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口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是海南省首批普通高中一级学校。2002年,学校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级中学一级学校。2007年,学校被海南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级中学一级甲等学校,校名为我国文化泰斗郭沫若先生1962年所题。
中文名海口市第一中学
Haikou no.1 middle school
海口一中
办学性质
公办完全中学
海口市重点中学
海口市教育局
厚德博学、沈毅致远
高中部:海口市白水塘路16号
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
蒙如玲
海南大学附属中学
竞赛成绩
2010年,在全国学科能力竞赛中,该校有74名学生获奖。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海南赛区)一等奖3名;2010年8月全国第十九届生物学竞赛决赛,获得了银牌;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海南赛区)获一等奖4人;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海南赛区)获一等奖7人;全国数学竞赛(海南赛区)获一等奖3人;全国化学竞赛(海南赛区)获一等奖2人。
2011年,女子篮球队获得“海南省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海南赛区),2人荣获一等奖,4人荣获二等奖,7人荣获三等奖;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6个项目荣获一等奖,26个项目荣获二、三等奖;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1人获少儿组总冠军,并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第30届(201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海南赛区)二等奖7人,三等奖5人;
2014年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学生荣获一等奖15项,二等奖28项。初中部学生发明创造项目获一等奖21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61项;科学论文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6项;少儿科学幻想绘画获一等奖25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98项;共获优秀组织奖4项。
第26届(2014年)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学生荣获省一等奖8项,二等奖15项。初中部学会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学校连续六年荣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第27届(2015年)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二等奖1项;优秀科学DV作品二等奖1项;优秀少儿科幻绘画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技创意奖二等奖1项;
第十二届(2015年)全国高中女子篮球锦标赛荣获第6名。
教师成绩
2010年,获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奖项55项,市级奖项114项。
2011年,该校教师获国家级荣誉和奖项15项,其中一等奖8项;省级荣誉和奖项19项,其中一等奖16项;市级荣誉和奖项59项,其中一等奖32项。
2012年,该校共有11位老师荣获“海南省首届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14位老师荣获“海口市首届教学能手”称号。4位老师荣获“海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坛新秀”称号。4位老师荣获“海口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坛新秀”称号。一位老师荣获“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称号,一位老师荣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称号。一百多名师生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比赛中获奖,仅国家级奖项就达13项。
2013年省、市教师节表彰,海口一中的卢国仁老师荣获“海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称号,蒋畅老师荣获“海口市十佳优秀教师”称号。
2013年,海口一中高中部冯钰雯老师(数学)、初中部姚实彦老师(历史)、蒙春圆老师(地理)、王莉老师(美术)被评为“海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学能手”。
2014年,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学校有1个教育部规划课题、1个中国教育学会课题、2个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子课题、5个省级课题(含专项)、5个市级规划课题和80个市级教师个人课题(小课题)获得立项。
2014年,该校“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实验项目,被海南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另外三个项目,被海南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唐勇等4位老师荣获一等奖,王芳勇等9老师荣获二等奖。罗家富获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课例评比一等奖、最佳语音语调奖。杨阳获第十二届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尹翱翔全省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件评选获最佳展示奖。
