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中国佛教古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地处无锡老城南隅,古运河畔。南禅寺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初名护国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咸亨年间(公元670-674年)改称灵山寺,后毁;北宋雍熙年间(公元984年)建塔;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023-1031年)重修寺院,赐额“福圣禅院”,俗称南禅寺,有“江南最胜丛林”之美誉 。
南禅寺,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著名的无锡八景之一,改革开放后以寺兴市建成了十二万余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市场——南禅寺文化商城。商城北部为明清风格建筑群,南部为宋朝风格古建筑。
南禅寺,商城中妙光街已被无锡市政府命名为无锡市旅游街,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中文名南禅寺
Nanchan Temple
无锡市梁溪区向阳路32号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 08:00-18:00
AAAA级
门票价格免费
妙光塔
中国
无锡市
古寺庙、古街、古镇
南禅寺街道
四季皆宜
4-5小时
南梁
南禅寺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初名护国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护国” 。
唐代
唐咸亨年间(公元670-674年),护国寺改称灵山寺,后毁,仅剩一庙。[1]
北宋
北宋雍熙年间(984-988),有僧持钵而来,走进原灵山寺的庙中,忽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发现寺壁上有该僧的影子,人们信以为佛,建造佛塔,并到苏北泗州接来了三尊佛像。
北宋天圣年间,灵山寺原址重建,宋仁宗为该寺赐名“福圣禅院”。八年以后,宋仁宗又为无锡城中的另一座寺赐名“寿圣禅院”,因福圣禅院地理位置偏南,故老百姓俗称其“南禅寺”。
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赵佶为雍熙年间建造的佛塔赐名“妙光塔”。
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都是明正统年间所建。
南禅寺民国
1925年,荣宗敬、荣德生、唐申伯等出资为南禅寺做了修复。
1930年,南禅寺附近设立了游民习艺所。
建国后
198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南禅寺进行全面整修。
1983年,南禅寺被列为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南禅寺妙光塔按原样修葺一新,重新对外开放。
南禅寺建筑特色
北宋天圣年间重建,宋仁宗赐名“福圣禅院”。“八年以后,宋仁宗又为与南禅寺相对应的北禅寺赐名“寿圣禅院”。同一皇帝,给锡城两寺院,赐以“福圣”、“寿圣”之名,这是无锡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特别是南禅寺赐福有福,经历代修复,面目一新。
可见那天王殿,殿身辉煌,香火鼎盛;妙光塔,塔尖矗天,气势不凡;五戒堂,堂内庄严,净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绿,清澈照人。大雄宝殿中,如来形体雄伟,仪表安详庄重,慈眉慧目,微具笑颜,口欲启齿而又止,状若演法且未尽。诸佛罗汉,面貌慈祥多姿,形体丰满俊俏,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人之巧,绝非一般。
南禅寺相关典故
南禅寺有一座七级八面,高43.3米的古塔。传说是为了治服水患才把塔立在羊腰湾与运河的交会处。 据《南禅寺记》记载,在北宋雍熙年间(984-988),有僧持钵而来,走进庙中,忽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发现寺壁上有该僧的影子,人们信以为佛,建造佛塔,并到苏北泗州接来了三尊佛像。
明代进士无锡人张思安在《南禅寺重修塔碑记》中说:“院之西有溪,曰‘梁溪’,溪之脉与惠山第二泉通。父老相传云:昔有巨蛟蜿蜒其中,每天地晦暝,辄兴风雨,喷腥涛,居民震怖,商贾怀忧。雍熙中,有异僧驻锡于兹,谕于众曰:苍龙在耳,宜建浮屠(宝塔)以镇之,则蛟自潜,民安业矣。”
这些传说使南禅寺名声大振。到了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赐塔名为“妙光塔”。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都是明正统年间所建。1925年,荣宗敬、荣德生、唐申伯等出资做了修复。1930年,曾在这里设游民习艺所。1980年,人民政府拨专款予以全面整修。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妙光塔按原样修葺一新,重新对外开放。
妙光塔系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总高43.3米,是“无锡八景”之一,睛日黑塔之影可以落到数里外的一座桥下,故名“塔影桥”。历史上还有许多奇闻异说,最神奇的是相传发出过五颜六色直冲云霄的妙光,近已有科学论证,这是雷电作怪。20世纪80年代始,南禅寺建成文化商城,规模不断扩大,已建成商业用房9.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似无锡的“城隍庙”,南禅寺已成为人们游玩、购物的好去处。
其中妙光街被无锡市定为旅游一条街。
南禅寺相关事件
2016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在4A级景区处理名单中,被严重警告。
参考资料1.寺院文化·无锡市南禅寺
2.南禅寺·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