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畴西(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

刘畴西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

刘畴西(1897—1935),湖南望城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军校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第三连党代表;在第一次东征光荣负伤,失去左臂;1929年初赴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独臂将军”;1933年2月任福建军区总指挥,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军军长;1934年8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军功章,11月任红十军团军团长;之后,在谭家桥战斗中,遭王耀武重创,转移至怀玉山。1935年1月,在怀玉山区被国民党重兵包围被俘,8月6日在南昌与方志敏烈士一同英勇就义。

中文名

刘畴西

别名

独臂将军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湖南望城

出生日期

1897年月日

逝世日期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

人物生平

刘畴西,1897年生,湖南长沙望城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同年11月毕业后,任教导1团3连党代表。

1925年,刘畴西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负重伤,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参谋,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营长、团参谋长。1929年初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0年冬,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红一方面军在龙冈设伏,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红3军第8师师长龙芝道阵亡,红军总部立即命令刘畴西接替指挥。刘畴西率红8师于东韶拦腰截住敌人,对保证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红军总部表彰红8师“追如猛虎,守如泰山”。后率部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刘畴西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屡建奇功,被中央根据地人民誉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1]

不久,刘畴西调任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1932年7月调任红21军军长,率部转战闽赣边区,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933年,刘畴西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军新编第10军军长,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率领闽浙赣根据地军民全力支援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曾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7月,中央决定由寻淮洲率领的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11月,红7军团与刘畴西、方志敏率领的红10军会师,两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仍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刘畴西任军团长兼第20师师长。

同年12月,红10军团在浙赣边界的怀玉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刘畴西率部反复冲杀,浴血苦战,仅有的右臂又被敌人打伤,终未能突出重围,于1935年1月被俘。狱中他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对难友们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

1935年8月6日,刘畴西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后世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县人民政府给刘畴西的遗孀送去了“伟大英烈”的金匾。

家庭情况

侄孙:刘建国

参考资料

1.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刘畴西·新华网

标签: 刘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