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狼柿子有什么用(只狼柿子有什么用 柿子任务详细攻略)

作者:张前进军旅原创文学

只狼柿子有什么用(只狼柿子有什么用柿子任务详细攻略)

提起姥爷——周维汉,在我的老家几乎没有不认识的。每当想起他老人家的时候,一种难过和不舍的酸楚便涌上心头。小时候走亲戚回姥姥家,经常碰见有人来找姥爷看病的场景常常浮现在脑际。

姥爷既懂西医也懂中医,用中药治疗女性妇科病更是他的专长。姥爷行医40多年,救治的病人不计其数,挽救了好多因怀不上孩子面临危机的小家庭。姥爷刚去世那会,一个堂姥姥曾难过的说:“大哥活着的时候,我们有个啥头痛脑热的,让大哥看看,吃上几片药或者针灸一下就好了,现在大哥不在了,身边没了主心骨,现在再生病都不知道咋办了?”姥爷即便在弥留之际,还给莱州的一对年轻夫妇号脉看病。当时姥爷正被前列腺癌折磨的疼痛难忍,坐立难安。母亲告诉这对年轻夫妇:“老人得了重病,现在不能看病了。”这对年轻夫妇听后连忙道歉说:“实在是不好意思,他们是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这里的,真不知姥爷病的如此严重”。姥爷摆了摆手,让母亲不要说了,姥爷对这对年轻夫妇说:“让我抽根烟,静一静”。姥爷的这个习惯我知道,给别人看病的时候,姥爷几乎都要默默地抽上几支烟,这可不是在悠闲自得,而是在精心准备药方,他要给病号开出最对症的药方来。

1957年,正在益都卫校(青州市)学医的姥爷,突然接到家里来信,姥姥在信里说:“孩子他爸,快回来吧,再不回来,孩子都要快饿死了”。当时姥爷在外学习,姥姥在家带着三岁的母亲和两岁的大舅,由于家里缺少壮劳力,再加上家族在村里受到排挤,食堂每顿饭只分给姥姥一碗地瓜干,等姥姥喂完母亲和大舅后,一碗地瓜干已所剩无几,姥姥几乎是顿顿挨饿,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姥姥到地里薅一把蒜苗充饥,以致后来落下了胃病。已经是学业过半的姥爷,在接到姥姥的来信后,一气之下回到了村里,成为了一名壮劳力。1959年,文化水平较高的姥爷当了村里生产队会计,虽然离开了卫校,但姥爷学医这块一直没扔下,母亲告诉我,姥爷睡觉的枕头底下放着医书,连上厕所都带着书。姥爷的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姥爷去世。为尽快提高自己的针灸技术,姥爷边学习边实践,刚开始拿自己的身体练下针,再后来在拿姥姥来练手,技术成熟点,姥爷给他的丈母娘针灸看病,估计姥爷也明白反正丈母娘也不是外人,即便是扎疼了她也不好意思喊疼。姥爷既注重自学,也注重学习他人之长,先后拜13名老中医为师学习医术。

上世纪60年代末,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姥爷被推荐到乡镇卫生所干了一名赤脚医生。1971年夏天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正在卫生室值班的姥爷和徒弟王镇西听到外面有急切的呼叫声和短促的拍门声。当开门后,看见一个全身被浇透的青年人用独轮车推着自己的妻子进了卫生室,他妻子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孩子,脐带还连着孩子,血水混着雨水吧嗒吧嗒直往下滴,姥爷让徒弟赶紧去找产婆,帮忙处理孩子脐带和止血,姥爷还把自己的毛毯送给他们,酒精、纱布等物品全力保障,经过及时救治,大人、孩子脱离了危险。事后才知道,这个年青人是龚家庄村村民马清怀,他的妻子在家生产时遇到难产,情急之下,他用独轮车推着难产的妻子匆忙赶往二十多里路外的县医院,当他走到南新村附近时,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风雨,再加上马清怀焦急赶路,独轮车颠簸的厉害,结果导致孩子提前出生了,情急和无耐之下,他顺着光亮就来了姥爷所在的卫生室。第三天,马清怀带着两条好烟和两瓶好酒来答谢姥爷的恩情,并让孩子认姥爷为干爸,姥爷高兴地认了这门干亲,但礼品说什么也不要,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分,老马的一再坚持,无奈之下姥爷只好收了两条烟。姥爷把收下的两条烟又分给了村干部,大家一起抽一抽,权当贺喜。就这样我又多一个姨。每年正月初二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干姨马军都是雷打不动的先来看姥姥和姥爷,然后再去看自己的父母。

