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是陆川执导的剧情电影,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2006年获得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由多布杰、张垒、奇道等主演,片于2004年10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中文名可可西里、巡山
Mountain Patrol
Kekexili、 Mountain Patrol
剧情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中国香港
IDP Distribution
陆川
陆川
多布杰、张垒、奇道
85
对白语言
青普话、青海话
彩色
Hong Kong:IIB
tt0386651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CNY 10,000,000 (estimated)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多布杰 饰 日泰 | 日泰 |
张垒 | 尕玉 |
亓亮 | 刘栋 |
赵雪莹 | 冷雪 |
赵一穗 | 洛桑 |
马占林 | 马占林 |
更嘎巴德 | 阿旺 |
职员表
制作人 | 杜扬、王中磊 |
导演 | 陆川 |
副导演(助理) | 赵祥、温泉 |
编剧 | 陆川 |
摄影 | 曹郁 |
美术设计 | 韩春临、吕东[2] |
角色介绍
日泰
演员 多布杰
日泰是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长,他带领一帮人以坚定的毅力战斗在可可西里的生命禁区,他有着坚毅不屈的强大内心,即便面对寡不敌众的局面,依旧神色自若地与不法分子作斗争。盗猎贩子许诺给巡山队汽车和房子,也遭到日泰的坚决回绝。最后巡山队长日泰被一群盗猎者残忍的杀害。
尕玉
演员 张垒
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
刘栋
演员 亓亮
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员。在追捕盗猎贩子的过程中,日泰命令刘栋带着伤者下山找医生。刘栋把伤者送到卫生所后就去找自己的女友借钱,女友哭着离开了他,却给他留下了一叠钱。刘栋用这些钱买了些补给物资就独自一人进山了,半路上车轮陷进了沙坑,在搬东西的时候刘栋不幸踩到一处流沙,短短几分钟就被流沙吞噬了。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3]
幕后花絮
1、在剧组的时候,赵雪莹每天都是被苍蝇、蚊子叮醒的,而不是被叫醒的,但她从来没有伤害过一只蚊子,因为在可可西里,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生命的。[3]
2、该片在高原拍摄,无论对扛机器的工作人员,还是拍戏的演员都是痛苦的事情,拍摄期间剧组也经常有工作人员晕倒。[4]
3、为了追求真实感,《可可西里》只起用了三名职业演员,其余全是非职业演员。[3]
4、巡山队员抓捕盗猎分子那场戏在海拔4800米的楚玛尔河边拍摄,演员脱了裤子在冰河里冲刺,整整五天,30多次冲过冰河。拍到后来几位演员的双腿都站不起来了,而且完全失去了知觉。[3]
5、剧组为了拍摄流沙活埋巡山队员刘栋一幕镜头准备了一个多星期,挖了9个大坑,而且是真的将演员活埋进去,唯一的保证是在2分钟内将他很快挖出来,但是亓亮在拍完后还是昏迷了。[5]
6、影片开头的藏羚羊不仅是真实的,剧组还花了4个月派专人守候,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胶片记录藏羚羊。[5]
时间名称
获奖、提名方
2004年
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获奖)
《可可西里》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摄影奖(获奖)
曹郁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多布杰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陆川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陆川
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评选年度十佳影片奖(获奖)
《可可西里》
2005年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陆川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多布杰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摄影(提名)
曹郁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录音(提名)
宋芹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音乐(提名)
捞仔
第11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11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获奖)
陆川
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剧情类大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奖)
陆川
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一届中国导演协会最佳年度青年导演奖(获奖)
陆川
2006年
第25届香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获奖)
《可可西里》[6][7][8][9]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名称
获奖、提名方
2004年
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获奖)
《可可西里》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摄影奖(获奖)
曹郁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多布杰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陆川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陆川
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评选年度十佳影片奖(获奖)
《可可西里》
2005年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陆川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多布杰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摄影(提名)
曹郁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录音(提名)
宋芹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音乐(提名)
捞仔
第11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11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获奖)
陆川
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剧情类大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奖)
陆川
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获奖)
《可可西里》
第一届中国导演协会最佳年度青年导演奖(获奖)
陆川
2006年
第25届香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获奖)
《可可西里》[6][7][8][9]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5年多的时间中,两任野牦牛队的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10]陆川看到民间巡山保护队的故事后,他觉得这个线索非常适合拍成一部电影。[5]陆川不仅是《可可西里》的导演,还亲自负责剧本的创作,这期间他多次跟随可可西里当地的巡山队员进入无人区巡逻,和巡山队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再看自己的剧本,陆川忽然觉得剧本和现实生活相差得那么远,而陆川最迫切要表达的就是真实,所以陆川对剧本改了又改,到第8遍时,终于觉得可以拍了。[4]
