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葫芦科南瓜属植物)

南瓜葫芦科南瓜属植物

南瓜(拉丁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饭瓜,番南瓜,山东地区称作番瓜,东北地区称作倭(wō)瓜。河北地区有称作北瓜。可食用,有橘黄色和青色两种,外形呈扁圆或不规则葫芦形状,未成熟果实皮脆肉质致密,可配菜、做馅,成熟果实甜面,可熬粥。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一年生蔓生草本,茎常节部生根,伸长达2-5米,密被白色短刚毛。叶柄粗壮,原产墨西哥的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传入我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可以做成南瓜泥有助于宝宝消化,对大人也有治疗便秘的效果。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均有栽种,其果实可食用,同时,南瓜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人们发现南瓜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于是土味十足的南瓜得以登大雅之堂。

拉丁学名

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葫芦目

葫芦科

亚科

葫芦亚科

南瓜族

南瓜属

亚属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

南瓜种

亚种

西葫芦亚种

分布区域

墨西哥、中南美洲、中国、韩国仁川以南地区

中文学名

南瓜

中文别名

倭瓜、番瓜、北瓜、金瓜、笋瓜

别称

番瓜、北瓜,饭瓜、番南瓜,方瓜、麦瓜、倭瓜、金金瓜、吊瓜

二名法

Cucurbita moschata

分布

原产于南美洲

英文名

Pumpkin

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原产地

南美洲墨西哥

形状

圆形、椭圆形、长条形

种子形状

卵形或椭圆形

花期

5-7月

果期

7-9月

传入时间

明代

主要病虫害

蔓枯病、美洲斑潜蝇、白粉病

营养价值

胡萝卜素、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

食疗价值

保护胃黏膜、降血糖、防癌、通便

性味

甘温

功能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生长习性

阴凉湿润气候

繁殖方法

点播:每穴2-3粒,种子尖部朝下,覆土2-3厘米,浇透水,25-30℃时约1-2周发芽。

直播:可在头年冬天将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将种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长,生长速度快,需在四、五、六月间追施肥料,并注意浇水。南瓜的管理比较粗放,因根系发达,叶节间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养分。一苗南瓜可生许多枝叉,为不使养分过于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根,并根据地力和瓜苗长势,在生有几个胎后可打去顶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浇水施肥,一般3-5叶溜一瓜,留瓜多则长不大。瓜腋处极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与瓜争夺养分,使瓜养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栽培技术

定植

有3-5片真叶时可在晴天下午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小苗进行定植,每盆1株,种植深度以子叶平齐土面为宜,并浇透水。若为直播,则需疏去病弱的小苗,每穴留1株苗。

施肥

定植后约10天,喷施1次稀薄有机肥,以氮肥为主。植株开始爬蔓后生长迅速,8-10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打顶,促使多萌发侧蔓,此时可提前搭设支架。侧蔓长50厘米以上时可采集嫩茎尖及叶柄食用,注意保留约5片叶,并用稍大的土块压住留下的茎蔓促使萌发气生根。每次采摘后喷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腐熟有机肥。

支架

当蔓在土面上沿盆绕一圈后,可牵引茎蔓攀爬支架,使叶片均匀分布,枝条不相互遮挡。

管理

到一定阶段后植株进入开花期,初期以雄花为主,可在早晨花朵将开未开时将雄花连花梗一并摘下,可供食用。雌花开始生长时,追施的腐熟有机肥以磷钾肥为主,并减少或停止采收嫩茎尖。必要时进行人工授粉,须在早上8点前进行。通常每株有3-5个瓜正常生长即可(大型瓜留1-2个,微型瓜可适当增加,视植株长势而定),过多的幼瓜或雌花要疏去,并对茎蔓进行适当打顶,以免养分供应不足。较大的瓜可用网兜套好挂在牢固处,贴近地面的瓜可用泡沫塑料或木板等垫起与土壤隔离。

主要价值

营养

多糖类:南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通过活化补体等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功能。

类胡萝卜素:南瓜中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在机体内可转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维生素A,从而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维持正常视觉、促进骨骼的发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果胶:南瓜中的果胶能调节胃内食物的吸收速率,使糖类吸收减慢,可溶性纤维素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上升。果胶还能和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在一起,使胆固醇吸收减少,血胆固醇浓度下降。

矿质元素:南瓜含有丰富的钴,在各类蔬菜中含钴量居首位。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南瓜中所含的维生素C能防止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酸。南瓜中含有的甘露醇,减少粪便中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南瓜中含有丰富锌,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合成,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固有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

