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政策(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

国家经济政策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

国家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水平、结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在不同时期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国家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格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影响地区间差距变动的主要环境性因素。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产业布局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

中文名

国家经济政策

外文名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概述

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方针

主要影响

产业布局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

目标取向

效率

正面效应

分税制的实施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建立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1993~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了4.35倍,年均增收14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比较增长了4.59倍,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12.33%提高到2002年的15.87%。分税制的实施,更好地发挥了中央财政的再分配功能,实现了中央与地方、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双赢”

负面效应

(1)转移支付方面存在问题,因为欠发达地区具有其特殊的情况。以西藏为例:对于(2002年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中央在测算西藏工资薪金所得税时,未考虑西藏特殊津贴和生活补贴等免税因素导致标准收入高估;而在测算支出时,又未考虑西藏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职进藏干部职工休假费用、物价水平远远高于内地的支出成本等因素导致标准支出低估。此外,在中央对地方的补助中转移支付比例过小而没有统一纳入中央政府对地方转移支付范畴的专项补助比例过大:2002年中央下达西藏专项补助(不含增发国债补助)和转移支付二者之比为71:29,由于转移支付规模过小,均衡各地市发展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2)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尽协调。西部欠发达地区大部分是民族自治区域,实行分税制后无论是在地方固定收入项目的划分上还是在共享税收的分成比例上都与其他省市没有区别,中央在国债分配、外汇留成、出口退税、中央驻地方企业的利润留成、体制的转轨或局部调整等方面无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客观上减少了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进一步拉大了欠发达地区与全国问的财政差距。

(3)由于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和国有经济比重较大,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使其平均税负的提高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税负的提高幅度,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4)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理由是:

①从1993年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情况来看,沿海地区扩张基数的规模及能力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地区财政收入已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因此,用基数法可能进一步拉大沿海与内地的财力差距,从而拉大生产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差距。

②税收返还与全国平均税收增长挂钩的本意可能难以实现。落后地区只有在发达地区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内地,才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由于现存的政企不分的状况未得到充分解决,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发达地区有可能藏富于企业。

参考资料

1.西部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华夏经纬网

标签: 国家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