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竹(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

龟背竹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

龟背竹(学名:Monstera deliciosa Liebm.)是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攀援灌木。茎绿色,粗壮,有苍白色的半月形叶迹,周延为环状,余光滑,长3-6米,粗6厘米。

叶柄绿色,长常达1米,腹面扁平;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宽40-60厘米;中肋及侧脉表面绿色;I次侧脉8-10对,向上渐远离,II、III、IV级叶脉网状,不明显。花序柄长15-30厘米,粗1-3厘米。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浆果淡黄色,柱头周围有青紫色斑点,长1厘米,粗7.5毫米。花期8-9月,果于异年花期之后成熟。

原产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供观赏。在我国广东、福建和云南等南方地区,龟背竹可栽培于露地;而在冬季较为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龟背竹仅能栽培于室内,是著名的盆栽观叶植物。

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中文名

龟背竹

拉丁学名

Monstera deliciosa Liebm.

别名

蓬莱蕉、电线兰、铁丝兰、穿孔喜林芋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泽泻亚纲

天南星目

天南星科

龟背竹族

龟背竹属

龟背竹

命名者及年代

Liebm.,1849

生长环境

龟背竹喜温暖湿润,较遮阴的生态环境,忌强光暴晒与干燥,不耐寒,在中国多行温室栽培,用于布置大厅、居室。生长适温为20-30℃,15℃停止生长,越冬温度为5℃。春、夏、秋三季生长过程中保持盆中有充足水分,冬季微潮,减少浇水。耐空气干燥,冬季室内加温后最好经常清洗成熟叶片。有一定的耐旱性,但不耐涝。在南方,可孤植于池畔、溪旁,及石缝中,颇具野趣。

分布范围

原产于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供观赏。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

繁殖方法

播种

龟背竹夏季开花,为了提高种子的结实率,需人工授粉,以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二次授粉最好,授粉成功率高。授粉至种子成熟需要15个月。种子发育阶段注意通风和肥水管理,以促使结实饱满。播种前先将种子放40℃温水中浸泡10小时,播种土应高温消毒。龟背竹种子较大,可采用点播,播后室温保持20-25℃,箱口盖上塑料薄膜,保持80%以上湿度,播后一般20-25天发芽。苗高至10厘米左右,已着生2片真叶时可上盆。

扦插

通常用扦插繁殖。扦插多在春季4月份气温回升后进行。一般可剪取带2-3个节的茎段作为插穗,剪除气生根,带叶或不带叶均可。插入沙床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在20℃的温度条件下,约经1-2个月即可生根抽芽。也可把整段茎切下,去除叶片,横卧于盆中,覆土一半待生根抽芽后,再分切带有根与芽的小段,然后上盆定植。

分株

在夏秋进行,将大型的龟背竹的侧枝整段劈下,带部分气生根,直接栽植于木桶或钵内,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成型效果快。[3]

栽培技术

栽培土壤与施肥

盆栽土壤通常用2份园土,2份黄沙,1份厩肥配制成培养土。上盆后需放在荫棚内养护,生长期每隔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水。此外,还可用0.1%磷酸二氢钾或液肥漯效王1%叶面喷施,10天左右喷施1次,以利叶片生长,可使叶片增长,增厚,提高亮度。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每天淋水1次,并多次给叶面和地面喷水,保持较高空气湿度。同时经常喷洗叶面,使叶面保持清新翠绿。入秋后,需控制肥水,保证安全越冬。

换盆与修剪

龟背竹管理粗放,通常每隔2年结合翻盘换土1次,11月移入温室过冬,通风保湿,以免蚧壳虫危害。龟背竹为大型观叶植物,茎粗叶大,定型后,茎节叶片生长过于稠密,枝蔓生长过长时,注意整株修剪,力求自然,美观。

病虫防治

龟背竹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灰斑病和茎枯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常见虫害是蚧壳虫,少量时可用旧牙刷清洗后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参考资料

1.·

2.龟背竹(guī bèi zhú)·植物志

3.·

标签: 龟背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