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亚甲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亚甲减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血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为基本特征。随着TSH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其发病率高于亚临床甲亢,一般在2%~8%之间。男性为2.8%,而女性在7.5%左右。6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可达16%。

虽然亚临床甲减大多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但本病可进一步演变为临床甲减,导致各系统功能的失常。因此,充分认识、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亚临床甲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文名

亚甲减

类属

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一般表现

怕冷、皮肤干燥少汗、粗糙

特殊表现

颜面苍白而蜡黄、面部浮肿

基本简介

主要依靠检测TT4、FT4、TT3、FT3、TSH以及TRH兴奋试验等确立诊断。

一、一般检查

①血常规常有轻、中度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或大细胞型。

②血糖正常或偏低,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

③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增高。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

①基础代谢率降低,常在-30—-45%以下;

②甲状腺摄碘率低于正常,呈扁平曲线;

③血清T4降低,常在38.6nmol/L(30ng/ml)以下,FT4常<9.11pmol/L(7.08pg/ml);血清T3与FT3亦可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轻中度患者有时可正常,血清rT3可低于0.3nmol/L(0.2ng/ml)。

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检查

①血清TSH测定,正常人多<10mu/L(10μu/ml),在原发性甲减中,TSH>20mu/L(20μu/ml);继发性甲减则显着降低,可<0.5mu/L(0.5μv/ml)。

②TSH兴奋试验,皮下注射TSh10单位后,如甲状腺摄131碘率明显升高,提示为继发性甲减,如不升高,提示为原发性甲减。

③TRH兴奋试验,静脉注射TRH200~500μg后,如血清TSH呈延迟增高反应,提示病变可能在下丘脑水平,如无增高反应,病变可能在垂体,如TSH基础值较高,TRH注射后更高,则提示病变在甲状腺。

四、X线检查作头颅平片、CT、磁共振或脑室造影,以除外垂体肿瘤、下丘脑或其他引起甲减症的颅内肿瘤。原发性甲减,垂体与蝶鞍可继发性增大。

五、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病因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有关者,患者血中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可增高。

甲减危害

  1. 亚临床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化或释放有障碍,甲状腺激素裁减必然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反映抑止,惹起促甲状腺素降低,降低的促甲状腺素慰藉甲减、增生和代偿性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使血甲状腺激素光复正常,但这是在高促甲状腺素水平下的维持的甲状腺激素正常。
  2. 由于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水平,所以临床上除了甲减外,没有其他甲减病症和体征,甲减与亚临床甲减促甲状腺素水平有关。亚临床甲状病人主诉怕冷、乏力、浮肿、便秘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病症,而实践上这些病症不特异,与亚临床甲减有关。所以当亚临床甲减病人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后,这些病症不成以得以缓解和医治。[1]

亚甲减与中医

甲减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五迟”等病的范畴。患者呈阳虚气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发、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血、女性则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占液性水肿昏迷。

甲减根据发病年龄、病理生理改变的不同,又将本病分为呆小病、幼年型和成年型三类。

临床表现取决于起病年龄,胎儿和婴幼儿时,甲减可导致矮小和智力低下。甲减发病出现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称之为呆小症。

出现在成年后称之为成年人甲减。病情重者,由于有特征性的浮肿(皮下粘性液体增多,指按浮肿皮肤不凹陷),称之为粘液性水肿。

成人甲减主要影响代谢及脏器功能,如怕冷,少汗,乏力,少言懒动,体温偏低,食欲减退等;精神方面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嗜睡等;心血管系统如心动过缓,心音减弱,有时可出现心包积液等;患者常有肌软弱乏力,偶见重症肌无力。女性患者可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男性患者可出现阳痿等。甲减严重症状为粘液性水肿昏迷,可危及生命。

甲减中医治疗:“甲状腺激活疗法”该疗法。治疗上针对病因辩证用药,通过激活受损的的甲状腺细胞正常功能,修复受损的甲状腺滤泡,调节甲状腺自身的分泌,使甲状腺抗体增强可抵制外部不良因素影响,通过补气血、温肾阳,清心火、益元气等治疗,一般用药15天可停用优甲乐并使甲减引起的心率缓慢。

怕冷浮肿,食少腹胀,大便干燥、脱发记忆力减退、闭经、心包积液、粘液性水肿并发症明显改善,用药二十天左右在停用西药的基础上开始恢复甲状腺功能,严重者运用此疗法治疗,不仅可以及时控制住病情,避免病情发展及西药的副作用,更能有效消除患者浮肿、头、心悸、腰酸等症状,所以,甲减的中医治疗是根本的方法。

