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什么民族(明朝朱元璋是什么民族)

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又双叒叕被翻拍了,观众们对新版评说依旧见仁见智,但说到《天龙八部》,可能很多读者都对其中的西夏王朝充满好奇,尤其为虚竹和西夏公主的爱情故事唏嘘感叹。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之后,西夏王朝始终与北宋、辽、金并立,直至1227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分别从漠北、西域两路夹击西夏,攻占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城中军民被屠戮殆尽,西夏政权灭亡,党项人作为一个民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相传其部分遗民一路南迁,最终在四川木雅一带定居。

>朱元璋是什么民族(明朝朱元璋是什么民族)

当然,在此之前,还有一些党项人则积极融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民族主体的一员,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刘基所属的保安军刘氏家族,最早就出自降宋的党项人。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史》有传,而民间有关刘伯温的传说更是丰富、多彩,认为他神机妙孙,是一位智者,甚至将他和三国时期的名相诸葛亮相提并论,但也许很少人知道,他的祖上其实是在北宋时期以军功起家的“蕃官”家族,南宋之后才转而弃武从文的。

有案可稽的刘伯温第十一世祖刘怀忠,是一位在北宋仁宗时期降宋的“蕃官”,所谓“蕃官”是指自唐中叶以来中原王朝在吐谷浑、党项人聚集地区实行“羁縻制度”下的一种产物,北宋仁宗朝,西夏崛起,西北战事吃紧,北宋王朝延续了“蕃官”政策,任命一些归宋的党项人为“蕃部巡检”,由他们来集中管理依附于中原王朝的党项部族,并随军征战。

刘怀忠为保安军人,因此,这一家族后来就被称为保安军刘氏,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而刘怀忠最初就是一名“蕃官”,在西夏入侵保安军的一次战斗中,刘怀忠和后来的北宋名将狄青并肩作战,守御保安军,更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刘怀忠的妻子黄赏怡,率军支援,且“多所俘获”,堪称巾帼女英雄。

刘伯温剧照

中国古代,很少有妇女能留下名字,哪怕是皇后、公主也不例外,比如《清平乐》与《大宋宫词》中的刘太后,就没有留下名字,而能以完整姓名载入正史的更是微乎其微,但黄赏怡却是一个例外,而且可能是唯一一个被载入像《续资治通鉴长编》这样严肃的史学著作中的北宋女性,可见其英勇事迹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刘怀忠其姓其名,很可能都是北宋王朝所赐,可以作为参照的,便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祖父李继迁的族兄李继捧入宋之后,被宋太宗赐名赵保忠,“保忠”、“怀忠”,一字之差,且都含有一个“忠”字,代表了对他们效忠北宋王朝的期望,如果这一推测属实,那么,刘怀忠就是这一家族作为刘姓的始祖,而其党项姓氏却早已不可考。

保安军刘氏“世为将”,继刘怀忠之后,较为著名的,当属刘伯温的八世祖刘延庆,刘延庆之所以出名,是和他参加的几次重要征战有关,当然,刘延庆在这几场战争中的表现,有褒有贬。

第一场战役,是发生于宋徽宗政和八年的所谓臧底河之役,这一年是公元1118年,当年十一月改元,改元后称为重和元年,这一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了大金王朝。

臧底河,在保安军北部,今靖边县附近,地处交通要道,西夏在此筑城、坚守,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徽宗一朝,至少发动过五次臧底河之战:

第一次发生在1115年,南宋名将刘錡之父刘仲武等率军争夺臧底河城,结果一败涂地;

第二、三、四次均发生在1116年,可见宋、夏对这一地区的争夺之激烈,在遭遇第一次失败之后,第二年,宋军卷土重来,并由北宋名将种师道率领十万大军,再次进攻臧底河地区,最终一举夺下臧底河城;

南宋名将韩世忠参加了第三次臧底河之战,这一次,很可能是西夏军准备收复臧底河城,而韩世忠率军增援,一战成名;

第四次则是由杨家将中的第四代、传说中的金刀杨令公之曾孙杨震指挥,而西夏军则占据城外的山头,居高临下,而杨震率领河东军登上山巅,击溃西夏军,补充一句,河东指得是今天的山西省,后来,杨震及其父杨宗闵都在“靖康之变”中为国捐躯。

