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简称福医大,位于福建福州市,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是福建省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福建医科大学前身是1937年创办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9年改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1949年改称福建医学院,1969年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1982年更名为福建医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规划占地约1550亩;设有21个学院(部),29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有教职医护员工13200多人(含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多人;有专任教师16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07%,教授505人,副教授610人;学校博士点总数位居全国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含军队院校)第8名;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56个;拥有7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临床医学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临床教学医院。
中文名福建医科大学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福医(FMU)
主管部门
福建省
27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
科研流动站2个
21个学院(部)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10392
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截至2019年5月)、中华医学科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医学科技奖等75项(“十三五”以来,截至2019年5月)
公立大学
何明华
陈晓春
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医药
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民国26年(1937年)6月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办于福建闽侯县 ,同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划为该校附属医院。民国27年6月,因抗日战争迁往闽北沙县。同年8月,定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学制6年,毕业生授医学士学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福建闽侯县,在闽侯县省立医院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吉祥山)重建校舍,医科学习年限为6年,医学专修科为5年。当时仅有基础学科教师19人,兼职教师3人。
解放前夕,基础学科仅有专任教师15人。附属医院设病床30张,有临床教师12人,在校学生294人。解放前毕业生共279人。
福建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上街校区正门
194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福建省立医学院,改为福建医学院,学制5年。
1951年,除原设的医学本科专业外,增设医学专科(3年制),还附设中级卫生教育师资专修班。
到1957年,该院建立基础学科17个教研组,有基础学科教师90人,能按教学大纲开出实验课,同时有一所300张病床的附属合组医院。
1958年,该院从吉祥山迁到八一七中路西洋村新校舍,福州协和医院划为附属医院,还确定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州结核病防治院、福州传染病院5所为教学医院,形成了一个教学、医疗、科研功能较为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
1959年,为适应卫生预防工作的需要,增设卫生系,招收一届学生后,于1962年停止招生。还曾举办2年制卫生干部专修科。1962年,厦门医学院全部学生并入该院。到1965年,学校有教师282人,其中基础学科教师171人,临床学科教师111人,教师中有正副教授和正副主任医师34人、讲师和主治医师85人,在校学生133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5年,共毕业学生3207人、副博士学位研究生2名。该院先后成立放射医学、经络、肿瘤、蛇伤、寄生虫病、创伤、高气压手术治疗、血液病8个研究室(组),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高压氧手术室的建造和临床应用”,开创了中国高压氧医学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被迫停办,院领导和一大批教职工被批判、斗争,下放农村,学校资产散失严重,停止招生达4年之久,两所附属医院与学校“脱钩”,分成8组,迁到闽西、闽北8个县,破坏极其严重。
1970年,福建医学院奉命与福建中医学院合并,迁到泉州华侨大学校址,华侨大学医学系并入,改为福建医科大学。1970年,开始招试点班学生(2年制)。1971年,筹建附属第一医院,秋季招收3年制医学专业学生。1972年,设医学、中医两系。1975年,在莆田、龙岩两县举办“社来社去”班,学制2年。
1977年秋,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福建医科大学迁回福州原址;同年11月,中医系分出复办福建中医学院。
1980年,复办卫生系。1982年6月,恢复附属协和医院隶属关系。同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恢复福建医学院原名。1983年10月,原晋江地区第二医院划为附属第二医院。在此期间,还举办3期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班和其他短期进修班以及中级技术人员班;附设机构有制药厂、印刷厂。1984年,附属第一医院由泉州迁回福州,“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正式恢复。
福建医科大学
1996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相应的附属医院亦更名。
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起,筹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1月29日对外试运营)。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5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8年3月,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7月,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20年9月20日,加入海西医学联盟 。
2022年2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建省肿瘤医院举行授牌仪式,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成立。
2022年2月27日,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文理艺术学院、协和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研究部、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部)。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放射医学专业。
福建医科大学上街校区鸟瞰图
序号 | 学院(部)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 |
1 | 临床医学部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 8年 | 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 | 8年 | 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 | ||
临床医学 | 5年 | 医学学士 | ||
麻醉学 | 5年 | 医学学士 | ||
医学影像学 | 5年 | 医学学士 | ||
2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 | 5年 | 医学学士 |
3 | 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 | 5年 | 医学学士 |
公共事业管理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4年 | 理学学士 | ||
4 |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4年 | 理学学士 |
医学影像技术 | 4年 | 理学学士 | ||
眼视光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
智能医学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生物信息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
5 | 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5年 | 医学学士 |
6 | 药学院 | 药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药物制剂 | 4年 | 理学学士 | ||
临床药学 | 5年 | 理学学士 | ||
生物制药 | 4年 | 工学学士 | ||
7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助产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
8 | 健康学院 | 社会工作 | 4年 | 法学学士 |
应用心理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
康复治疗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
运动康复 | 4年 | 理学学士 |
词条图册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5月,学校共有教职医护员工10700多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1200多人。在学校1450名专任教师(含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40.21%,硕士学位以上占85.17%,高级职称占68.34%。博士生导师138名,硕士生导师787名。
学校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4人,福建省“百人计划”人选8人,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人选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闽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9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3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4人,福建省特支计划人选21人,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2人,福建省优秀人才6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3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13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9人,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6个 。
