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皂角(豆科云实属植物)

水皂角豆科云实属植物

水皂角,中药材之一。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的全草。可清肝明目,和脾利水。治目花,夜盲,偏头痛,水肿,脚气,黄疸。

拉丁学名

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豆科

云实族

云实属

分布区域

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文学名

云实

形态特征

藤本;树皮暗红色;枝、叶轴和花序均被柔毛和钩刺。二回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羽片3-10对,对生,具柄,基部有刺1对;小叶8-12对,膜质,长圆形,长10-25毫米,宽6-12毫米,两端近圆钝,两面均被短柔毛,老时渐无毛;托叶小,斜卵形,先端渐尖,早落。

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15-30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多刺;花梗长3-4厘米,被毛,在花萼下具关节,故花易脱落;萼片5,长圆形,被短柔毛;花瓣黄色,膜质,圆形或倒卵形,长10-12毫米,盛开时反卷,基部具短柄;雄蕊与花瓣近等长,花丝基部扁平,下部被绵毛;子房无毛。荚果长圆状舌形,长6-12厘米,宽2.5-3厘米,脆革质,栗褐色,无毛,有光泽,沿腹缝线膨胀成狭翅,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先端具尖喙;种子6-9颗,椭圆状,长约11毫米,宽约6毫米,种皮棕色。花果期4-10月。

分布情况

产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省区。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有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及平原、丘陵、河旁等地。

主要价值

根、茎及果药用,性温、味苦、涩,无毒,有发表散寒、活血通经、解毒杀虫之效,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果皮和树皮含单宁,种子含油35%,可制肥皂及润滑油。又常栽培作为绿篱。

种子(云实子):辛,凉。有小毒。止痢,驱虫,镇咳,祛痰。用于咳嗽痰喘,风热头痛,黄水疮。叶(四时青):用于小儿口疮,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尽。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甘苦,平。

①《贵阳民间药草》:“甘,寒,无毒。”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平。”入肝、肾、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种子(水皂角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浙江、江西、四川、贵州等地。药材产于贵州、四川等地。云南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生于海拔510—2800米草坡、灌丛、林缘或路边、河岸等地。我国西南、南部至东南部各省区也有。原产热带美洲,现遍及热带国家,可分布至温带地区,如日本至尼泊尔也有。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别名】含羞草决明(中国植物志),黄扁豆(红河),顺地爬(玉溪),关门草、山梅豆(《东北药植志》)、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水通(《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扁豆(《贵阳民间药草》)、山茶叶(《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生药材鉴定】干燥全草,茎枝圆形,呈棕黄色,基部灰黑色,表面有纵纹及疣状皮孔,呈黄白色;质硬易折断,断面色白,松泡中空。叶多卷缩,或脱落,棕绿色或灰绿色;质脆易碎。残存荚果呈棕褐色。气微,味淡。

【现代研究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全草入药,治夜盲、眼翳、偏头痛;种子利尿、健胃;嫩叶可代茶;根叶含氮丰富,易腐烂,为优良绿肥及复盖植物。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人大量食用会引起腹泻,孕妇多食则发生流产。

功用主治

清肝明目,和脾利水。治目花,夜盲,偏头痛,水肿,脚气,黄疸。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泻热,镇咳,补肾虚,清心,明日。"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和脾消胀。治黄疸。"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肝,明目。"

④《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尿,健胃通便。治水肿,肾炎,口渴,咳嗽,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附方】

①治夜盲:山扁豆茎叶粉末二钱,煮猪肝或用蜂糖调服。一方以山扁豆茎叶二两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半边头痛:山扁豆茎叶、头晕药各一两,青鱼胆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参考资料

1.水皂角·中医馆

标签: 水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