第五次臧底河之战,就是由刘延庆指挥的,这一次,宋军再次夺回臧底河城,立下大功,被封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成为三衙管军,后来,刘延庆又随大宦官童贯征讨方腊,再建军功,受封河阳三城节度使,成为童贯手下的得力干将。

接下来的宣和四年(1122),刘延庆为宣抚司都统制率十五万大军北伐,夺取燕京,即今北京,名将杨可世率军潜入燕京,但由刘延庆之子刘光世率领的负责接应的援军故意逗留不进,导致宋军功亏一篑,最终一败涂地,并为之后的“靖康之变”埋下了隐患,而刘延庆也因此被贬到江西高安。

后来,金军南下侵宋,并两次包围了北宋都城汴京,刘延庆参加了两次汴京保卫战,但是,在第二次保卫战中,刘延庆负责守御北城,而金军却从南面攻入,城坡之后,刘延庆及其长子刘光国丢下徽、钦二帝,率领一批陕西兵逃出京城,后来,躲在龟儿寺,遭遇金军追杀,父子俱亡。

刘光世是刘延庆次子,他是刘伯温的七世祖,刘光世年轻时便随父参加了平定方腊以及之后的北伐收复燕京的战争,而后者的失败,刘光世难逃干系,作为唯一的援军,刘光世置前军将士于不顾,结果导致成功潜入燕京城内的五千宋军被困于城内,几乎全军覆没。

《宋史·刘光世传》也将这次宋军的失败归咎于刘光世,“延庆遣诸将捣虚趋燕,以光世为后继。光世不至,诸将失援而溃。”

“靖康之变”时,刘光世先是在陕西志丹县附近击败金军,后来,率军勤王,但在途中听说都城汴京陷落,刘光世转而率军投奔康王赵构,这对于风雨飘摇中的赵构而言,无疑于雪中送炭,这也一举奠定了他与赵构的亲信关系。

赵构剧照

后来,康王赵构称帝,建立了南宋王朝,而赵构则成了南宋高宗,刘光世则因为率先拥立高宗而获得高宗的信任,建炎元年五月,高宗刚刚即位,组建御营司,统领各军,并由刘光世掌管御营司,扈从高宗南渡。

后来,刘光世与南宋名将岳父、韩世忠、张俊齐名,成为所谓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而刘光世则是“中兴四将”中最早投奔高宗的,但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宋史·刘光世传》中这样评价他,“光世在诸将中最先进。律身不严,驭军无法,不肯为国任事,逋寇自资,见诋公论。”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高宗对刘光世的信赖,后来,高宗、秦桧君臣削除大将兵权,刘光世也一同被解除兵权,之后的刘光世却一直享受优待,先后被封为雍国公、杨国公,后来,还被追赠为王。

刘光世被罢去军职,也一举改变了其后人的选择及命运,刘光世及其祖上“世为将”,但刘光世却娶神宗皇后、徽宗嫡母向氏侄孙女,是真宗朝宰相向敏中后人,出自士大夫之家,由此,其子孙也相继弃武从文。

后来,刘光世之孙刘集迁居浙江青田,又和北宋名臣、仁宗朝宰相富弼家族联姻,富弼是北宋著名的“富贵闲人”、“太平宰相”晏殊的女婿,刘集是刘伯温的高祖父,刘伯温的母亲富氏,便是富弼的后人,而刘伯温的血统里还流有风流才子晏殊的血液。

或许如此,刘基不仅是元、明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纪晓岚在为其文集《诚意伯文集》所作的序中,称赞刘基“被任明祖,参与帷幄,奇谋密计,多所裨赞,世遂谓为前知。”此外,他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文学家,纪晓岚认为“其诗文沉郁顿挫,自成一家。”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沈酿川

参考资料:

《诚意伯文集》(刘基)

《西夏史稿》(吴天墀)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朝北盟会编》

《苕溪集》(刘一止)

《明朝开国元勋“诚意伯”刘基家族史述略》(吴仁安,上海师范大学)

《关于宋代保安军刘氏家族的三个问题》(高建国、李田田,延安大学)

《西夏归宋酋豪刘延庆的几个问题》(顾吉辰,《宁夏社会科学》)

《刘延庆族源考略》(韩荫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