初中历史张妍婷(合作)的《香港回归》获海南省教育厅第二十一届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麦苗获海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张力获全国英语优秀课展评获一等奖及最佳语音奖。王莉获全国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唐艳获全国生物优质录像课展评活动二等奖。韩燕获全国历史优秀录像课展评二等奖。李小倩获海南历史学科教学基本功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综合二等奖。
学校荣誉
截至2013年6月,该校曾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示范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先进学校”、“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实验一等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海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海口市花园式单位”、“海口市绿色文明学校”、“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海南省人才建设成果显著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唯一连续4年评为全市中小学“目标管理”一等奖的学校。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厚德,博学,沈毅,致远
“厚德”排在第一位,是表达了该校“深厚之德泽乃育栋梁之才、行教育大计之前提与根本”的教学理念。
“博学”即广泛获取知识,惟有博学,方能奋发有为,而欲博学,应勤于学习书本、他人和社会。
“沈毅”中的“沈”通“沉”,即沉稳果敢而坚毅,方能“致远”,达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厚德、博学、沈毅、致远”在文字表达上,古今通融,意蕴深刻,既有古朴典雅之感,又有思辨创新之意,在内容上则体现了培养新世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要求,代表了一中推崇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校庆
4月10日为校庆日。
1951年1月15日,海南军政委员会批准设立海口市第一中学。
1951年4月10日,举行海口市第一中学建校典礼。
校歌
我们和椰苗一起成长,我们和海鸥一起歌唱,我们是大海心胸宽广,我们是朝阳蓬勃向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厚德、博学、沈毅、致远,八字校训牢记心上。啊!海口一中,啊!海口一中,桃李在这里吐露芬芳,椰苗在这里茁壮成长,希望从这里荡起双桨,理想从这里扬帆远航。扬帆远航。
校徽
“海口市第一中学”校徽以徽章造型为表现形式,总体呈圆形,寓“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之意;外围嵌有“海口市第一中学”的中文(郭沫若书)和英文字体,显示了海口一中作为名校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校徽中心是一把硕大的钥匙,与一笔富有动感、象征青春轨迹的“6”字,巧合成一个“中”,构成了海口一中校徽的主体造型。6年的中学时光,留下的是青春的轨迹;6年的中学时光,掌握的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6”字的图形采用书法体形式,奔放而富有力度,它既代表6年中学时光,也像莘莘学子们驰骋的运动场,更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绿色校园;钥匙的图形,严谨而精致,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整体设计具有曲直对比、动静对比、巧拙对比的艺术表现力。校徽底色为蓝色,寓“知识的海洋”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意。
徽标采用金色、红色、草绿、蔚蓝,分别象征阳光、绿地、蓝天和海洋,表明了海南自然环境,同事也代表开启知识宝库——金钥匙、希望与热情、青春与活力、精心与专业,寓意了“一中人”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努力创造七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光辉灿烂的未来,体现了学校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精神和校园文化内涵,预示了学校的辉煌发展前景。
社团活动
每年一届的文化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是群星闪耀、展示才华的盛大节日。学生自主成立了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武术队、礼仪社、动漫社、泥塑社、街舞社、轮滑社等近百个社团。拓展师生视野,追逐学术前沿的“周四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百余场。学生女篮继在全省联赛中七次夺冠;学生管弦乐队、合唱团多次在全国、全省汇演中获一等奖。
1、教学区海口市第一中学
教学区主体为教学楼群,包括80间普通教室、30专用教室、40间实验室、1200座报告厅、图书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行政办公室、阶梯教室以及艺术教室、美术教室(教师、学生画室)、音乐教室(含乐器室)、舞蹈形体训练室等文化艺术设施。此外,设置18个选修教室,供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使用。
教室采用单面走廊,宽3米左右,活动平台宽大,便于课间休息及疏散。教学楼南北走向,一个年级一幢楼。教室带有小面积的辅助用房,每层在两侧各配男女教师和学生卫生间。
实验室均配置供存放仪器、设备等使用的辅助房。实验楼中化学实验室放在一楼,加设一个剧毒危险品保管室;每个实验室、文印室都配置抽风设备,在每个演示实验室都配置通风柜,设有专门污水处理池。
普通教室设置电扇不设置空调,部分专业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等设计单体或共用空调的装机位置,并确保美观、安全。
图书馆设教师专用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以借出阅览为主。设有学生电子阅览室,便于学生进行综合性信息处理。
教学区内部分为不同的特征空间,教学楼之间的静,通过平台之间的动静过渡到中心广场的动,再通过廊道与塔楼的过滤,到达以“逸”为特征的园林式艺术空间,不同的空间个性展现了空间使用功能的内在涵义。
