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仙茅(仙茅科仙茅属植物)

大叶仙茅仙茅科仙茅属植物

大叶仙茅(学名:Curculigo capitulata (Lour.) O. Ktze.)是石蒜科,仙茅属粗壮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根状茎粗厚,块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近长圆形,纸质,全缘,叶柄上面有槽,花茎通常短于叶,被褐色长柔毛;总状花序强烈缩短成头状,球形或近卵形,俯垂,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花黄色,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顶端钝,外轮的背面被毛,内轮的仅背面中脉或中脉基部被毛;花丝很短,花药线形,花柱比雄蕊长,纤细,浆果近球形,白色,种子黑色,5-6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老挝和马来西亚。生长在海拔850-2200米的林下或阴湿处。

大叶仙茅株形美观,叶色翠绿,是优美的盆栽室内观叶植物.也适直庭院栽培观赏。大叶仙茅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之功效。用于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中文名

大叶仙茅

拉丁学名

Curculigo capitulata

别名

假槟榔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石蒜科

亚科

仙茅科

仙茅属

大叶仙茅

分布区域

原产中国、越南至印度

生长环境

大叶仙茅

大叶仙茅生长在海拔850-2200米的 林下或阴湿处,喜温暖阴湿环境,适生温度20-30℃,10℃以下停止生长,能耐0℃左右的低温,在中国南方温暖地区可露地栽培,在中国华北地区采用温室栽培,越冬温度一般不要低干10℃,生长湿度60%-70%较佳,夏季忌强烈日照。大叶仙茅生性强健,栽培管理较容易,宜种植在含腐殖质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上。

分布范围

大叶仙茅

分布于中国福建(南部)、台湾、广东(包括海南岛)、广西、四川(峨眉山)、贵州、云南(南部至西南部)、西藏(墨脱、察隅)。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老挝和马来西亚。

繁殖方法

大叶仙茅

大叶仙茅的繁殖可采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等方法。

分株繁殖:在春至秋季进行,般直接切开子株种植即可,有时也可升切地下茎进行种植,操作时,将每段切咸3-4厘米长,切口蘸草木灰后可直接栽种。 穴栽时穴距33厘米,穴深10-15厘米,每穴栽种根苗1-2株,覆土后压实,浇水,第二年春季出苗。

播种繁殖:可于3-4月进行,种子发芽后育苗2年可移植。

栽培技术

大叶仙茅

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宜浅锄。冬季应培土,以防霜冻。

病虫防治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球孢目拟茎点霉属。病菌以菌丝体和无性子实体分孢器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存活越冬(中国广州地区无明显越冬期)。发病特点与大叶仙茅拟多毛盘孢叶枯病大体相同。高温多湿、低洼郁闭的环境有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一般无需单独防治。防治上可喷施10%多菌铜乳粉400-5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湿粉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600-800倍液,于冬季清园后和早春新叶抽生时分别喷施1-2次。为增加药液粘着性,可加入0.2%中性洗衣粉喷施,有助提高药防效果。

主要价值

观赏:大叶仙茅株形美观,叶色翠绿,耐阴性强,是优美的盆栽室内观叶植物.也适直庭院栽培观赏,在温暖地区可用作林下或阴地的地被植物。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新高档绿化苗木。

药用:

【来源】大叶仙茅以根及根状茎入药。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用于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用法用量】15-30克。

参考资料

1.大叶仙茅·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标签: 大叶仙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