虒(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虒是一个不常用的汉字,读音为sī,部首为虍,笔画10画,半包围结构,形声字。绵虒镇:地名,位于汶川县城西南。镇域东部与都江堰市接壤;南与银杏乡交界;西连草坡乡;北靠威州镇,距汶川县城18公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十六部:委虒,㬪韵。虎之有角者也。虎无角。故言者以别之。广韵曰。虒,似虎。有角。能行水中。按韵会引说文。羼以广韵语。非偁古之法。从虎。厂声。息移切。

拼音

部首

五笔

RHAM

笔顺

3321531535

名称

英文

a legendary beast

笔画

10

部首笔划

6

词性

名词

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词法

形声字

注音

文字读音

宋本广韵:息移切,上平五支,sī,止开三平支A心。

小韵、反切、声母、韵母、声调、平水韵、等呼、韵部、韵摄、罗马字、国际音标。

斯息移心支A开平声支开口三等支A止sie

平水韵:上平四支。

文字涵义

虒是一个不常用的汉字,在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虎有角的兽。现多用于地名。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虎有角的兽。[1]

参考索引

《古文字诂林》:05册,第18部,虎部,第14字。

《故训汇纂》:1994,2072.2。

《说文解字》:编号3113,卷五上,虎部,虒。清代陈昌治刻本,卷五,虎部,虒。

《康熙字典》:第1073页,第14字。

历史解释

《汉语大字典》解释

1.sī《广韵》息移切,平支,心。传说中的兽名,似虎而有角,能行于水中。

2.zhì《集韵》丈尒切,上纸,澄。义未详。

3.tí《集韵》田黎切,平齐,定。亦作“傂3”。

古地名用字。汉有虒奚县,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虍字部,虒。

《康熙字典》繁体原著:

《唐韵》息移切。

《集韵》相支切,音斯。

《说文》委虒,虎之有角者。又地名。

《前汉·地理志》蜀郡緜虒。又上虒,亭名。

《水经注》断梁城卽上虒亭也。又下虒,台名。

《刘歆·遂初赋》过下虒而叹息兮,悲平公之作台。又虒祁,宫名。

《左传·昭八年》晋平公筑虒祁之宫。又。

《类篇》田黎切,音题。虒奚,县名。又丈尔切,音豸。

《司马相如·上林赋》偨池茈虒。

《注》茈虒,不齐也。

《直音》作虒虒。虒字中的虎从人作,虒字从从作。1

《康熙字典》简体转换:

《唐韵》息移切。

《集韵》相支切,音斯。

《说文》委虒,虎之有角者。又地名。

《前汉·地理志》蜀郡绵虒。又上虒,亭名。

《水经注》断梁城卽上虒亭也。又下虒,台名。

《刘歆·遂初赋》过下虒而叹息兮,悲平公之作台。又虒祁,宫名。

《左传·昭八年》晋平公筑虒祁之宫,现在于山西省侯马市仍有一行政村名为虒祁,相传就是历史上虒祁之宫的所在地。

又《类篇》田黎切,音题。虒奚,县名。又丈尔切,音豸。

《司马相如·上林赋》偨池茈虒。

《注》茈虒,不齐也。

《直音》作虒虒。虒字中的虎从人作,虒字从⺁从作。

参考资料

1.虒·在线新华字典词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