拍摄过程
2003年8月,影片正式开拍。导演陆川为完成此片,率领100多人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将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4]《可可西里》拍摄过程全部都在海拔3800米以上,其中有30%的戏是在无人区拍的。为了追求真实效果,剧组还在可可西里高原最高峰布格达尔峰6200米处取景拍摄。在布格达尔峰,剧组遇到了电影里巡山队经常碰到的事:在风雪中露宿,极度缺氧,头痛、头晕、呕吐、高原反应强烈,有人肺部感染、心脏病发作。一些后勤人员纷纷开小差逃离剧组,一位主创钱也没要就跑回了北京。电影拍到最后,剧组从一百多人变成了最后只剩下六十多人。电影的拍摄也进行得异常缓慢,原计划3个月,结果超期一个多月。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
日本
2004年10月(东京国际电影节)
中国内地
2004年10月1日
美国
2005年1月27日(圣丹斯电影节)
德国
2005年3月25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中国台湾
2005年3月12日
中国香港
2005年3月25日(香港国际电影节)
中国香港
2005年4月21日
美国
2005年5月25日(西雅图国际电影节)
意大利
2005年7月(佩萨罗电影节)
菲律宾
2005年8月25日(马尼拉电影院国际电影节)
加拿大
2005年8月25日(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
加拿大
2005年10月8日(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波兰
2005年10月10日(华沙电影节)
德国
2005年10月20日(慕尼黑亚洲电影节)
德国
2005年10月28日(法兰克福亚洲电影节)
法国
2005年11月13日(里昂Asiexpo电影节)
摩洛哥
2005年11月17日(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
印度
2005年12月(喀拉拉国际电影节)
德国
2005年12月8日
匈牙利
2005年12月13日(DVD首映)
冰岛
2005年12月21日(DVD首映)
法国
2006年1月25日
芬兰
2006年2月1日(DVD首映)
阿根廷
2006年4月4日(视频首映)
美国
2006年4月14日(限定)
日本
2006年6月3日
英国
2006年9月29日
希腊
2010年4月15日(中国电影视野)
芬兰
2010年9月5日(电视首映)
瑞典
2011年3月11日(电视首映)[11]
影片评价
剧照正面评价
上映、发行日期
日本
2004年10月(东京国际电影节)
中国内地
2004年10月1日
美国
2005年1月27日(圣丹斯电影节)
德国
2005年3月25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中国台湾
2005年3月12日
中国香港
2005年3月25日(香港国际电影节)
中国香港
2005年4月21日
美国
2005年5月25日(西雅图国际电影节)
意大利
2005年7月(佩萨罗电影节)
菲律宾
2005年8月25日(马尼拉电影院国际电影节)
加拿大
2005年8月25日(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
加拿大
2005年10月8日(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波兰
2005年10月10日(华沙电影节)
德国
2005年10月20日(慕尼黑亚洲电影节)
德国
2005年10月28日(法兰克福亚洲电影节)
法国
2005年11月13日(里昂Asiexpo电影节)
摩洛哥
2005年11月17日(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
印度
2005年12月(喀拉拉国际电影节)
德国
2005年12月8日
匈牙利
2005年12月13日(DVD首映)
冰岛
2005年12月21日(DVD首映)
法国
2006年1月25日
芬兰
2006年2月1日(DVD首映)
阿根廷
2006年4月4日(视频首映)
美国
2006年4月14日(限定)
日本
2006年6月3日
英国
2006年9月29日
希腊
2010年4月15日(中国电影视野)
芬兰
2010年9月5日(电视首映)
瑞典
2011年3月11日(电视首映)[11]
《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该片不仅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可可西里》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由生到死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这部电影带着一种绝对的淳朴和阳刚,以及被无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则。影片并没有用慷慨激昂的宣传台词向观众喊话,也没有用常见的宣传语气说“杀死藏羚羊剥皮的行为是无耻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和巡山队员朴实的话语,让观众自己感受到那种震撼的力量。
陆川的《可可西里》展示了一种国产片中从未有过的极度洗练、残酷的纪实美学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世界影坛并非罕见,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经常出现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没有铺垫的死亡,这些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中亦属常见,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彻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决绝。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生存环境里,这种描述方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最大尊重。[12](《京华时报》评)
反面评价
《可可西里》是一部把青藏高原“险恶化”的电影,这部电影为了突出人物的高大,环境描写不顾基本事实,存在诸多事实错误,给观众造成了误导作用。首先,沙漠承重能力很强,这与沼泽不同,更何况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永久冻土区,因此不可能出现片中人物下陷到流沙里的情况。其二,电影中可可西里的“荒漠化”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事实上可可西里不仅不是荒漠,而且还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其三,可可西里并没有影片描述的那样可怕,可可西里也不是片中所说的无人区,在可可西里除了有淘金者、捞卤虫的人出现,还有牧民在那里放牧。可可西里和青藏高原在片中被“险恶化”,是因为造英雄、树典型的需要,这种现象不应该提倡。[12](搜狐网评)
《可可西里》的最大遗憾在于它未能将洗练的纪实风格贯彻到影片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天葬、成片的藏羚羊尸骸以及流沙吞人三大奇观的津津乐道,损害了影片的客观和冷静。首尾两次天葬的浓墨重彩,使得影片尽量价值中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而镜头在藏羚羊尸骸上的反复流连,更有制造奇观、滥情的嫌疑。甚至,影片足足用了96秒的时间来细致描述流沙将一个人吞没的完整过程,然后又用34秒的远景空镜头加以致敬。不论编导的本意是否要为影片制造出足够的残酷意味,但这种带着不节制情感的过度介入会对影片的纪实风格造成伤害,并且减弱影片本该具有的人道主义力量。[12](《京华时报》评)
参考资料1.电影剧情 ·时光网
2.演职员表·时光网
3.《可可西里》:一群电影人的精神苦旅·新浪网
4.陆川揭秘可可西里无人区 ·新浪网
5.青年导演陆川专访:拍片是对良心的负责(图) ·搜狐网
6.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落幕《可可西里》获奖·网易
7.第41届金马奖曲终人散 《可可西里》获最佳电影·新浪网
8.05年大学生电影节谢幕 陆川获大学生最喜爱导演 ·新浪网
9.快讯:《可可西里》获本届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新浪网
10.电影最前线:《可可西里》 ·新浪网
11.更多资料·时光网
12.评论:电影《可可西里》该更收敛感情(图)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