氨基酸:南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含量较高。此外,南瓜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型与烟草中相同,但活性明显高于烟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较高。 

南瓜叶:含有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使它具有出色的清热解毒功效,夏季时用南瓜叶煮水喝,可以起到消暑除烦的作用。

食疗

⑴解毒: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

⑵保护胃黏膜,帮助消化: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⑶消除致癌物质: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药用

南瓜:性温,味甘。 

【傣药】麻邦罕(西傣):果柄治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毒蛇咬伤,疟疾《滇药录》。麻帮罕:果实治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溃疡《版纳傣药》。麻帮罕(西傣):果柄用于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溃疡《滇省志》、《傣药录》。麻巴罕:补中益气,解毒杀虫《傣医药》。

【佤药】比奴,笔驽:功用同傣族《滇省志》。

【侗药】同嘎:根用于上吐下泻;果瓤治烧烫伤;果梗治急性乳腺炎《桂药编》。

【苗药】锡都:根功用同侗族《桂药编》。

【景颇药】Pihumzhi:种子治绦虫《德宏药录》。

【阿昌药】查润及: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德昂药】昂格伦: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彝药】果实治疗寄生虫症,慢性骨髓炎《哀牢》。阿拍高:瓜瓤用于骨折,外伤出血《滇省志》。

【水药】女不,老南瓜:种子用于驱滴虫《水族药》。

【蒙药】窝瓜音-乌日:种子用于绦虫病,血吸虫病《蒙药》。

【苗药】全株治虫积腹痛,对血吸虫有控制和杀灭作用《湘蓝考》。Dobghunx到滚,Fabdiel花丢,Dongbghab东干,Abdoub阿睹:种子及茎尖治疗蛔虫,烫伤,乳汁不通《苗医药》。

【畲药】南瓜:瓤治疗疮痈肿。

南瓜叶:有治疗刀伤的作用,大家平时可以把南瓜叶晒末,制成粉末存放起来,在生活中意外被刀伤害时,可以直接取出南瓜叶的粉末撒在伤口上,就能起到止血和止疼的作用。南瓜叶有治疗有儿疳积的作用,如果小孩出现了疳积病症,大家可以用南瓜叶五百克和腥豆叶两百五十克一起晒干制成粉末,然后每次取出五钱与猪肝同时蒸,然后让孩子食用,治疗疳积的效果特别好。南瓜有治疗痢疾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风火引起的下痢有出色功效,具体用法是把十片左右的南瓜叶去掉叶柄,然后加水煎制,煎好后加入少量的食盐,然后饮用,连用五到六次,痢疾就能痊愈。

植物文化

栽培历史

南瓜原产于南美洲,已有9千年的栽培史,哥伦布将其带回欧洲,以后被葡萄牙引种到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地,明代开始进入中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二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其子如冬瓜子,其肉厚色黄,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味如山药,同猪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

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也曾提到“南瓜”,他说:“南瓜,味甘,性温,多食发脚气黄疸。同羊肉食,令人气壅。忌与猪肝、赤豆、荞麦面同食。”但此时哥伦布尚未发现美洲大陆,而中国亦未发现南瓜的其他野生种,因此书中“南瓜”绝非今天我们所说的南瓜,而是其他的瓜类植物。只是今天的南瓜也不适合与羊肉同食,故以讹传讹,甚至派生出“南瓜早就传入中国”“亚洲也是南瓜原产地”等等错误的说法。

南瓜的优点非常明显,它产量大、易成活、营养丰富,荒年可以代粮,故又称“饭瓜”“米瓜”。《北墅抱瓮录》中说:“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煮黄州猪肉之法,少水缓火,蒸令极熟,味甘腻,且极香。”所谓“子瞻煮黄州猪肉之法”,就是苏东坡制作东坡肉的方法,可见人们已将南瓜视为珍物。

从古籍上看,当时人们不仅吃果实,还吃叶,比如“以叶作菹,去筋净乃妙”,花亦能食,“泡以开水盐渍之,署日以代干菜”,但食花需去其心和须,否则太苦,而南瓜茎则可以“织屦及缫作丝为绦紃等物”。此外还用南瓜泡酒,被认为有利于保健,《本草求原》载:“蒸晒浸酒佳。其藤甘苦、微寒。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

