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皮(中药材名)

鼠李皮中药材名

鼠李皮,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的树皮或根皮。主要含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多种蒽类成分。制成药后,有清热解毒,凉血杀虫,治风热瘙痒功效。

药品名

鼠李皮

药品类型

植物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

毒性

无毒《别录》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杀虫。

主治

用于风热瘙痒,疥疮,湿疹,腹痛,跌打损伤,肾囊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0-30g。[1]

药理作用

树皮具有泻下作用。

相关论述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发痧腹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风疹瘙痒,疥疮,湿疹,腹痛,跌打损伤和阴囊湿疹等。

1、治血热瘙痒,疥疮,湿疹:(鹿蹄)根60-120g,肥猪肉120-180g。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干疥疮:(绿冻)根皮30g,(或加黑胡椒6g)研极细末,同适量生猪油捣和,纱布包裹。用时放火上烘热,涂搽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3、治阴囊湿疹(绣球风):冻树根皮、南瓜蒂(煅炭存性)各适量。共研细末、麻油调搽患处。

4、治发痧腹痛:冻绿树皮18g,醉鱼草根、陈皮、藿香各6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5、治跌打损伤:冻绿根皮或树皮,加苦参捣烂,拌酒糟做成饼块,烘热敷患处。

加工炮制

根皮秋、冬季挖根剥取,树皮春、夏季采剥,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树皮扁平或略呈槽状,长短不一,厚2-3mm。外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纵横裂纹及横长皮孔,枝皮较光滑,除去栓皮者红棕色;内表面深红棕色,有类白色纵纹理。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弱而特殊,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鼠李科植物冻绿。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幼枝无毛,小枝褐色或紫红色,稍平滑,对生或近对生,枝端常具针刺;腋芽小,长2-3毫米,有数个鳞片,鳞片边缘有白色缘毛。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椭圆形、矩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顶端突尖或锐尖,基部楔形或稀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圆齿状锯齿,上面无毛或仅中脉具疏柔毛,下面干后常变黄色,沿脉或脉腋有金黄色柔毛,侧脉每边通常5-6条,两面均凸起,具明显的网脉,叶柄长0.5-1.5厘米,上面具小沟,有疏微毛或无毛;托叶披针形,常具疏毛,宿存。花单性,雌雄异株,4基数,具花瓣;花梗长5-7毫米,无毛;雄花数个簇生于叶腋,或10-30余个聚生于小枝下部,有退化的雌蕊;雌花2-6个簇生于叶腋或小枝下部;退化雄蕊小,花柱较长,2浅裂或半裂。核果圆球形或近球形,成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梗长5-12毫米,无毛;种子背侧基部有短沟。花期4-6月,果期5-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地、丘陵、山坡草丛、灌丛或疏林中。

参考资料

1.鼠李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标签: 鼠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