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丝虫病(寄生于淋巴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

血丝虫病寄生于淋巴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会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系统,导致其反复发生炎症,致使患病者失去劳动能力。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属中医“流火”、“大脚风”、“膏淋”范畴。

外文名

Blood filariasis

就诊科室

传染科

中文名

血丝虫病

临床表现

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病原体

病原-盘尾丝虫依,盘尾丝虫依维菌素具有广谱抗丝虫活性,对盘尾丝虫、犬丝虫、棉鼠丝虫的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活性,但对成虫无活性。可影响盘尾丝虫的微丝蚴在雌虫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并抑制其从孕虫宫内的释放,迅速减少患者皮肤内的微丝蚴数量,为治疗盘尾丝虫病的首选药,口服疗效高,但对成虫作用甚微。

历史表现

血丝虫病(象皮病)--俗称“大脚疯”这个词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不过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病在我国十分常见,它最典型的后遗症就是下肢严重肿胀,在民间曾经流传着“八人围桌坐,狗子钻不过”的民谣,意思是指腿肿得厉害,围坐一起中间没有缝隙,这是丝虫病危害的真实写照。血丝虫病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病原存在于动物身上,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传染性。血丝虫病会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系统,导致其反复发生炎症,致使患病者失去劳动能力。

有效治疗药品

依维菌素

依维菌素具有广谱抗丝虫活性,对盘尾丝虫、犬丝虫、棉鼠丝虫的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活性,但对成虫无活性。可影响盘尾丝虫的微丝蚴在雌虫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并抑制其从孕虫宫内的释放,迅速减少患者皮肤内的微丝蚴数量,为治疗盘尾丝虫病的首选药,口服疗效高,但对成虫作用甚微。

口服1次每千克体重0.15-0.2mg,每间隔6-12月复治1次,持续若干年。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病则以乙胺嗪(海群生)治疗,其可杀灭微丝蚴和成虫,对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帝汶丝虫和罗阿丝虫的巨丝蚴有相当的作用,在丝虫患者体内,能使微丝蚴迅速从血液中消失。

用于班氏丝虫病或马来丝虫病,1日600mg分2次给予,餐后服用,连续7日为1疗程,间隔1-2月后可进行2-3个疗程;用于治疗罗阿丝虫病,1次每千克体重2-3mg,1日3次,连续2-3周,必要时隔3-4周复治;用于盘尾丝虫病,初始剂量宜小,按体重1次0.5mg,第1日给1次,第2日2次,第3日增至1次1mg,1日3次,如无严重反应可增至1次2mg,1日3次,总疗程14日。

呋喃嘧酮

近年中国研制的呋喃嘧酮对成虫作用强,对棉鼠丝虫、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杀虫的活性和疗效均优于乙胺嗪(海群生),用于班氏丝虫病,1日每千克体重20mg,分3次给予,餐后服用,连续7日为1个疗程;用于马来丝虫病,1日每千克体重15-20mg分3次给予,餐后服用,连续6日为1个疗程。

临床表现

1.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2.淋巴管阻塞性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诊断条件

1.有流行区居住史。

2.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逆行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并可出现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早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增多。

(2)免疫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3)病原学检查

①晚10时至次日晨2时取耳垂血3滴置于玻片上,直接查找微丝蚴。

②从乳糜尿,鞘膜积液中查找微丝蚴。

③下肢淋巴结活检寻找成虫。

4.急性期的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应注意与细菌性淋巴结炎鉴别。

病理病症

班氏血丝虫病

因为日本发动对华战争,日人对台湾的血虫症流行投以较大的注意,而Maxwell与市村两者互异的说法怕也将成无解的历史公案。为确保台湾海峡的通过优势,日本自1935年起扩建澎湖马公海军基地并增强其船舰之维修能力。

基于军部要求确保劳动力健康的要求,当时马公要港部病院海军军医大尉田中重雄,假澎湖马公基地,检查澎湖籍工人二百二十九名;发现九十九人具有血丝虫症临床症状,占总受检人数的43.3%;其中三十七人由末梢血液中检出血丝虫,占总受检人数的16.2%。

田中重雄首度证明了这些患者都是班氏血丝虫症的受害者,这次调查亦是台湾史上第一次以科学检验方式确认该种丝虫的存在。田中且根据患者提供的讯息,主张班氏血丝虫症不仅仅在马公高度流行,同时亦流行于澎湖群岛的其它岛屿上。

一如新竹军医中村幸庵发现肺吸虫症第二宿主般,像田中重雄这类次级军医的研究报告,仍须受到当时知识高层—即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的追认,才能算是通过正确的科学认可程序。1939年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准备阶段,著名的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寄生虫学教授横川定,率领五名该校专技人士小林英一、汤本义香、小坂清石、卢万德、横川宗雄(横川定之子),组成丝虫症调查团前来澎湖确认田中的报告,并进医步跨大调查的规模。

该调查团在马公、白砂及西屿岛上四个村落、两所公学校里检查2,843人,发现244人感染班氏血丝虫,感染率为8.6%。

确认澎湖为班氏血丝虫症高度流行区,并不能解决Maxwell的观察和市村结论的落差。黄登云进一步针对本岛屏东地区,于万丹庄及小琉球从事血丝虫病验血调查;在受检之5267人中,并未发现阳性带虫者。横川定根据黄登云的发现,认为Mexwell所谓“台湾西南海岸某一村落,极有可能是位于马公一带,而不在台湾本岛里。