光绪之前甚少见“南瓜”之说,多以“番瓜”“翻瓜”“蕃瓜”“房瓜”“窝瓜”称之,一方面是说它来自海外,一方面是说它体量巨大,此外还有“金瓜”一说,因为它色泽金黄,且有药用价值。鸦片泛滥时,南瓜常被用作药物,以治疗烟瘾。

南瓜传入中国有多条路径,但以广东、福建、浙江为最早。中国人初期误以为南瓜来自日本,故名之为“倭瓜”,因日本在中国之东,所以又称南瓜为“东瓜”,此外还有进一步误会为产自朝鲜半岛,名之曰“高丽瓜”,而日本人则以为南瓜来自中国,所以称它为“唐茄子”(当时日本人将中国产品概称为唐物)。到了清代中后期,中国南方南瓜沿大运河向北移栽,特别是山东,成了北方南瓜种植重镇,人们开始意识到此瓜应自南来,“南瓜”之称开始流行。

民间习俗

中国江南区,每逢立春家家吃南瓜,以示迎春。一些文人雅士在快要成熟的小巧“桃南瓜”表皮刻上诗文或图案,随着瓜的成熟,瓜皮上便留下了美丽的图画和诗文,把它搁置于案头,可增添生活情趣。在西方许多国家,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万圣节(Halloween)上,人们用南瓜雕空成一盏盏精美的南瓜灯笼,用它来祛邪避鬼,欢度节日。

民间传说

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放着,称作“JACKLANTERN”,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

南瓜礼

清代海盐区有个名人叫张艺堂,少年好学,人也聪明,但苦于家贫,无钱交纳学费。当时有个大学问家叫丁敬身,张艺堂欲拜他为师。第一次上师门时,身后背着个大布囊,里面装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到了老师家,他放下沉重的布袋,从里面捧出两只大南瓜,每只约重十余斤。旁人看了皆大笑,而丁敬身先生却欣然受之,并当场烹瓜备饭,招待学生,这顿饭只有南瓜菜,但师生却吃得津津有味。在海盐一带,“南瓜礼”一直传为美谈。

南瓜之最

截至2014年10月08日,瑞士农场主培植了世界上最大的南瓜。在瑞士东部的一个小城举行农产品展览会上展出的这只南瓜重953.5公斤。

病虫防治

南瓜的细菌性缘枯病,由细菌引起。病菌多从叶缘的水孔或整枝打杈的伤口侵入,并通过雨水、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低温高湿天气,容易发病。地势地洼,管理不善,肥料缺乏,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等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选用无病瓜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催芽播种。也可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温箱中干热灭菌72h。②清洁土壤用无病菌土壤育苗,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③加强栽培管理温室中栽培黄瓜要注意避免形成高温高湿条件,覆盖地膜,膜下浇水,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上午黄瓜叶片上的水膜消失后再进行各种农事操作,避免造成伤口。④药剂防治发现病叶后及时摘除,并喷洒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根据病情发展情况,5-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白粉病:受害时叶片或嫩茎出现白色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可选用70%粉锈宁700倍稀释液,或硫悬浮剂25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或退菌特500倍稀释液,或硫黄胶悬剂250倍稀释液,或百菌清600倍稀释液,或倍得力700倍稀释液防治,交叉使用,连喷3-4次。

病毒病:受害植株叶面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的斑驳花叶,叶面出现凹凸不平,茎蔓和顶叶扭缩。可选用20%病毒A或病毒一号500倍稀释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稀释液,或菌毒清400倍稀释液,或83增坑剂100倍稀释液,或菌毒宁600倍稀释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斑点病:受害株叶斑圆形至近圆形,湿度大时斑面密生小黑点,严重时斑点融合,导致叶片局部枯死。可选用70%托布津800倍稀释液,或50%扑海因1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800倍稀释液,或硫悬浮剂500倍稀释液,或倍得力600倍稀释液防治,每半个月1次,连喷2次。

虫害:主要有蚜虫、黄虫、瓜蝇、夜蛾等类害虫。用抗蚜威加杀虫双或菊酯类农药交叉使用即可防治。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中国普遍栽培。

南瓜分布

南瓜分布

生长习性

南瓜是喜温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为好。

栽培品种

中国品种

①蜜本南瓜:早熟杂交种,果实底部膨大,瓜身稍长,近似木瓜形,老熟果黄色,有浅黄色花斑。果肉细密甜糯。全生育期95天,单果重约2千克,对病毒病有较强抗性。

②黄狼南瓜:上海市优良地方品种,又叫小闸南瓜。植株生长势强,茎蔓粗,分杈多,节间长。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十五至十六节,以后每隔一到三节出现雌花。果实长棒槌形,纵径约45厘米,横径15厘米左右。果皮橙红色,完全成熟后被蜡粉。果肉厚,肉质细腻味甜,较耐贮运。全生育期110-120天,单果重1.5千克左右。

