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唐朝风格诗作)

唐诗唐朝风格诗作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文名

唐诗

英文名

Tang poetry

盛行年代

唐朝

体裁分类

古体诗、律诗、绝句

代表诗人

李白、杜甫、王勃、王维、孟浩然

代表作品

《长恨歌》、《春江花月夜》

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1、田园山水诗

王维

这类诗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wǎng网〕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孟浩然

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他诵读了《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当官,你怎么能怪我!”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过故人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作客。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情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绿荫蔽天,落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之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于神仙了吗?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没有困扰和烦恼,然而作诗时要暂时抛开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场景和情绪,尽情发挥和渲染,诗人满足了创作欲,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就叫作诗。

2、边塞战争诗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代表性: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瞭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濛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多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永远被人遗忘。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凄惨的悲剧。

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

中晚唐诗歌

韩愈是散文大家,同时也是著名诗人。他最崇拜李、杜,但并未亦步亦趋地去摹拟他们,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创出独特的风格。韩诗的特点是求奇避俗,与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称为“韩孟诗派”。他的《山石》是其诗歌代表作之一:

山石荦〔luò落〕确行径微,

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栀〔zhī之〕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粗粝〔lì利〕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羁。

嗟哉吾党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归?

20句诗,等于一篇完整的游记。开头把读者的想象从崎岖的山路上,引到黄昏的寺庙中,恍惚看到迷茫的夜空中翩然来去的蝙蝠。作者很惬意地坐在台阶上休息,看到雨后的栀子生意盎然,这该能引起人们多少有趣的遐想呵。接着写看壁画,吃饭,夜宿,直写到第二天下山。这时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高低上下难以找寻的山路,两旁山花烂漫,涧水呈碧,佳木葱笼,再到清澈的涧水里洗洗脚,凉爽的风吹到身上,该是多么快慰。最后四句是议论:人生里这就是快乐,何必去当那个官儿,让人管束呢?我们一伙的那几位朋友啊,你们能到老都不辞官归来吗?这首诗写的全是眼前景物,选择、叙述恰到好处,语句峭拔,意境清新。

李贺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受韩愈影响,但风格又不同于韩愈。其诗想象丰富,形象怪特,辞语瑰丽,常把鬼魅题材写得阴森可怖,被称为“鬼才”。据说他为了写出好诗,常带一个小奴骑驴出游,想出好句就赶紧写下来投入一个破锦囊中,回家再点染成篇。他的《南园》诗之一,抒发了他作为诗人的幽愤: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汉代扬雄曾把吟诗作赋比作“雕虫篆刻”,微不足道。此处“雕虫”指作诗的人。李贺说自己是个专门“寻章摘句”为作诗拼尽心力的人,作诗经常通宵达旦,只有帘外弯弯如弓的晓月陪伴自己。国家重视武功,年年在辽海(指北方)打仗;写诗作文的人只好在衰飒的秋风中哀哀哭泣。他果然寿命不永,27岁时便死去。

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半生为官,与好友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即诗文要为时代服务,为现实服务。这种明确的理论是相当进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讽谕诗《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为民请命的好作品。我们读《秦中吟》中的一首《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为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fú浮〕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léi雷〕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掰〔bāi〕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qú渠〕州人食人!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没有一句议论,思想已鲜明地表达出来:原来这帮国贼吃的是人民的膏血。《秦中吟》、《新乐府》之外,同类的诗作还有很多,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代卖薪女赠诸妓》: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踏寒山自负薪。一种钱塘江上女,著红骑马是何人?

卖柴妇女乱草一样的头发上扎着粗布头巾,每天都到寒冷的山中去背柴;同样是钱塘江畔长大的女人,为什么另一些人却穿红戴绿、骑马坐轿,过着舒坦日子?“著红骑马”的是妓女,其实她们过的是另一种辛酸的日子,表面穿戴好,付出的是被人玩弄的代价;真正的剥削者是那些欺压农民、玩弄妓女的达官贵人。不平之中还隐藏着不平,诗颇耐人寻味。白居易诗名很大,在外国(如日本)也有很大影响。他的名作还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前者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后者写一名乐妓的辛酸遭遇,都写得优美和谐,真切动人,流传千古而不衰。晚唐诗人杜荀鹤、聂夷中、皮日休等,学习白居易,写过许多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诗。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丽的抒情小诗,广为人知。李商隐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谕现实。我们读他一首《隋宫》: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紫泉”是长安水名(原名紫渊,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改为紫泉),代指长安。首联说隋炀帝杨广出外游幸不再回长安,那里的宫殿只有烟霞笼罩,十分寂寞;因为杨广要以繁华的扬州(芜城)为都城,在那里享乐。在颔联里,作者设想,如果由秦始皇传下来的玉玺不是归于李渊(传说李渊面相是“日角龙庭”,前额状如太阳,属帝王之相),即隋朝不灭亡,那么隋炀帝以锦为帆的龙船说不定要游到天涯海角去,他的奢侈荒唐的行为不会停止。颈联说,当年隋炀帝夜间出来游玩,让百姓收集大量萤火虫放飞供他玩赏,以至今天乱草堆中萤火虫已经绝迹(古人有“腐草化萤”的不科学说法);只有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两岸柳树上,黄昏时有无数乌鸦翔噪,似在凭吊隋朝灭亡。陈后主(陈叔宝)是个荒淫误国的皇帝,被隋文帝杨坚俘虏后,与当时尚为太子的杨广有过交往。杨广当皇帝后,曾在梦中与死去的陈后主相遇,并让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舞了一番《玉树后庭花》。尾联两句就此议论:隋炀帝死后到九泉下遇到陈后主,就不应再有歌舞《玉树后庭花》的事了,因为他自己也走了陈后主的老路,该感到惭愧。这首诗是针对唐后期帝王的腐败而作的。然而作诗只是作诗,没有哪个帝王会因此醒悟。试看隋亡以后哪个朝代少了陈叔宝、杨广那样的人物。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甫-三吏三别

新安吏

三吏三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三吏三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佳句欣赏

李白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长相思》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一》《清平调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望岳》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佳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春望》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草》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此情可待成追亿, 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王维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相思》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春晓》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其他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韦应物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何满子》 张祜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 贾岛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贺知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曲》 王翰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张继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 韩雄(左边)羽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骆宾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棹歌》 戴叔伦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杜秋娘

参考资料

1.唐诗宋词元曲的资料·瑞文网

标签: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