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红水河段和黔江段分界点左岸支流。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尧梭乡里腊村九十九个潭(一说拉林乡附近的磨石湾),流经黔东南及桂北,在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与红水河汇合注入西江干流黔江段。干流全长773.3公里。河源-老堡口为上游,柳州是中、下游的分界。流域面积57173平方公里,跨黔、桂、湘三省30个县、市。位于东经107°30'-110°15',北纬24°25'-26°30'。全长734公里,天然落差1289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30立方米每秒。总人口555.7万人,有耕地720.5万亩。
柳江干流在传统上分三段,上游在贵州省境称都柳江,入广西境称融江、柳江。河口为西江干流红水河段和黔江段的分界点。柳江干流,天然落差1306米,平均比降1.68‰,年均流量1865立方米/秒。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平原,峰丛谷地为主,沿河阶地、丘陵广布,耕地集中,人口稠密。
所属水系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左岸支流
贵州省独山县拉林、里纳
寨蒿河、古宜河、龙江、洛清江等
5.7173平方公里
1865立方米
柳江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73.3千米
贵州省独山县
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
1306米
1.68‰
1865立方米/秒
都柳江、融江
蓝天立
灾害
洪水发生较为频繁流域内河流众多,到了雨季洪水灾害也不少。就柳江河段而言,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今的近20年间,大洪水的发生较为频繁,灾害也很严重,发生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1次(“1996.7”),20至50年一遇的大洪水3次(“1988.8”、“1994.6”和“2004.7”洪水),10至20年一遇的较大洪水1次(“2000.6”洪水)。洪水造成的损失是极其严重的,比如1996年7月19日发生在柳州的特大洪水。当时柳州洪峰水位为92.43米,超过警戒水位10.93米。全市一片汪洋,市区受淹面积75平方公里,占全市建城区面积的91.5%,99%的工矿企业停产,绝大部分工厂、商店被淹,全市断水断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7.52亿元。
洪水洪灾
柳江洪水由暴雨径流汇合而成,降雨的时空分布及其地形特点极易造成中下游大洪水的形成,近代出现大洪水的年份主要有1902年、1924年、1925年、1945年、1949年、1976年、1988年、1994年、1996年,其中以1996年洪水最大,为全流域性洪水。1996年暴雨中心贝江再老站,最大24小时降雨量779毫米,一次降雨过程雨量1692毫米,为广西最高记录。洪水犹如一面警世钟,敲醒了人们的防洪意识,各级部门纷纷行动,变被动为主动。全国重点防洪城市柳州市已基本完成了市区防洪工程的设计工作,部分堤段如河西堤已基本建成。融安、融水等县也完成了防洪工程规划。柳江,这迤逦丽水,将永葆美丽的风姿,造福沿江各族人民。
污染状况
柳州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广西“三废”排放的重点城市。柳江是西江的一级支流,在柳州境内全长245公里,上游有二级支流龙江流入,下游有洛清江汇入。
柳州市生产、生活用水的92%取自于柳江,而市区生产、生活用水形成的废水又大多数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柳江。[6] 表现为柳江两岸排污口众多,市区柳江段大大小小入江水沟有近百条。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长远考虑,每年通过这些排污口流入柳江的废水量多达3.5亿吨以上。这些废水中的工业废水量占83%,而工业废水排放又体现在化工、黑色冶炼、造纸、食品(制糖)四大行业上。
经测定,柳州市区柳江上下游段均有水质超标现象,超标较严重的是悬浮物、氨氮、总镉、总铅等指标,其中悬浮物超标均在洪水期出现,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水还造成上游的西门涯、露塘等地区断面总镉、总铅超标。柳州市区柳江上游是柳州地区、河池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区,矿业开采和有色冶炼的兴起加重了水土流失,直接威胁着柳江水环境,柳州市有色冶炼行业污染负荷占全市工业排污总量的一半,而全市至今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使得市区柳江及其下游总镉、总铅和氨氮指标连续几年严重超标。
