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jiā,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是诬枉、夸大;引申为增加、外加、放置、施行等;又引申为超越、欺凌等。作副词,指更加、愈加。本义少用,常用其引申义。
中文名加
jiā
力
基本区 U 52A0
LKG
KSR
YMJ
フノ丨フ一
一级字、常用字
基本释义
●加
jiā
增多:增~。追~。~倍。~封。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注解。~冕。[2]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法。
施以某种动作:~以。不~考虑。
使程度增高:~工。~强。~剧。
超过:~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姓。
详细释义
◎加 jiā
〈动〉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make a false report;slander]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增加[increase;add]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放在上面,加上 [put on]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施加;强加 [impose;exert]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参加;加与 [take part in]。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凌驾,侵凌 [bully]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
〈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more]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
1.益处;好处 [benefit;good]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姓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语相增加也。从力从口。古牙切。
说文解字注
语相譄加也。譄各本作增。今正。增者、益也。义不与此同。譄下曰。加也。诬下曰。加也。此云语相譄加也。知譄诬加三字同义矣。诬人曰譄。亦曰加。故加从力。论语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马融曰。加、陵也。袁宏曰。加、不得理之谓也。刘知几史通曰。承其诬。重以加诸。韩愈争臣论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皆得加字本义。引申之、凡据其上曰加。故加巢卽架巢。从力口。谓有力之口也。会意。古牙切。十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韵》古牙切。《集韵》《韵会》《正韵》居牙切。并音家。《说文》:语相增加也。从力口。徐曰:会意。《尔雅·释诂》:重也。注:重叠也。《玉篇》:益也。《论语》:又何加焉。
又《广韵》:上也,陵也。《论语》:吾亦欲无加诸人。注:陵也。
又《增韵》:施也,着也。《礼·冠义》: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又《韵补》叶居何切。音哥。东方朔《七谏》:蓬艾亲入御于床第兮,马兰踸踔而日加。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
又叶居之切。音姬。《三略》: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1]
参考资料1.加·汉典
2.加·新华字典
3.加·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