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娅,快跑(秦与希创作的书籍)

米娅,快跑秦与希创作的书籍

《米娅,快跑》是秦与希创作的书籍,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米娅,一个有点二百五,有点唠叨的姑娘,毕业于国内最高学府,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她经历了6个老板,每个老板的脾气和性格各不相同,有对她抵触和厌恶的,也有对她欣赏和保护的,她在和不同老板的既斗争也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从一个职场新人,成为一个心有城府的职业女性。

书名

米娅,快跑

作者

秦与希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数

23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150672

编辑推荐

《米娅,快跑》是一部奇特有趣的女性职场小说,不陷入目前市场上任何一部职场小说的窠臼,不大惊小怪地描述外企优越感,不涉及耸人听闻的职场阴谋,不触碰自说自话的情感纠葛。

作品鉴赏

这里有所谓职场政治、商业智慧.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对经济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的体验与反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温儒敏

小说写的是我的校友,但不仅是这个原因我觉得它很亲切.它描述了人的成长,无论是心智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小说写得明媚、有趣,难得的是除此之外,它触及到了一些坚硬的内核,比如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尴尬和反省,这让它在职场小说中与众不同。

——21世纪报系发行人 沈颢

我毫不怀疑这本书会受到白领的追捧,尤其是职业女性。它温暖、幽默、细腻,让人有一种忍不住一口气看完的冲动,又舍不得看完。我认为这是畅销小说的标志性特点。

——作家陈彤

职场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像一个魔方,很多面。有人看到刀光剑影,有人贪念荣华富贵,有人每日如履薄冰,有人弄得遍体鳞伤。

《米娅,快跑》是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天,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白领身上的故事,有一些友谊,一些感悟,一些小小的会心微笑。看这本书,就像看一面镜子,有自己,还有周围种种人和事的影子。书里时时浮现的温暖和美好,唤醒了一些过去,一些碎片也得以重新组合。而当时若干的苦不堪言,因为距离,因为时间,就此有了新的闪亮,和一丝回甜。

——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 ELLA BEE

一部独树一帜的阳光幽默的职场小说,2009年职场女性最温暖的读本,解读职场幸运儿的幸运密码,你愿意像英雄一样千辛万苦得到凄凉的胜利,还是愿意像米娅一样快乐?

这是我最喜欢的职场小说,作为一个女性编辑,我也看了很多其他的优秀的职场小说,但是我认为没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一样让我开心,让我和米娅一起悲喜,让我忍不住停下来想想,那些我一直疑惑但来不及想的问题。我坚信米娅会成为一种新的职场符号,快乐、聪明、有朋友、真诚地欣赏别人,也享受别人的欣赏,她的幸运密码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充分解读,并付诸实施。

媒体评论

米娅: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异类秦与希(小说《米娅,快跑》作者,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任职全球五百强企业,留学欧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1世纪》:你的米娅,和人们习惯的职场女主角都有所不同。秦与希:其实我并没有自觉地将《米娅,快跑》列入到所谓的职场小说系列,虽然我也并不排斥。

很显然标签是不可避免的,而标签也有它的意义,至少对其成分一望而知。至于米娅,她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脑门上被敲了个“外企人”的标签——但如果人们等着在我的小说里,看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里的女强人是怎么炼成的,那他们更多地会看到,一个倔强的个体是怎样拒绝被同化,虽然这种拒绝并没有明显的自觉意识。

《21世纪》:米娅首先是个快活的挖苦者——“每当别人批评QT的时候,我通常不但不为自己的公司辩护,还兴高采烈地在一旁添油加醋,仿佛这个公司跟我毫无关系”。秦与希:这是米娅对自己环境的疏离感,尽管她在职场也算顺风顺水,但不代表她不能意识到个中的荒谬。

大部分外企员工都是被格式化过的,坐在同样的格子间里,想着同样的事,操同样的用语。而在外人的眼中,他们吃饭时的话题永远都是老三样:老板,升职,以及公司里的八卦。

米娅一直在嘲弄那种荒谬的优越感,而它本身也是在外企的封闭环境中造成的。《21世纪》:你的批判意识在调侃挖苦中偶现峥嵘,这也许是你的读者最开始没有体会到的?秦与希:我所收到的读者来信大部分都是在谈论他们对这个小说的感同身受,他们感觉到了一个和规范格格不入的个体,但是又要耍点小聪明混下去并且出人头地。在驯服与不驯之间,在挖苦与臣服之间,在逗留、努力、徘徊等种种情绪中挣扎。

