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粉,原料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锯取其角,晒干。用时镑成薄片或碎末或磨汁服用。主要成分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等症。此外,羚羊角还可以用于肺热咳喘、能清肺热止咳、流感发热、麻疹等其他发热病症。用法用量:磨汁或研粉内服:每次0.3~0.6g。煎汤内服,每次1~3g,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用。
中文名羚羊角粉
Antelope horn powder
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羚羊角
惊痫抽搐,头晕目眩,目赤头痛,热病神昏。
磨汁或研粉内服;煎汤内服;入丸、散。
咸,寒
药理作用
羚羊角粉①对中枢的作用
羚羊角[2]外皮浸出液(以50%醇作成100%流浸膏,实验前蒸去乙醇)能降低小鼠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加速巴比妥及乙醚麻醉之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却不导致肌肉松弛;煎剂能降低咖啡因所致蟾蜍及小鼠的惊厥率,并增高恢复率,但对士的宁所致惊厥则无效,亦不能增强苯巴比妥钠对蟾蜍及小鼠的毒性。
②解热作用
羚羊角煎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灌胃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
③其他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镇痛作用。
药物来源
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主产于新疆、青海等地。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季猎取最佳。捕捉后锯取其角,晒干。用时镑成薄片或碎末或磨汁服用。
毒性
按每日2克/公斤给予小鼠7天,体重增长缓慢,而饮食、排便、自由活动等方面无明显改变。毒性很低。
性味
咸,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
归经
入肝、心经。
①《本草蒙筌):走肝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经。
功效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
羚羊角粉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善入肝,有良好的清肝热,息肝风作用。所以宜于热极生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如用治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菊花、白芍等配伍,即羚角钩藤汤。用治癫痫、惊悸,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亦有显著的平肝阳作用,可与石决明、牡蛎、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同用,共奏平肝阳,止眩晕之效。
3、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本品善于清泻肝火,故宜治肝火上炎之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如羚羊角散。
4、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本品入心、肝二经,气血两清,有清热泻火解毒之效。用治热病神昏,壮热,躁狂,抽搐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等配伍,如紫雪丹;用治热毒发斑,每以本品配入白虎汤中取效。
此外,羚羊角还可以用于肺热咳喘,能清肺热止咳,如羚羊角清肺散近年用羚羊角水解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流感发热,麻疹等其他发热病症,均有效。
用法用量
磨汁或研粉内服:每次0.3~0.6g。煎汤内服,每次1~3g,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用。或入丸、散。
文献记载
①《本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②《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
③《药性论》: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
④孟诜: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又卒热闷,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
⑤《食疗本草》: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又疗疝气。
⑥《本草拾遗》: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疬。
⑦《纲目》: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
⑧《本草再新》:定心神,止盗汗,消水肿,去瘀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
参考资料1.羚羊角粉治肺热咳嗽·人民网
2.一药企非法收售穿山甲甲片羚羊角·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