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风(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双台风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双台风一般是指同时出现的两个达到风暴级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它们的中心间距不大于20个纬距,相互之间发生影响的情况。双台风主要包括单向影响型、相互影响型、合并型三类。并可相互产生互斥、拉伸、互旋等作用。

中文名

双台风

英文名

binary typhoon

释义

同时出现两个达到风暴强度的气旋

中心间距

不大于20个纬距

相互关系

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发展结果

合二为一或相互分离

分类

3类

简介

双台风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所以也称藤原现象。双台风之间的两个气旋会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的位置,依两个台风的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双台风旋转时通常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亦可能合二为一。当两股热带气旋的强度相当时,那么,两者便会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方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双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因台风强度、路径等相对关系复杂多变,目前双台风相互作用下的风暴潮研究还不充分。[1]

在一定距离内,当同时存在两个台风时,则台风的路径预报变得复杂,因为必须考虑两个台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很难定量表达,只有一些定性、经验的、统计结果。

如果热带辐合区很强并延续时,在其中可以同时生成许多漩涡。他们一个个常沿着热带辐合区西移,移动过程中有些可迅速加深和发展,结果出现几个(3-4个)台风并存的局面。太平洋的多台风经常出现在盛夏和秋季。研究指出,多台风同时发展的时候,这时西太平洋辐合区中最常出现3个台风,很少出现4个。当3个台风同时生成时,常常集中在三个区域: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关岛间洋面、另一个在马里亚纳群岛一带,他们之间距离大致相等。

分类

单向影响型

当一般较强与一般较弱的热带气旋互相接近时,较强的那般热带气旋会支配着较弱的热带气旋的路径,令那股较弱的热带气旋绕着它作反时针方向旋转。例如1994年的台风添姆(Tim)对热带风暴云妮莎(Vanessa)的影响。

相互影响型

当两股热带气旋的强度相当时,那么,两者便会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方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台风维娜、2009年的台风莫拉克和天鹅。

合并型

比较强劲的那股热带气旋可能会把小的热带气旋吸收,令它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份。情况就如1999年初的玛吉把南海的低压区吸收一样(但要距离够接近,及那股弱的热带气旋不受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才行)。

案例介绍

互旋

1994,派特VS露丝

2000,派比安VS玛利亚

二个气旋范围强度都要相当,绕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减弱或离开(二个若都为大型气旋就会自相残杀,若为中小型或许能维持强度)。不过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很容易演变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大吞小

2000,桑美吞宝霞范围广大的巨型台风,其西面的风场环流会破坏小型气旋的结构,令其减弱而逐渐把它吃掉。

小跟大

1997,卡斯跟安珀

2002,凤凰跟风神

2012,天秤跟布拉万并吞不成就变成这种结果。小的气旋绕完一圈后,最后还是受到北方高压驶流场,跟随大的步伐。

互斥

1986,韦恩VS薇拉

1991,耐特VS密瑞儿

此例特色都是左方较小的气旋路径变化多端,走的也慢,而位于右方主导的大型气旋,最后都因为副高减弱而偏北移出而造成互斥。藤原结束后,原来位于左边的小气旋又开始受到华中的中或低层系统主宰,走自己的路。

拉伸

1994,提姆拉伸范妮莎

1998,瑞伯拉伸亚力士

增强中的大型扰动本身的风场边缘,又有发展旺盛的云系独立旋转出来,但仍与较强台风有一空档间隔。随着较强扰动的增强,较弱小的扰动环流被拉长,只维持短时间后即被并入环流云带。不过瑞伯与亚力士位置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例。

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于7月28日相继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

第9号台风“苏拉”,国际编号为1209,英文名SAOLA,原意为一种猫科动物,来源于越南。第10号台风“达维”,国际编号为1210,英文名DAMREY,原意为大象,来源于柬埔寨。

2012年8月1日13时,第9号台风“苏拉”中心位于台湾省花莲市东南方约210公里的台湾以东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可能于1日夜间到2日上午登陆或擦过台湾东北部沿海,并将于2日夜间到3日上午在福建福清到浙江玉环一带沿海登陆。第10号台风“达维”中心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偏南方约12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预计将于2日傍晚到3日早晨在江苏启东到山东青岛沿海一带登陆。

国家防总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两台风的影响范围将跨长江中下游、淮河、黄河中下游、海河等流域10多个省份。受台风影响,福建、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沿海部分地区将出现大暴雨,影响期将从8月1日持续到5日左右,时间长达5天以上。

2012年8月1日,宁波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杏燕对宁波近期的天气情况进行了播报。对目前宁波将面临的天气现象,董杏燕用了“双台风三碰头”来形容。所谓的“双台风”就是指“苏拉”和“达维”。而“三碰头”则说的是,今天有台风的同时又恰逢天文上阴历十五的大潮汛,那么受台风、潮汛的同时影响,宁波很可能出现狂风、暴雨、巨浪“三碰头”。