读者在最开始不一定能感觉到批判意识,即使女主角自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也没有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她只是大时代里的小女人,她想要寻找快乐,并且适度贴合理想的人生。她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三十年变革中成长起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女性的通感,她们对于时代流沙下的世情事态没有消泯疑惑和判断力,最终还是回到了自身的拷问。读者也感到了同样的疑惑,以及对于理想和现实的两难抉择。

此即小说,没有人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是为了看到一个批判文本,但是如果有个别会心者如此理解,我会很感动。而且,读者用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丰富了这本小说,他们有专属于自己的解读,这让这本小说进一步演绎了我所不知道的悲欢。《21世纪》:由于大量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这本是一部俏皮温暖的小说,但与此同时米娅在外企的环境中又常常呈现出一种孤独感。秦与希:是的。

在小说中我自己偏爱一个细节,就是在一个性格测试中,绝大部分同事的个性都集中在测试图表的第三象限,这体现了职业化训练以后造成的雷同性格和行事风格,而米娅却独自一人出现在遥远的第一象限。以至于心理专家都忍不住追问她:“这很不容易,你是怎么混进来,又是怎么混下去的呢?”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米娅在第一象限呆着的那个孤零零的自我,并不比一个在旷野上踽踽独行的意象缺少孤独感和悲剧意识。

《21世纪》:谈到贴标签的问题,这部小说同样可贴上成长文学的标签,和其余详尽描写职场上故事不同,米娅始终在想着自己该如何过理想中的生活。到小说结尾,终于带上了回望青春岁月的怅然。秦与希:毕业后在职场中的六年,这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历程,隐含了所有青春的挣扎和对梦想的回望。我得说,谁的这几年不是最重要又最值得回望的岁月呢?哪怕这些岁月是在凋敝枯索的环境中度过。

这里面无论是对于与职场规范格格不入的“另类的心”,还是对于自身梦想、自身生存境遇的理解,都带有人生在青春时期特有的况味。

最初带着玩票兴致写这个小说,本也不过就是写写一个女人的成长,以及我长时间以来对于职业和公司的疑惑,却不料带入70年代生人甜酸俱下的人生感怀,真是非求务有,无心偶得。当然,如果单纯讨论小说的结构技法,似乎还颇有些粗糙,然而作为一种群体情绪的记录文本,或者说一本原生体小说,它至少是真诚的。《21世纪》:为什么最开始没把职场小说当回事?如今观点有所改变?秦与希:写的时候没特别想过这个事情。

写完以后才深刻地意识到,职场小说不受主流文学界待见,其实可能还是因为好的作品非常少,但实际上它就像个被劣质开发的优良地段。如今这些职场小说,很少有专业的作家来写,我觉得这个问题源于两点:一个是不屑于投身这类题材;另一方面,想写好也相当不容易,试想赵树理为了写个山药蛋文学,还得在山西农村窝上几年,哪个专业作家,能在外企猫上十年?所以这类小说作者多半是职场中人,一方面是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专业作家确实也不容易驾驭这类题材,除非他们对此有更深切的了解。

假如他们愿意了解,并且拥有了真实深厚的体验,这类职场题材将是当代非常好的文学内容,而不仅是业余选手来玩票。《21世纪》:但你的玩票实际上还是被视为半专业性质,因为人们会注意到你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背景,就像人们谈论《浮沉》,就会注意到作者崔曼莉南京大学中文系,受过较好的文学训练。

秦与希:这恰恰证明了我的观点,在并不受嘉评的职场小说中,仅仅是因为某些作者拥有相对稍好的文学背景,其作品就得到另眼相看,那么这个题材领域潜藏着多大的宝藏?我认同你前面所说,我们期待真正的现实主义杰作。至于米娅,她会笑着说:如果职场里都产生不了一本现实主义杰作,这也太可乐了吧。

作者简介

秦与希,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职世界500强公司,欧洲留学归国后任职媒体。

参考资料

1.米娅,快跑·豆瓣读书

标签: 米娅  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