另一个围绕较小的圆;围绕大圆的圆看起来会比围绕小圆的圆还要小。
赫林错视
赫林错视[1]
两条平行线因受斜线的影响呈弯曲状,此种错视称为弯曲错视。
加斯特罗图形
两扇形虽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但是下方的扇型看似更大。
弗雷泽图形
弗雷泽图形
弗雷泽图形
英国心理学者弗雷泽于1908年发表,这一图形是一个产生角度﹑方向错视的图形,被称作错视之王。漩涡状图形实际是同心圆。
利用错视
生活中可以利用错视的地方:
矮中见高
就是在居室中,其中一部分做吊灯,而另一部分不做,那么没有吊灯的部分就会显得“高”了。
虚中见实
通过条形或整幅的镜面玻璃,可以在一个实在窨里制造出一个虚的空间,而虚的空间在视觉上却是实的空间。
冷调降温
例如厨房大面积使用深色时,我们呆在里面,就会觉得温度下降2-3度。
粗中见细
在实木地板或者玻化砖等光洁度比较高的材质会显得较高的材质边上,放置一些粗糙的材质,例如复古砖和鹅卵石,那么光洁的材质会显得更光洁,这就是对比形成的视错觉。
曲中见直
一些建筑的天花板往往并不是平的,当弯曲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处理四条边附近的平直角,造成视觉上的整体平整感。
错视看法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视觉(错视)呢?显然,我的头脑种似乎有一幅面前世界的“图象”,但很少有人会相信在大脑的某处有一个真正的屏幕,它产生与外部世界相对应的光模式。如果考察一下计算机是如何处理图象的,就会知道计算机存储的是图象的符号化表示,通过这些记忆的符号可以产生图象。那么,我们的大脑为什么没有一个符号化的屏幕呢?假使屏幕由一个有序排列的神经细胞阵列组成,每个细胞对图象中的特定“点”进行操作,其活动强度与该点光强度成正比。若该点很亮,则该细胞活动剧烈;如果无光,则细胞停止活动。这样,表象就会是符号化的。难道不该是这样的吗?
这种排列的毛病是除了每个小光斑之外,我们不能“知觉”任何物体,我们不能将光斑组成有意义的东西。我们的大脑可以轻易地识别出一幅图象中的某一具体物体,比如识别出一付面孔。因此大脑不可能只是一群仅仅表示在什么地方具有光强类别的细胞集合,它必须产生一个较高层次上的符号描述,大概是一系列较高层次上的符号描述。这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因为它必须借助以往的经验找到视觉信号的最佳解释。因此,大脑需要构建的是外界视觉景象的多水平解释,通常按物体、事件及其含义进行解释。由于一个物体(比如面孔)通常是由各个部分(如眼、鼻、嘴等)组成的,而这些部分又是由其各个子部分组成,所以符号解释很可能发生在若干个层次上。
这些较高层次的解释已经隐含(implicit)在视网膜上的光模式之中。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大脑必须使这些解释更明晰(explicit)。一个物体的明晰表象是符号化的,无需进一步加工。隐含的表象已经包含了这些信息,但必须进行深入的加工使其明晰化。
一旦某个事物以明晰的形式符号化之后,该信息就很容易成为通用的信息。它既可以用于进一步加工,又可以用于某个动作。用神经术语来说,“明晰”就是指神经细胞的发放必须能较为直接地表征这种信息。因此,要“看”景物,我们就需要它的明晰的、多层次的符号化解释。
对很多人而言,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种符号化解释是难以接受的。因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真实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具备周围世界各种物体的直接知识。这只不过是高效率的视觉系统所产生的幻觉而已,因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我们的解释偶尔也会出错。
错视形成
对于错视,迄今仍未有确切的解释。
克里克曾给出的三点评述:
1、你很容易被你的视觉系统所欺骗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能以同样的清晰度看清楚视野内的任何东西,但如果我们的眼睛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动,就会发现这是错误的。只有接近注视中心,才能看到物体的细节,越偏离视觉中心,对细节的分辨能力越差,到了视野的最外围,甚至连辨别物体都困难。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点之所以显得不明显,是由于我们很容易不断移动眼睛,使我们产生了各处物体同样清晰的错觉。
2、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可能是模棱两可的
人类的眼睛提供给我们的任何一种视觉信息通常都是模棱两可的,它本身提供的信息不足以使我们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给出一个确定的解释。事实上,经常会有多种可信的不同解释。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一时刻只能有一种解释,不会出现几种解释混合的奇特情况。对视觉图象的不同解释是数学上称为“不适定问题”的例证。对任何一个不适定问题都有多种可能的解,在不附加任何信息的条件下,它们同样都合理。为了得到真实的解,需要使用数学上所谓的“约束条件”。视觉系统必须得到如何最好解释输入信息的固有假设。我们通常看东西时之所以并不存在不确定性,是由于大脑把由视觉景象的形状、颜色、运动等许多显著特征所提供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并对所有这些不同视觉线索综合考虑后提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