注意事项

适合食用性温和的食物,禁食寒凉食物

中医认为,各种食物有寒凉温热之性,如众所周知的多吃辛辣容易上火,多吃冷饮就容易伤胃。中医认为阳气有温煦机体、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阳虚则寒。甲减患者怕冷、喜热、乏力,多属中医的阳虚,适宜进食温补。在肉类食品中,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等性属温热滋补,适宜甲减患者在冬季食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功能有低下趋势,供应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能改善甲状腺功能。蔬菜中韭菜、山药可以温阳健脾,瓜果类中胡桃肉可以补肾温阳,甲减患者宜多食用。

但寒凉生冷之品如冷饮、苦瓜、西瓜、菊花茶等则少吃为好。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海产品含碘丰富。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不足,多吃海产品既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还有软坚散结作用,对抑制甲状腺肿大和结节有帮助。

因此,甲减患者宜食用海产品如海参、虾、牡蛎、海带、紫菜等。但螃蟹性凉不宜多吃,我们平时吃螃蟹沾姜末也是为了避免其寒性。由于甲减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食用海产品最好清蒸,不仅能保持味道的鲜美,还避免油腻,减轻胃肠负担。

日常饮食一定要少吃盐

甲减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肿常常手足肿胀、身体发胖,咸的食物会引起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虽说甲减患者不像肾病患者那么严格要求限制食盐的摄入,但也要少吃偏咸的食品如腌制的咸菜等。

生活上要注意保暖,晨练宜晚不宜早

甲减患者的身体产热量下降,免疫力及抵抗力较差,比一般的人更容易受寒感冒,所以也就更应当注意防寒保暖。人体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变化,才能与自然界保持协调平衡。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甲减患者由于本身缺少甲状腺素,体温偏低,在清晨和傍晚时就更不宜外出活动。

而且清晨的空气质量是全天最差的时候。对有早起锻炼习惯的中老年人来说,应当尽量推迟早起锻炼时间,避免受寒。活动锻炼可以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增强甲减患者的抵抗力和产热量,但要注意防止运动过于剧烈,过度运动不仅无益于健康,还可能诱发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甩手、捶背、散步、太极拳等锻炼方法,很适合中老年甲减患者。

多搓手脚促进血液循环

甲减患者末梢循环不好,容易手足发凉,四肢欠温,在天气寒冷时,这些身体暴露的部位就更容易受寒。中医学认为,阴经、阳经等十二经脉多在手指处交会,手上有许多穴位,经常搓揉按摩不仅可活动关节,有利气血经脉通畅,升提阳气防寒保暖,还可以帮助甲减患者缓解手胀、晨起手指关节僵硬症状。

这种保健方法十分简便,您在看电视或坐车的时候都可以做。老百姓还常说寒从脚下起,护好脚身上就暖,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甲减患者每天晚上睡前用一盆热水泡脚半小时,边泡边搓,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改善睡眠,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足疗有相似作用,可谓免费的家庭足疗。

亚临床甲减是否属于甲减

亚临床甲减是否属于甲减?我们把血清甲状腺激素(T4、T3、FT4、FT3)正常而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的情况称为亚临床甲减。甲减的定义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生理效应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亚临床甲减是否属于甲减 亚临床甲减由于甲状腺激素在正常范围,所以亚临床甲减不属于甲减。其特点如下:

1、亚临床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释放有障碍,甲状腺激素减少必然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抑制,引起促甲状腺素升高,升高的促甲状腺素刺激甲状腺肿大、增生和代偿性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使血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但这是在高促甲状腺素水平下的维持的甲状腺激素正常。

2、由于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水平。所以临床上除了甲状腺肿大外,没有其他甲减症状和体征,甲状腺肿大与亚临床甲减促甲状腺素水平有关。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不少亚临床甲状病人主诉乏力、怕冷、浮肿、便秘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实际上这些症状不特异,与亚临床甲减无关。所以当亚临床甲减病人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后,这些症状不能得以缓解和治疗。

3、亚临床甲减一般不需治疗,除非病人要求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甲状腺肿大治疗是有效的,但停药后甲状腺肿大又会复发。亚临床甲减病人每年有5%发生临床甲减。一旦发生临床甲减,则需要甲状腺激素制剂替代治疗。要未发生临床甲减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治疗,并不能预防临床甲减的发生。

参考资料

1.亚临床甲减·39健康网

标签: 亚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