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设立于1984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研究生院院长由校长柯炳生教授兼任,常务副院长为于嘉林教授。研究生院下设综合办公室、管理处、招生办公室、培养处、学位办公室五个处室。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管理处合署办公;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挂靠研究生院。学校现有全日制研究生6765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22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643名。导师1162人,博士生导师54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
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共复盖了24个二级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科复盖农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哲学、经济学、医学、文学9个学科门类。
中文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36个
71个
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等个
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求是创新、服务育人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Graduate Schoo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公立大学
综合
研究生院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10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学院、动物医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柯炳生
http://gradsch.cau.edu.cn
中国北京市
学科建设
历经一百零五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
学校共设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共复盖了24个二级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3个省部级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6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社会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的十六所一流大学之一。大学科门中农学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80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其数量在全国排第三,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重点学科
中国农业大学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其涵盖了18个二级学科。
1、作物学(涵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等两个二级学科)
2、植物保护(涵盖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等3个二级学科)
3、农业资源利用(涵盖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2个二级学科)
4、畜牧学(涵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4个二级学科)
5、兽医学(涵盖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等3个二级学科)
6、农业工程(涵盖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4个二级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专任教师1555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26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755人,导师116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47人。
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人选2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千人计划”人才3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7人。
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农学家Norman Borlaug,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nthony J. Leggett和中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基本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现有全日制研究生6765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22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643名。导师1162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547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共复盖了24个二级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科复盖农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哲学、经济学、医学、文学9个学科门类。
科研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中国农业大学广泛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学校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重开展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应用研究,生物与农业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领先水平。近二十年来,获得国家级奖励9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50项,其中70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迄今为止,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复盖全国28个省市(区),累计农作物技术推广面积超过10亿亩,畜牧技术推广规模达到14亿头(只),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石元春院士主持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研究与开发”项目荣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许启凤教授主持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农大108的选育与推广”项目荣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历史沿革
中国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11月,平原农学院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
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国务院于1954年和1984年将北京农业大学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于1960年10月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
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业绩
中国农业大学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总数为9项,居全国高校第三位。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余项,列全国农林高校第一位,北京高校第三位。2005年该校SCI收录论文425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农学学科论文该校列全国第一位,生物学类论文该校列全国第二位。2005年该校有2篇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发表。2006年该校科学家分别在《CELL》和《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奠定了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相关新闻
中国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2050名左右,据中国农业大学相关人员介绍,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招生规模约205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30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750人。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内容突出宽口径和实践性特征,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一年级执行同样的课程计划。入校一年后,经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部分学生可转入硕博连读生培养,进入博士阶段学习;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者,按招生类别获得相应的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参考资料1.研究生院简介·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