学科专业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覆盖)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覆盖)1个;自主设置目录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各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6个。2012年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全科医学领域”招生单位之一,于2012年开始招生。[2]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 。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4个ESI全球前1%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其中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这是本年度我校继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之后第3个新增ESI全球前1%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
血液病学 | ------------ | -------------- | ---------- |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和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基础医学 | 药学 |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 |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生物学 | 中西医结合 | 口腔医学 |
公共管理 | ------------ | -------------- | ---------- |
福建省高等院校“211工程”重点学科 | |||
血液病学 | 分子医学 | -------------- | ---------- |
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 |||
血液病学 | 内科学 | 心血管内科学 | 外科学 |
病原生物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神经病学 | 口腔临床医学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药理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授权时间 | 二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授权时间 | 一级学科授权时间 |
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2011 | 法医学 | 2011 | 2011 |
免疫学 | 2011 | 放射医学 | 2011 | ||
病原生物学 | 2003 |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 2011 |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2006 |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血液) | 1990 | 外科学(普外) | 2006 | 2011 |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 2003 | 外科学(骨外) | 2006 | ||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 2003 | 外科学(神外) | 2006 | ||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 2003 | 外科学(泌尿外) | 2006 | ||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 2003 | 外科学(整形) | 2006 | ||
内科学(肾脏病学) | 2003 | 外科学(烧伤) | 2006 | ||
内科学(风湿病学) | 2003 | 外科学(野战外) | 2006 | ||
内科学(传染病学) | 2003 | 妇产科学 | 2011 | ||
儿科学 | 2011 | 眼科学 | 2011 | ||
老年医学 | 2006 | 耳鼻咽喉科学 | 2011 | ||
神经病学 | 2003 | 肿瘤学 | 2011 |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2011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2011 |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2011 | 运动医学 | 2011 |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2011 | 麻醉学 | 2011 |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2011 | 急诊医学 | 2011 | ||
外科学(胸心外) | 1998 | 重症医学 | 2013 | ||
口腔临床医学 | 2006 | ||||
药理学 | 2003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授权时间 | 二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授权时间 | 一级学科授权时间 |
生物学 | 植物学 | 2011 | 遗传学 | 2006 | 2011 |
动物学 | 2011 | 发育生物学 | 2011 | ||
生理学 | 2003 | 细胞生物学 | 2000 | ||
水生生物学 | 2011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1998 | ||
微生物学 | 2011 | 生物物理学 | 2011 | ||
神经生物学 | 2000 | 生态学 | 2011 | ||
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1986 | 法医学 | 2006 | |
免疫学 | 1996 | 放射医学 | |||
病原生物学 | 1986 |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1981 |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血液) | 1986 | 外科学(普外) | 1986 | 2006 |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 1990 | 外科学(骨外) | 1996 | ||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 1996 | 外科学(神外) | 1998 | ||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 2000 | 外科学(泌尿外) | 1996 | ||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 1990 | 外科学(整形) | 2000 | ||
内科学(肾脏病学) | 2000 | 外科学(烧伤) | 2000 | ||
内科学(风湿病学) | 2000 | 外科学(野战外) | 2000 | ||
内科学(传染病学) | 2000 | 妇产科学 | 1986 | ||
儿科学 | 1986 | 眼科学 | 1998 | ||
老年医学 | 1998 | 耳鼻咽喉科学 | 1986 | ||
神经病学 | 1986 | 肿瘤学 | 1996 |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2006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2006 |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2006 | 运动医学 | 2006 |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1998 | 麻醉学 | 1993 |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1993 | 急诊医学 | 2006 | ||
外科学(胸心外) | 1986 | 重症医学 | 2013 | ||
口腔医学 | 口腔基础医学 | 2011 | 口腔临床医学 | 1998 | 2011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1998 |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2006 | 2006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2003 | 卫生毒理学 | 2000 |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2003 | 军事预防医学 | 2006 |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2011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2003 | 2011 |
药学 | 药物化学 | 2006 | 药物分析学 | 2003 | 2006 |
药剂学 | 2006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2003 | ||
生药学 | 2006 | 药理学 | 1984 | ||
护理学 | 护理学 | 2003 | 2011 | ||
公共管理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2003 |
种类名称 | 学科方向名称 | 授权时间 | ||
临床医学硕士 | 内科学(血液)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妇产科学 | 1998 |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眼科学 | ||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 外科学(胸心外) | 肿瘤学 | ||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 外科学(普外)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
内科学(肾脏病学) | 外科学(骨外) | 运动医学 | ||
内科学(风湿病学) | 外科学(神外) | 麻醉学 | ||
内科学(传染病学) | 外科学(泌尿外) | 急诊医学 | ||
儿科学 | 外科学(整形) | 全科医学领域 | ||
老年医学 | 外科学(烧伤)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
神经病学 | 外科学(野战外) | |||
口腔医学硕士 | 口腔基础医学 | 口腔临床医学 | 2003 | |
公共卫生硕士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卫生毒理学 | 2010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军事预防医学 | ||
药学硕士 | 药物化学 | 生药学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2010 |
药剂学 | 药物分析学 | 药理学 | ||
护理硕士 | 护理学 | 2010 | ||
应用心理硕士 | 2014 |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学成果奖3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团队、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5个,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等3门。
学校共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特色专业8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学团队9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精品课程37门。
