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头,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
中文名行头
xíng tou
《错立身》/《罗粱缘》
春秋时代
衣、盔、杂、把四箱
释义
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
详细释义
1.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
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延寿马,我招你自招你,只怕你提不得杖鼓行头。”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红楼梦》第二三回:“因贾蔷又管着文官十二个女戏子并行头等事,不行空闲,因此又将贾菖、贾菱、贾萍唤来监工。”
徐迟《牡丹》六:“魏紫听着演员们的喑哑的嗓子,声调稍高就唱不上去了。他们全是鸦片鬼似的脸容。破旧的行头,乱穿一气。”
2.古代军队中的队长。
《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3.行业的头子,或佣役的总管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米铺》:「且言城内外诸铺户,每户专凭行头於米市做价,径发米到各铺出糶。」也称为「行老」。
4.泛指服装、行装。
宋 文天祥《苏州洋》诗:“便如伍子当年苦,只少行头寳剑装。”
元 张可久《普天乐·收心》曲:“旧行头,家常扮,鸳鸯被冷,燕子楼拴,偷将心事传。”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大舍自己的行头并家人庄客的衣服一一打点齐备。”
《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既然出洋,少不得添置行头,筹寄家用。”
老舍《月牙儿》三一:“把我所有的一点东西都折卖了,作了一身新行头,我的确不难看。”
5.曲艺演员所用的乐器。
元 邓学可《端正好·乐道》套曲:“闲遥遥唱些道情,醉醺醺打箇稽首,抄化些剩汤残酒,喒这愚鼓简子便是行头。”
明 高明《琵琶记·乞丐寻夫》:“今二亲既已葬了,只得改换衣装,扮作道姑,将琵琶做行头,沿街上弹几个行孝的曲儿,抄化将去。”
6.指作为信号的发声器。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到初四日早饭过后,煖雪下楼小解,忽听得街上当当的敲响。响的这件东西,唤做‘报君知’,是瞎子卖卦的行头。”
7.方言。指体貌风度。
《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洪四儿笑道:‘哥儿,我看你行头不怎么好,光一味好撇。’”
8.鞠的别称。古代蹴鞠之戏所踢的球。
《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桂姐的行头,比旧时越发踢熟了。”
《说唐》第十二回:“那些圆情的把持,两个一伙,吊挂着一副行头,雁翅排於左右,不下二百多人。”参见“皮毱”。
9.古代军队行列之长。
《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帅。”参见“行首”。
10.封建社会中商肆、行会的首领。
《周礼·地官·肆长》“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唐 贾公彦疏:“此肆长谓一肆立一长,使之检校一肆之事,若今行头者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商行的首领叫‘行头’或‘行老’,行头有权规定本行商货的物价。”
11.泛指头目。
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京师有富人,欲得一行头,难其人。”
清 李渔《慎鸾交·贿篾》:“自家非别,一个做篾片的行头是也。”
12.犹头衔。
《平山冷燕》第三回:“一日,有个江西故相的公子姓 晏名文物,以恩荫官来京,就选考了一个知府行头,在京守候。”[1]
相关解释
衣服,装束,打扮的意思。
参考资料1.行头·千篇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