然而,战后范秉真引用1958到62年代间的系列调查,却发许多本省籍的患者来自于台湾西南沿海县分。该研究对台湾本岛十五县150乡镇进行验血调查,每乡镇抽查1,000人;受检人数共计178,421名,有阳性反应者为2,670人,平均丝虫感染率为1.5%。该项研究证明台湾西南部五县23乡镇均为班氏丝虫症感染区,范围包括云林县麦寮乡;嘉义县鹿草及义竹乡;台南县善化、新化、盐水、西港、永康、归仁、关庙、仁德及麻豆乡;高雄县冈山、梓官、大社、弥陀、永安、湖内、路竹、燕巢、林园及桥头乡;以及屏东县车城乡。

马来血丝虫病

班氏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马来丝虫病仅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中国许多省份均有班氏丝虫病及马来丝虫病感染的现象,然以东南沿海各地: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感染率较高,其中也以上述各省两种丝虫混合感染的比例为最高,平均约在20%上下。

另据范秉真及许雨阶的研究,班氏丝虫应为台湾地区的源发性病症,且本岛应该没有马来丝虫症的病例。但1949年到50年代初期,由于国府自大陆撤军来台,以因而带入部分感染马来丝虫症的既有病例个案。

根据两人的追踪调查,大陆来台受检人士之血丝虫患者约有27,000人,其中二分之一感染马来丝虫;而1955年由浙江大陈岛撤退来台之岛民竟有96%的马来丝虫感染率。

比较値得注意的是,靠近大陆地区的马祖、金门两岛,除了由大陆撤退人士带来的马来丝虫个案外,尽管两地血丝虫症感染率都高达45%上下,两地之本土个案(localcases)完全都属于班氏血丝虫症的患者。除了国府控制下之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地完全没有马来丝虫的感染个案外,大陆来台人士之马来丝虫感染者经居住数十年后,仍未发现有本土马来丝虫症之个案,除得以认为国府血丝虫症防治计划确实有所成效外,似乎也显示这四处地方并不具有得以有效传播马来丝虫的媒介。

然而从蚊媒种类的角度来看,中华疟蚊是普遍存在于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地的马来丝虫重要媒介;为何有重要蚊媒的存在却无法造成该丝虫症的传播,或许还得要从中华疟蚊栖息习性、民众生活型态,以及环境开发等因素再深入予以讨论。

综合上述班氏丝虫症与马来丝虫症,在中国东南沿海到台湾的感染现象,不难看出尽管环境条件与特定蚊媒的生态范围(ecologicalcircle)甚广;然而各地血丝虫症发生之风险率及种类仍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不惟决定了日后防治测落之成败,事实上也标志了当地居民经营或开发自然环境后,如何影响了特定蚊媒的生存条件,以致各地产生不尽相同之丝虫症感染现象。

治疗措施

西医药治疗

(1)病原治疗:乙胺嗪每日600mg,分2-3次服,1周为1疗程,间歇用3疗程;呋喃嘧酮:每日20mg/kg体重,分3次服用,疗程7日。

(2)对症治疗:淋巴组织急性炎症期可口服解热镇痛剂或强的松;乳糜尿可用12.5%碘化钠溶液做肾盂加压灌注,或手术治疗;鞘膜积液手术治疗;象皮肿可绑扎或理疗。

中医药治疗

(1)热毒炽盛:四肢、阴部肿胀疼痛,红肿压痛,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苦参30克。

(2)湿热下注:下肢肿痛,阴部肿胀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如米泔。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薜15克、菖蒲10克、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石韦10克、木通10克、土茯苓15克、苦参15克、扁蓄10克、蒲公英30克。

(3)虫阻经络:下肢肿胀,皮肤粗糙,苔薄黄腻,脉细滑。

治法:杀虫散结通络。

方药:制马钱子1.5克、穿山甲15克、川牛膝15克、归尾10克、木瓜10克、汉防己10克、泽泻15克、路路通10克、槟榔15克(打碎)。

(4)碧桃干(未成熟的桃干果)、干石榴皮各10克,干茶树呆3克,食盐少许。将前3味入锅,加适量水煮汤,去渣,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饮汤。

验方:治丝虫病,贯众5钱。用法:水煎加酒、糖各半两,早、晚各服一剂。

验方:治丝虫病下肢象皮肿,红苋菜不拘量。用法:煎汤经常服。

对症治疗

1.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可口服强地松、保太松、阿斯匹林,疗程2-3天。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2.乳糜尿。卧床休息,抬高骨盆部,多饮开水,多食淡菜,限制脂肪,蛋白饮食,并用中药治疗。

3.象皮肿。

①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磨擦及外伤。

②辐射热烘绑疗法:将患肢放入砖砌腿炉或电烘箱内,温度60-10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一年内可行2-3个疗程。

③外科疗法,对下肢严重者可施行皮肤移植术,阴囊象皮肿可施行整形术。

参考资料

1.血丝虫病·查字典网

标签: 血丝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