学校拥有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1个,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学校设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含临床医学院2所),临床教学医院24所,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8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
福建省特色专业(8个):应用心理学、医学检验、社会工作、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护理学。
福建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应用心理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人文护理学教学团队。
福建省教学团队(9个):组织与胚胎学教学团队、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内科学教学团队、眼视光学教学团队、毒理学教学团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病理学教学团队、人文护理学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护理管理学。
福建省精品课程(37门):护理学基础、卫生统计学、药物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化学、机能学、急救护理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实验诊断学、牙周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实验、分析化学、口腔修复学、临床血液学及血液检验、流行病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外科学、医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儿科学、护理管理学、生理学、卫生毒理学、行政管理学、生物化学、眼科学、药物分析、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药理学、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计算机基础与医学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信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药学专业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口腔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应用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三段式实践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7年5月,学校共获科研经费总量达7亿元,获各类科技项目2800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300多篇,获授权国家专利124件,获省科技奖36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获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福建医学科技奖68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21项,获省紫金科技创新奖5项,获省运盛青年科技奖7项。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拥有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唯一的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闽台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 。
学校还建有福建省创新抗体药物技术重大研发平台、福建省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创新平台、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福建省消化系疾病研究室、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福建省生殖医学工程中心、福建省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内分泌研究所、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福建省胸心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老年医学研究所、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福建省烧伤研究所、福建省骨科研究所、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建省神经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消化道恶性肿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7个):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肿瘤个体化主动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肿瘤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环境因素与肿瘤重点实验。
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老年眼病与视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福建省干细胞转化医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海西免疫治疗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感染与肿瘤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干细胞工程与再生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药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脑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放射生物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医学生物信息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纳米医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3]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医药卫生综合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期刊收录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为创办于1983年的《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半年刊,内部发行。学报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华高血压杂志》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总量171.93万册,电子图书440.27万册,电子期刊81万册,学位论文967.06万册,音视频44645小时,数据库79个(包含子库),其中包含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39个,OVID外文医学检索平台、LWW医学全文期刊、EBMR、BP、FMRS、牛津、海量外文图书等外文数据库34个,自建库4个,附属医院数据库2个。数据存储容量总计近60T。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名单 |
党委书记 | 陈晓春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林旭 [35] |
党委副书记 | 王诗忠、黄爱民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柯瑞清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黄毅敏、林旭、佘菲菲 |
副校长 | 叶为民 |
历任校长
姓名 | 任职时间 |
侯宗濂 | 1937.6~1943.2 |
李鼎勋 | 1943.2~1946.7 |
刘建绪 | 1946.7~1946.11 |
黄震亚 | 1946.11~1954.7 |
黄开云 | 1954.7~1957.7 |
浦敬诠 | 1957.7~1965.10,1978.10~1983.12 |
邹宁生 | 1983.12~1986.9 |
殷凤峙 | 1986.9~1992.7 |
康仲涵 | 1993.9~1997.8 |
陈丽英 | 1997.8~2002.9 |
陈元仲 | 2002.9~2018.11 |
文化传统
校标
校标图案主体由字母“M”、蛇杖和阿拉伯数字“1937”等基本元素组合构成。图案呈圆形,图案内圆上弧为书法家舒同先生手写的中文校名,下弧是福建医科大学英文全称。
校标设计元素涵义
1、元素1为变化后的蛇杖造型,又形似DNA双螺旋结构,体现现代医学属性。
2、元素2取自汉语拼音“Mǐn(闽)”和英文“Medical(医学)”首个字母“M”,又似打开的书籍,体现高等教育属性。
3、元素3形似汉字“闽”(福建),体现学校地域属性。
4、1937为建校时间,体现历史年代属性 。
校训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校歌
青春医大、和谐医大
作词:黄锦萍作曲:卢荣昱
歌词:
告诉你一个我们、我们的向往;
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健康向上;
恪守医德、不负生命相托;
福建医科大学上街校区鸟瞰图
救死扶伤责任重于、重于泰山;
啊!青春医大、和谐医大;
医学高峰从这里开始登攀;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铿锵誓言在校园里、校园里回响;
告诉你一个我们、我们的信念;
选择了医学就表白了奉献的志愿;
跨越式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人才基地培养祖国栋梁;
啊!青春医大、和谐医大;
万千学子在这里奋力扬帆;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灿烂未来向我们向我们召唤!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2年2月,选入第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知名校友
侯宗濂(1900-1992)——福建医科大学首任校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吴孟超(1922~)——福建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为闽籍中科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2011年6月,受聘为福建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教授,2011年荣获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是我国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
陈列平——福建医科大学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所长。2014年获得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威廉·科利奖。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福建医科大学官网
2.现任领导·福建医科大学官网
3.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 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