2、运动区
运动区由8跑道4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足球场、12个室外篮球场、8个室外排球场(羽毛球场综合兼用)、2个网球场以及体育馆等组成。体育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具备篮、排、羽毛球等球类综合使用功能,供打乒乓球、健身、形体训练的功能需要;设置1000多个看台座位,有标准室内篮球场1个;有标准室内50米游泳池1个;体育馆设有单独的对外出入广场,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田径场设单面主席台、看台,并综合利用台下空间。
3、生活区
生活区有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教工俱乐部、对外学术服务用房、教师餐厅、学生食堂以及为师生服务需要的洗理、洗衣、生活用品、文化用品及健身、娱乐场所等商业设施,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生活区与其它功能区有明显的分离,实行社会化管理。
学生公寓可容纳3600多名学生住宿,男、女生各按50%比例设置,男、女生分隔管理,单间面积设四床八人,室内设置衣物柜,不配置自修用设施,单间分设卫生间,不配置电脑,但预留电话线、网络线、插头等。公寓楼配置公用电话、冷热水装置、管理用房。
学生四幢公寓楼组合为镜面对称的两两组团围合空间,相对封闭,便于管理。同时,由于空间的围合,为外立面的造型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有效解决学生晾衣等造成的建筑里面的混乱与无序。教师公寓建在校园西北角,相对独立又与校园主体紧密联系,半围合空间是校园整体空间形态的延续。
教师公寓楼结合交流、培训活动临时住所设置,教师公寓主要为单身教师及值班教师住宿、招待所之用,采用公共管理形式,带卫生间小套间,数量为120套左右。不设住宅楼。
设有供3600多名学生用膳的公共食堂,供300名教师用膳的教师餐厅,以及可供学术交流、短期培训来客使用的小餐厅。
设有生活服务中心1个,公寓楼有管理用房。设有摩托车、自行车车棚位置。
此外,学校历来以校风好、教风严、学风正而称著,高中新校区实行封闭式人本化住宿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纪律严明。通过招标等规范方式,引进一流的饮食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加盟后勤生活管理,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最满意最放心的服务保障。
数字校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形成共识:数字化学校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所谓“数字化学校”,它首先是指一种依托一中现实校园而存在的,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数字化环境支撑,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第三,它并不象以往许多学校那样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照搬到校园网上,而是以数字化理念去重新设计、构造和整合学校活动的全过程,可持续优化学校工作质量,从而适应数字化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海口一中数字化学校的总体设计本着“科学规划、阶段投入、应用为王、滚动发展、效益第一”的基本原则,不仅要满足本校使用的需求,而且要成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样板,成为海口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最重要的支撑点、资源分中心、研究实验基地。
高中新校区已全面启动数字化学校建设工程,全力打造海南领先、全国有特色的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为一体的数字化学校,主要包括先进的流媒体技术支持的网络视频教学系统、视频点播VOD系统、多媒体实时交互式在线学习系统、校园数字电视台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卫星远程教育系统、虚拟实验系统等,是海口和海南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
所有教室、实验室均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教学网和学习网完备,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学生在最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知名校友
蒙如玲,女,系美国休士顿大学物理教授、美国休士顿大学德克萨斯超导电性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旅美专家协会顾问、中国旅美交流协会国际交流中心顾问、及中国旅美专家协会首任会长。蒙如玲教授被美国知识协会列入“1981至1997最优秀的1000位物理学家”中的第25位,还在科学知识协会2000年通过的最新报告中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应被通报表彰的作家之一。
主要成就:作为资深科学家的蒙如玲教授长期从事高压暨低温实验研究,在促进对超导体的深入了解,找出新的化合物和合金的物性描述,超小导薄氧化超导体、单晶体的发展,以及录音带和防水导体的制作技术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设教育基金激励学生上进长年以来,蒙如玲一直关注着家长教育的发展,几乎每年都来。她在母校——海口一中设立了“蒙如玲教育基金”,每年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及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在美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非常看重一名学生获得那些奖励或奖学金,这对他们以后出去工作有帮助。”
此外,蒙如玲还在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担任特聘客座教授,致力于我省高校与海外高校的沟通与互派学生交流,“海南的经济要想上去,关键要把教育抓好”。
参考资料1.中国名校:海口市第一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