1998年以来,柳州市柳江段多次出现污染事故。1999年春节期间,柳州市区柳江上游的一家糖厂因事故性排放生产污水,引发波及全江段的污染事故,造成柳江水质发黑、缺氧和大量水生动物毙命,导致渔民、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因污染问题而不断发生纠纷。柳州市区内柳江段的局部污染也日趋严重,市中心江段已形成多条污染带,严重影响柳江两岸的景观和水体功能。柳州市柳南水厂取水口处曾多次因受到上游入江排污沟———竹鹅溪的污染而告急。
当地百姓呼吁,应抓紧治理柳州市柳江段水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首先,保护好柳江上游水源。要加强对柳江全流域水质达标管理,保证龙江水质以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注入柳江。另外,保护上游地区水源林是保护 柳江水环境的基础,是柳州市发展的生命线。其次,整治柳州市柳江段的各类排污口。目前,柳州市排污口数量多、分布乱,汇集到柳江的污水形成大大小小的污染带,必须加以综合治理。第三,加强对企业的排污管理。特别是对小冶炼、小水泥等“十五小”重污染企业,要一律禁止生产。建议把电镀厂、印染厂集中安置于静兰开发区,形成行业性工业城,统一治理,杜绝过去由于规模小而无法进行实质性处理的问题。对星级宾馆和新建生活小区也应进行废水治理,减少对柳江的污染。在枯水季节,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措施,随时监控上、中、下游水质,必要时应采取限制工业取水和停止部分重点排污企业生产等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水利概况
航运情况
柳江为黔、桂水上交通要道。上游都柳江水运,1728-1729年(清雍正六年至七年)贵州巡抚张广泗疏溶都柳江,相继整治寨蒿河段,三都以下能常年通航木船。1796年,榕江已能建造2-3吨木船,并开展水陆联运,为运盐、粮的主要通道,五十年代以前,公路尚未发展,都柳江干支流水运起着重要的作用,干流大河以下可直航广西,烂土以下和支流排调河、坝街河、平正河、西山河、独洞河等的中下游河段都能季节行驶舶板和放木。20世纪90年代,干流在三都以下能常年行驶1一6吨木船,航程214公里,榕江以下可季节性行驶3-15吨机轮,航程104公里,榕江至新华段67公里,已试航机轮成功,枯水航道探0.3--0.8米,宽1-1.5米。支流中,20世纪90年代正常通航的有摆西河(计埃河)计埃至定旦段14公里,季节性通行1-1.5吨木船,航道深0.2-0.3米,宽1-1.5米,平永河平江至榕江段17公里,永乐河乔来至双溪口1z公里,季节性通行1.5-2吨木船,航道深0.2-0.3米,宽1.5-2米,四寨河(双江)邦土至河口段22公里,能常年通行2一3吨木船,航道深0.2-0.3米,宽2-3米。
柳州以下常年可通行80吨机拖轮,航运便利。
水电开发
广西境内柳江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为158.65万千瓦,占理论蕴藏 量的46.4%, 年发电量75.08亿千瓦小时。 其中柳江干流可开发52.9万千瓦, 一年发电量 26.36亿千瓦小时.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全广西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3.7%。[5]中小型水库共有744座,遍布于全流域,总库容17.64亿立方米;中型电站在干流上建有麻石水电站,装机10万千瓦,支流龙江上建有拉浪、洛东电站;小水电站星罗棋布,计有2542处。流域内现有耕地720万亩,其中水利灌溉面积360万亩,占50%,机电提灌面积95.6万亩。柳江流域水利建设已取得显着成绩,但水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流域内约有40%的耕地未得到灌溉。到2010年建成了9个梯级电站,从上到下为榕江、板寨、从江、洋溪、麻石、浮石、古顶、大埔、红花梯级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95.45万千瓦。
参考资料1.柳江有3大支流,你说得出来吗?·腾讯网
2.柳江介绍·梧桐子
3.柳江·地理网
4.柳江介绍·村村通
5.水利志·广西地情资料
6.柳江水源污染严重·中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