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骨七,中药名。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 Franch.的根茎。植物西南银莲花,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墨脱,海拔2300米)、云南西北部(大理以北,2500~3500米)、四川(1700~2700米)、贵州(凯里,950米)、湖南西北部(桑植)、湖北西部。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腰肌劳损。
中文名铜骨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毛茛目
毛茛科
银莲花属
西南银莲花
春、夏、秋季
晒干置于干燥通风处
毒性:小毒(《毒药本草》)
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
别名
白接骨连、红接骨连、戛戛羊、饿老虎、钻骨风《贵州草药》,疔药、血乌《四川常用中草药》,棉絮头《贵州药用植物目录》
入药部位
植物西南银莲花的根茎。
性味
味微苦,性温。
归经
入肺、肝、脾、肾经。
功效
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腰肌劳损。
有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接骨,白接骨连根9~15g。泡酒服,取根捣烂敷伤处,能接骨。(《贵州民间药物》)
2、治口疮,白接骨连根适量,研末调菜油搽患处。(《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采集加工
春、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锥状椭圆形或近条形,少数呈团块状。稍弯曲,长3~lO㎝,直径1~2.5㎝,表面棕褐色,有皱褶,环节较密集,有的不甚明显,周围着生多数细长须根或圆形根痕;顶端有下枯的叶基及茎基,其周围密生灰白色茸毛。质坚实,断面黄棕色,不甚平坦。气微。味苦。
形态特性
植株高(10-)20-55厘米。根状茎横走,粗0.6-1厘米,节间缩短。基生叶(0-)1(-3),有长柄;叶片心状五角形,长(2-)6-10厘米,宽(4-)7-18厘米,三全裂,全裂片有短柄或无柄,中全裂片菱形,三深裂,边缘有不规则小裂片或粗齿,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两面疏被短毛;叶柄长13-37厘米,无毛或上部有疏毛。[1]
花葶直立;苞片3,有柄(柄长1.4-3.5厘米),叶片似基生叶,长达10厘米;花梗1-3,长(2.5-)5-17厘米,有短柔毛;萼片5,白色,倒卵形,长1-2(-3.8)厘米,宽0.6-1.3(-2.1)厘米,背面有疏柔毛;雄蕊长约为萼片长度的1/4,花药狭椭圆形,花丝丝形;心皮45-70,无毛,有稍向外弯的短花柱,柱头小,近球形。瘦果卵球形,稍扁,长约2.5毫米,顶端有不明显的短宿存花柱。5月至6月开花。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沟谷杂木林或竹林中或沟边较阴处,常生石上。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肿瘤作用。
有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消肿毒,治跌打损伤,接骨。”
2、《四川常用中草药》:“镇痛,活血。治虚劳内伤,跌打损伤,风湿痛。”
参考资料1.铜骨七·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