3、看是一个构建过程
大脑并非是被动地记录进入眼睛的视觉信息,而是主动地寻求对这些信息的解释。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填充”过程,如和盲点有关的填充现象。盲点是因为联结眼和脑的视神经纤维需要从某点离开眼睛,因此在视网膜的一个小区域内便没有光感受器。但是,尽管存在盲区,我们的视野中却没有明显的洞。这说明大脑试图用准确的推测填补上盲点处应该有的东西。
俗话说“眼见为实”,按照通常的理解,它的意思指你看到某件东西,就该相信它确实存在。然而克里克对此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在很多情况下,它确实与视觉世界的特性相符合,但在另一些情况下,盲目的“相信”可能导致错误。看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你的大脑可根据先前的经验和眼睛提供的有限而又模糊的信息作出最好的解释。心理学家之所以热衷于研究视错觉,就是因为视觉系统的部分功能缺陷恰恰能为揭示该系统的组织方式提供某些有用的线索。
生理错视
主要来自人体的视觉适应现象,人的感觉器官在接受过久的刺激后会钝化,也就造成了补色及残像的生理错视。由于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色光所组成的,所以任何两种色光加在一起可成为白光者,这两色就互为补色。
而视网膜上的细胞受某种色光刺激后,会对该色产生疲劳,所以在视线离开该色后,该部分的细胞暂无法作用,而未受刺激的另一部分细胞开始活动,因而产生另一种视感,也就是补色的残像。
另外还有因为视觉疲劳而产生的视觉暂留现象也是,视觉暂留现象就是现今动画的原理。
赫曼方格(Hermann grid illusion)和马赫带(Mach bands)是最常被用来解释生理错视的作品。
侧抑制(lateral inhibition)一直被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Mach bands中看到色快交界处的色差。一旦受体被激活,这种刺激就会抑制它邻近的受体被刺激后的效果。这种错觉造成了相反及突出的边缘。在Hermann的grid illusion十字路口出现了灰点是因为dark surround的增加而出现的抑制反应(inhibitory response)。侧抑制也被用来解释赫曼的grid illusion,但最近已被反驳。
认知错视
这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知觉恒常性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讨论范围。
ASCII立体图
鸭兔错觉,认知错觉的名例
鸭兔错觉,认知错觉的名例
纳克方块(Necker Cube)同化
图地反转:图地反转的现象,因为人的知觉具有组织性,会想办法将视觉对象由背景中独立出来,这个独立出来的部分即为“图”,周围的部分则是“地”,这是由E.Rubin提出来的,有名的作品“鲁宾之杯”(Rubin vase)则是研究图地反转的代表作。
易成为图的条件:面积小、水平或垂直、位于下方、往上突出比往下垂直容易、单纯的形、反复的、被包围的、有动感的、对称的、密度高或有质感者、红色波长的颜色。
鸭兔错觉:由于人类对于已知物体的认知来自于特征及主要轮廓的记忆,人脑会自动的将和脑中印象相似的形状及物件做比对来判读并富与图像的意义,所以只要该图具有人脑中对该物的主要形象就会做出判读,在不破坏主要认知特征的情况下再加上另一个特征,就会造成大脑的误判,同类有名的创作者还有达利。
著名的错觉
知觉恒常性是造成许多错视觉的原因,同化作用,两张图里,左边和右边的底色其实都是一样,不过因为受到前景的线条颜色的干扰,使人以为两边底色的深浅有所不同。颜色恒常认知(色感一致性,color constancy)和brightness constancy的事实,无论什么亮度,一个熟悉的物体会出现相同的颜色。错觉的色差可以创造的,但当周围不熟悉的物体亮度改变就不能。当物体的颜色会出现较深的黑色区域,便会反比较浅色的白色区琙,即使物体本身并没有改变颜色。
艾姆斯房间错觉(Ames room illusion)
艾姆斯梯形窗错觉(Ames Trapezoid Window illusion)
有许多专门在创作这类错视幻觉的艺术家,包括毛瑞特斯·柯奈利斯·埃舍尔(M.C. Escher)、 Bridget Riley、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朱塞佩·阿尔钦博托、 马塞尔·杜象(Marcel Duchamp)、 Oscar Reutersvärd 及 Charles Allan Gilbert.
也有一些当代艺术家正在试验一种错觉,包括: Dick Termes, 福田繁雄, Patrick Hughes, István Orosz, Rob Gonsalves及北冈 明佳(Akiyoshi Kitaoka)等。另外,错觉也能运用于电影中。
一些错觉如Ponzo illusion及Vertical-horizontal illusions也可能发生于使用时由听觉到视觉感官替代装置。
参考资料1.世界上最经典的视觉错觉,一不小心就欺骗了你的双眼·新浪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