姥爷给人看病都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晚上很少能睡上个囫囵觉,经常是半夜就被病人家属叫去看病打针。上世纪70年代,姥爷都是步行背着药箱去给别人看病。有一次,姥爷去石庙子村看完病号返回后已是深夜,当姥爷经过一片高粱地时隐隐约约感觉有个东西跟着他,正值壮年的姥爷也难免心里忐忑起来,他有种不祥的预感。姥爷牙一咬,心一横,猛的回过头来,看见身后五六米远的地上蹲坐着一只狼,这只狼悄悄的跟着姥爷走了近半里路,当时姥爷手无寸铁,只有一个药箱。慌乱中他折断路边地里的一把高粱杆,对折后紧紧握在手里,那只狼坐下来盯着姥爷,姥爷也盯着狼,僵持了好一会,狼站起来朝跟来的方向走了,边走还边回头看姥爷,姥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狼走远了,姥爷撒腿就往家里跑,因为这件事,姥爷心有余悸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有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姥爷去七里庄村给病号看病回来,因天黑再加上道路泥泞,连人带车一起滑进路边的玉米地里,来了个人仰马翻。

姥爷的医术传开后,牟山水库管理局的周来斌局长亲自登门请姥爷去管理局卫生室干医生,并动用关系把姥爷从乡镇那边挖过来。这样姥爷就从赤脚医生变成了正式编制医生。附近十几个村子的有些村民得知姥爷上“山”后,平时看病也都舍近求远的来找姥爷,在他们眼里姥爷不仅医术好,而且心眼好,吃几片药就能好的病,姥爷从来不给病人多开药多收钱。有时姥爷下班回家吃饭,也围着本家的一些人,问这问那的让姥爷帮着看病。

城南三里店子村有一对年轻夫妇,结婚七年女方先后怀过6次孕,但每次怀孕六七个月的时候,不是破羊水,就是死胎。他们多方打听后来找到姥爷,姥爷给她开方子抓药调养身体。半年后,女的又怀孕了,他们高兴的来给姥爷报喜。姥爷说,虽然怀上了,但还需要吃安胎药,经过调养和保胎,这对年轻夫妇后来有了一个大胖小子。还有下埠村,有一个年轻妇女,也是习惯性流产坐不住胎,也先后去各地大医院看过没啥效果。她经别人介绍找到姥爷,姥爷给她号脉诊断后,开了几付中药,她后来也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人喜极而泣的对姥爷说:“大伯啊,如果没有你,俺这一家人就过不下去了”。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更不乏有从昌乐、寒亭、莱州等外地来的病号。

姥爷有7个子女,4男3女,其中我母亲最大,小姨最小。姥姥怀小姨的时候,将近四十岁了,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虽然姥姥有孕在身,也得忙里忙外干活,结果一不小心动了胎气见了红。姥爷赶紧带着姥姥去医院找他的老师看病,在了解姥姥的情况后,老师问:“老周,这是你第几个孩子了?”姥爷略带有不好意思的口气说:“第7个了”他老师接着又说:“孩子都这么多了,还这么上心干嘛?”老师的言外之意是姥姥情况不妙,就没必要再多花钱医治了。姥爷没再说什么话,带姥姥回到家里,姥爷自己给姥姥开方子抓药吃,几付药下来,在别人看来已经是“无可救药”的情况下姥姥竟然奇迹般的保住了胎,小姨顺利降生。

我小时候经常住姥姥家,就爱翻腾姥爷的中药柜子,一个抽屉一个抽屉好奇的翻看,我还时常偷吃中药柜子里的红枣,还有蝎子。天麻、黄芪、半夏、茯苓、五味子、蛤蚧、蜈蚣等中草药我很早就认识了。有一次,我拉开药柜子,看见有大块的结晶体,以为是冰糖拿起一块我就用舌头舔了起来,瞬间满口发涩,就像吃了发涩的柿子一样难受。后来才知道那是明矾根本不是冰糖,那种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中学时代,我给姥爷收集过桔子皮和山楂,这两样也是药材,晒干后都可入药。桔子皮中药里叫陈皮。上军校时,有一次会餐吃的是甲鱼,我知道甲鱼盖是中药,而且进价成本比较高。那次我把二十几个甲鱼盖全部拿回去,洗净晒干后用报纸包好,回家时带给姥爷。

姥爷不仅医术好,而且人缘好,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姥爷几乎都认识。我的印象中,姥爷经常是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大金鹿自行车给人看病,车把上挂着一个人造革黑皮包,包里放着听诊器,开药方单子,圆珠笔,还时不时放上两个水果罐头。这是姥爷“特色”所在——我给姥爷的总结是带着礼物给别人看病的医生。除了姥爷,反正我没见过其他医生给病人看病还带礼品的。去给关系不错的人看病,姥爷时常是先到村口小买部买上两个罐头,再去给病号看病。在姥爷看来,他既是给别人看病的医生,又是去看望病人的好友。姥爷还是一个把金钱看的很淡的人,能用几个药片解决的问题,姥爷从来不忽悠别人多开药多收费。姥爷心善仁厚,有一年临近年关的时候,从寿光来了一个要饭的,那人岁数和姥爷差不多,姥爷把他让进家里吃饭喝酒时,了解到他要去诸城找他要饭的娘,姥爷被他的孝心感动哭了,非让姥姥把过年仅有的一锅馒头分一半给那要饭的人,气的姥姥差点跟姥爷打架。