③大磨盘南瓜:北京市优良地方品种,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节。果实呈扁圆形,状似磨盘,横径30厘米左右,高约15厘米。嫩果皮色墨绿,完全成熟后变为红褐色,有浅黄色条纹,被蜡粉。果肉橙黄色,含水分少,味甜质面。

④小磨盘南瓜:早熟品种,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节。果实呈扁圆形,状似小磨盘。嫩果皮色青绿,完全成熟后变为棕红色,有纵棱。果肉味甜质面,单果重2千克左右。

⑤牛腿南瓜:晚熟品种,果实长筒形,末端膨大,内有种子腔。果肉粗糙,肉质较粉,耐贮运。全生育期110-120天,单果重1.5至4千克左右。

⑥蛇南瓜:中熟品种,果实蛇形,种子腔所在的末端不膨大。果肉致密,味甜质粉,糯性强品质好。全生育期约100天。

⑦甘栗王:早熟杂交一代,生长势强,茎蔓粗壮,叶色浓绿,第1雌花节位6-8节,可连续出现雌花,坐果性好,果实发育期40天左右。单瓜重2千克左右,果实扁圆形,果皮深绿色,果实整齐一致,商品率高。肉厚3.2厘米,肉质致密,粉质高,风味口感好。耐低温弱光,抗热,抗病毒病,适应性广。一般亩产2000千克左右。

⑧红栗王:早熟杂交一代,生长势较强,茎蔓粗壮,叶色绿,第1雌花节位4-6节,可连续出现雌花,坐果性好,果实发育期35-40天。单瓜重1.5千克左右,果实扁圆形,果皮深绿色,果实整齐一致,商品率高。肉厚3.0-3.2厘米,肉质致密,粉质高。耐低温弱光,抗病毒病,适应性广。一般亩产1800-2000千克左右。

⑨砍瓜:是葫芦科南瓜,属于中国南瓜的一个变种。其生长特性和种植技术,与普通南瓜基本相同,对自然环境、土壤要求不高,春夏均可种植,每棵瓜秧能结2至4个瓜,每个瓜长0.9至1.7米,重6至9公斤。砍瓜之所以能砍掉再生,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植物愈合素,这种成分可加速伤口恢复。砍瓜绿蔓攀缘,叶片为心形,背面有茸毛。同株异花,花呈黄色,为大喇叭形。雄花茎基部30-50厘米处开花,雌花茎基部150厘米处开花,一般以主蔓结瓜为主,杈瓜为辅。瓜形长圆柱形,瓜色先油绿后变黄色,长度一般是120厘米左右,最长可以达到150厘米左右,直径12-15厘米。瓜的生理成熟期为20-26天。砍瓜根系发达,对土壤的适应性广。

印度品种

①东升:由台湾省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杂交种。叶片颜色深绿,分枝中等,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七至第八节。嫩果圆形皮色黄,完全成熟后变为橙红色扁圆果,有浅黄色条纹。果肉金黄色,纤维少,肉质细密甜糯。单果重1.2千克左右。

②一品:由台湾省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杂交种。果实扁圆形,果皮黑绿色,有灰绿色斑纹。果肉黄色,质粉味甜。单果重1千克左右。

③早生赤栗: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早熟杂交种。生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好。果实扁圆形,果皮金红色,有浅黄色条纹。果肉橘黄,质粉味甜。全生育期80天左右,单果重约1.5千克。

④北京甜栗: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早熟杂交种。生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好。果实扁圆形,果皮深绿色,有浅色斑纹。果肉黄色,质细粉糯,口味香甜,品质极佳。全生育期80天左右,单果重约1.5千克。

⑤锦栗:由湖南省瓜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杂交种。果实墨绿色扁圆形,有浅色斑。果肉橙黄色,肉质细密甜粉。单果重1.5千克左右。

⑥红栗:由湖南省瓜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杂交种。果实橙红色扁圆形。果肉味甜质粉。单果重2千克左右。

美洲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为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中美洲至南美洲海拔较高的山谷里,生长环境极为严格,日照在13小时以上的地区或季节不会形成花芽,极为稀有。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南瓜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6 千卡[1]

参考资料

1.南瓜·好厨网

标签: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