2012年8月1日15时,“苏拉”中心位于宁波东南偏南方向720公里的洋面上。第10号台风“达维”已于2日晚21时30分在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登陆,登陆时风力12级,登陆后继续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苏拉”、“达维”双台风已分别在福建和江苏登陆,强度减弱,在内陆地区还将产生一定影响。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专家徐明近期持续跟踪“双台风”的动向。他说此次“双台风”具备三个“怪”:

第一个“怪”是:台风“苏拉”和“达维”几乎同时生成,又在差不多的时间在我国华东沿海登陆,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但两者在“尺寸、脾气”和路径上又很不相同。“苏拉”“个头大”,“达维”“个头小”;“苏拉”是“慢性子”,移速较慢,悠悠然;“达维”性子急,移速快,急匆匆。两者生成时距离相差2000多公里,后来的行进路径也保持着距离。所以严格说来,还谈不上是相互作用的“双台风”。

第二个“怪”是:“达维”这样的“小个子”台风,又处在高纬度的行进路线上,后期强度反而增强了。开始的时候,全球多家机构的数值预报都对“达维”“有点低估”,报得比较“轻”,甚至认为它很快就会慢慢消失。但是没想到,实际情况是,“达维”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弱”下去,反而强度逐渐增强,成为一个“小而强”的台风。

第三个“怪”是:“苏拉”这个“大个子”台风,一开始“气势汹汹”,让人看着“不敢怠慢”。但是它登陆台湾后,一直打转,转悠了半天,才继续向华东沿海靠近。到了2日,强度却开始减弱了。本来估计它在华东登陆时将是台风级别,实际是强热带风暴的等级。与“达维”相反,看着强的,反而弱了。

2012年8月3日凌晨3时30分,今年第10号台风“达维”从赣榆移出江苏。统计表明,江苏共召回长江口及海上作业船8142艘,转移人员10.6万人。此次台风中水利工程无一失事,重要基础设施完好,城乡生产生活安定有序,江苏防御台风“达维”取得全面胜利。

受“苏拉”影响,浙江大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沿海主要潮位站一度普遍超警戒潮位。截至8月3日8时,全省转移危险区域人员45.4万人,沿海30364艘渔船在港避风,全省水库预泄0.98亿立方米,河网预排1.28亿立方米。

2012年8月3日凌晨3点,10号台风“达维”登陆山东,给沿途各地带来大风及降雨后,于当晚离开山东。受台风影响,50多个县遭暴雨侵袭,造成208万人受灾。山东首次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做好强降雨防范和地质灾害、水利工程出险等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同时继续做好船只安全监管,台风警报未解除前,严防船只擅自出海。全省有14座大中型水库超汛中限制水位,28座大中型水库泄洪。目前,部分地区降雨仍在继续,各地正积极展开自救,力争早日恢复生产生活。

2012年8月2日至4日,天津市沿海地区出现大风和强风暴潮过程。截至4日清晨,第10号台风“达维”对天津市影响已结束。据统计,8月2日以来天津市虽然出现近年来最高潮位,但是由于提前部署,应对得当,风暴潮除造成天津港轮船闸、客运码头和大神堂码头少量上水外,其它地区没有出现海水淹泡现象,未造成人员伤亡。

受强台风“达维”影响,辽宁除辽西北的阜新、朝阳外,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部分地区受灾。沈大、沈山线多条铁路中断,近10条高速公路因降雨封闭;全省转移人口15.5万人。全省公安系统启动了Ⅰ级响应机制,8万名警力全部在岗在位。铁路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赶赴中断铁路现场,目前正在全力抢修。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办8月4日9时初步统计,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已造成江苏、浙江、福建、山东4省5人死亡,1人失踪,93.2万人紧急转移。

天秤和布拉万

"双台风"初现

中央气象台2012年8月23日18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的中心23日17时位于我国台湾省鹅銮鼻的东偏北方向大约24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预计“天秤”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或略有加强,24日凌晨到中午登陆或擦过台湾东南部一带沿海。第15号台风“布拉万”的中心23日17时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方大约16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央气象台预计,“布拉万”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国家防总2012年8月22日召开防台风异地视频会商会议指出,“天秤”和“布拉万”再次形成双台风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局面。两个台风风力强、破坏力大,影响时间可能长达10天以上,并可能深入内陆,波及10多个省份,未来路径和强度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前期受台风影响地区降雨过程多,江河水位偏高,这次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将极易引发暴雨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历史影响

2011年9月26日,原来在南海活动的热带低压加强为第18号热带风暴,命名为“海棠”,第17号强热带风暴“纳沙”27日进入南海。双台风相互影响,珠海接连降雨、机场周边大雾,导致离港和到港航班大面积延误。

2011年10月4日,受“纳沙”和“尼格”双台风影响,海南全省所有水库处于高位运行,大部分水库蓄水量超过库容的80%,全省水库蓄水量超过66亿立方米,有21座水库超过汛限水位,转移人数增至13万人。

2012年6月18日媒体报道,第4号强台风“古超”和第5号热带风暴“泰利”分别于6月12日和17日生成,双台风效应给中国沿海各地防御工作增加了难度,防汛形势严峻,中国国家防总宣布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参考资料

1.2012年“苏拉”和“达维”双台风影响的近海风暴潮过程·中国知网

标签: 双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