医生也不是“神仙”,医生也会生病。1984年姥爷得了脑血栓,管理局周局长为了方便姥爷看病,把他的专车安排给姥爷看病用,后来姥爷去青岛401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好起来,但也留下一个耳鸣的后遗症。用姥爷自己的话说他头顶每天就像跑火车一样嗡嗡直响,这种折磨持续了30年,直到姥爷去世。附近五六个村子的乡亲们得知姥爷生病后,都来看望姥爷。听母亲讲说,那段时间去看姥爷的人络绎不绝,每个村子十之八九的人都来了,那个年代的礼品多数以鸡蛋和油条为主,当时乡亲们带去的鸡蛋和油条家里都搁不下了,姥姥就分给附近的邻居们。

改革开放以后,当医生几乎没有不发家致富的,然而姥爷却是一个例外。在我印象中,姥爷家不富裕,一方面与家里子女多有关,另一方面与姥爷没有把行医看病当成是发家致富的途径,治病救人大过了赚钱发家。1987年,小姨考上了卫校,姥爷却因给小姨交不起400元学费犯了愁,姥爷和好友张维礼伯伯(安丘白求恩医院医生)在给别人看病回来的路上,两个人停下自行车,蹲在马路旁边的玉米地头抽了一下午的焖烟。无奈之下,姥爷让二姨来我家借钱,父亲把一个400元存折给二姨才解决了小姨的学费问题。当时那几乎是我家全部存款了,听母亲讲那时卖一窝猪仔才换百十元钱。这400元需要两年卖4窝小猪才能攒起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姥爷医术高、人缘好,但也有缺点,姥爷爱喝酒,姥爷有一个“黄金搭档”张维礼伯伯。张伯伯是白求恩医院的医生,他擅长西医,姥爷擅长中医,而且他俩又爱喝酒,既是好友又是酒友。从我记事起,就害怕姥爷喝醉酒,姥爷喝醉酒经常骂姥姥。我们那农村有个传统习惯,就是天一黑就关院门,但每次姥姥给姥爷留门留的很晚。姥爷喝醉酒经常是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直接睡在马路沟里。姥爷如果喝的不是大醉能够回家,就一边骂姥姥一边用手猛砸门。姥爷和姥姥是姨家表亲。姥姥比姥爷大六岁,两人感情很好,姥爷醉酒后发火,姥姥也不跟姥爷一般见识。姥爷回来后也不直接睡觉,常常让姥姥给他烧水泡茶喝。一旦醒酒后,姥爷又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如果说上半辈子是姥姥照顾姥爷,那后半辈子是姥爷在照顾姥姥。1990年,姥爷为了让四舅早点接班提前退休了。姥爷退休后不久,姥姥得了脑血栓,渐渐失去了自理能力,姥爷一边给姥姥治病,一边照顾病床上的姥姥,这一照顾就是11年。中医是越老越吃香。白求恩医院返聘姥爷让他继续发挥专长,一些医疗机构和企业也看中姥爷的“价值”,纷纷给他抛来了橄榄枝,有的药店邀请姥爷去当老专家,一周只需上半天班即可;有的建议姥爷自己在家开诊所挣大钱,安丘景芝酒厂许诺只要姥爷去酒厂当医生,工资待遇绝对优厚,而且酒可以随便喝,绝对管够。但为了照顾姥姥,姥爷哪里也没去,就待在家里照顾姥姥。

姥爷的这一生,悬壶济世,救人无数。好多人找姥爷看病,姥爷都不收费,姥爷给病人开药方几乎都是免费的,好多人称呼他是“大善人”,曾有人给姥爷送锦旗赞扬他:“行医拯救千家苦,承受敬意万民情”。大家庭里大舅妈、四舅、小姨、小姨夫都是医生,但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继承姥爷的“衣钵”,姥爷开出的“送子”秘方,保胎良药,从此失传了,难免让人遗憾不止。

张前进

姥爷活着的时候曾经告诉过我,体现他医术最高的水平的一件事是他把一个疯了十几年的病人给治好了。当兵前,姥爷希望我这个大外甥能考个医学院校,将来干一个眼科医生或者学个中医,可惜的是,我没有遂他老人家的心愿却参军入伍了。姥爷去世3年了,现在想想这些事,心中不时泛起阵阵遗憾,感觉辜负了我的医生姥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