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生于1873年12月17日,逝于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别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山阴县吏徐凤鸣之子。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1901年被聘为绍兴府学堂经学兼算学教习。1903年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办大通学堂,倡体育,讲武事,以积蓄力量。徐锡麟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1907年改名为陆军小学监督、巡警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廿六(1907年7月6日)发动安庆起义。即日借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际,枪杀安徽巡抚恩铭,与清军激战4小时,终因孤军无援、寡不敌众而被捕。
中文名徐锡麟
徐伯荪
浙江绍兴
男
汉族
中国
1873年12月17日
1907年7月7日
革命家
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
民族主义
光复会
创办“热诚学堂”
1903年,徐锡麟从日本回到绍兴后,认识到革命应该从创办学堂、培育人才入手,随即在家乡东浦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并为学堂写了一副对联:有热心者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取上下联各一字,命名为“热诚学堂”。除文化课外,专门增设兵式体操课,进行军事训练。他在授课时,经常介绍时事政治,宣传革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后来热诚学堂一度成为绍兴光复会的活动基地。
联络各地党会
1904年,徐锡麟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加入了光复会。当时浙江各地的会党十分活跃,在反清统治和“仇洋灭教”的斗争中显示了巨大力量。但这些会党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如何把分散的会党组织、联络起来,引导到光复会组织中来,实现民主革命的大联合,这是摆在光复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徐锡麟亲自带领几名学生到各地会晤会党首领。历时两月,徒步寻访了嵊县、诸暨、东阳、金华、缙云等各地会党,结识了竺绍康、王金发等会党首领,联络进步人士,发展会员,扩大了组织,使光复会成为浙江反清革命的领导核心。
创办“大通学堂”
1904年底,徐锡麟在与各地会党联络中发现,虽然会党众多,也有一定势力,但明显素质偏低,要想联合各派并发挥作用,必须加以培训和教导。因此,萌生了创办一所“武备学校”以培训会党骨干的想法。1905年,徐锡麟说服富商许仲卿出资,创办大通学堂,并邀请秋瑾来主持。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认为,大通学堂的创立,是辛亥革命史甚至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十分耀眼的闪光点,它的历史贡献可以与后来的黄浦军校相媲美。而在徐锡麟等人的努力下,大通学堂成了当时的革命指挥中枢,徐锡麟也成了光复会的实际领袖之一。
浙皖起义
1907年,光复会员徐锡麟.秋瑾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浙皖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影响是巨大的,原因是它一方面刺杀的是清廷封疆大吏,位及巡抚的恩铭。一方面是它发动的地点在安庆,绍兴,这些地区都是清王朝的重地。这次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立宪的进程,激励革命党人的斗志,探索起义的新途径。
人物诗作
徐锡麟1905年“曾出山海关至奉天、吉林,再经西北诸省边疆而归。”这首诗是1906年春这次壮游时所作。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全诗如下: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后世纪念
人物故居
徐锡麟故居
徐锡麟故居,位于绍兴东浦镇孙家娄,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徐锡麟故居现辟作徐锡麟生平事迹陈列室对外开放。
徐锡麟现葬在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
徐锡麟墓
在杭州西湖区风篁岭下南天竺,龙井路旁。原演福寺旧址。(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徐锡麟烈士墓
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安庆城北马山。民国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三烈士灵柩运经上海,在永锡堂召开追悼大会,同时追悼的还有陶成章。次日烈士灵柩运至杭州,葬于孤山东南麓。1964年,徐锡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陈伯平、马宗汉墓被分藏三坛,迁鸡笼山。墓碑同时随迁,墓表藏劳动路孔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遭破坏,碑石无存。1981年9月,遗骨由鸡笼山再迁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三烈士遗骨重换骨坛,坛内各置砚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南天竺”字样。新墓为三座圆形墓,徐锡麟墓居中,高100厘米,直径400厘米。左为马宗汉墓,右为陈伯平墓,皆是80厘米,直径250厘米。均用大块青石砌成,上植草皮。
锡麟街
锡麟街是为了纪念为推翻清廷在安庆牺牲的烈士徐锡麟而命名的。1906年春,徐锡麟以候补道员的身份来到安庆,出任安徽巡警学堂会办,他积极发展革学堂起义”,一度攻占军械所,但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徐锡麟惨遭杀害。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曾提到此事,并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药》这篇著名的小说,表达了对刽子手的痛恨和对烈士的深深悼念。革命胜利后,安庆人民为纪念这位烈士,就把他起义地点旁边的一条街道命名为“锡麟街”,并在人民路旁立起一座他的塑像,以示纪念。
参考资料1.徐锡麟生平·中国诗词网
2.【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光复军”首领徐锡麟 孙中山曾亲自致祭并书写挽联·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