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古辞今译探本原
陈振民
>秋风辞(秋风辞刘彻)
根据我的研究,汉武帝《秋风辞》中的“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其“佳人”是指后土圣母,兰之秀、菊之芳是对后土圣母才华品德的赞美。“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表达的是来日不长、如何惜时建业的忧患意识,不是虚度青春、不堪回首的悔恨情绪。现将原作予以翻译,进一步体现我的认识:
原作——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飒飒的秋风,吹过了广袤的原野
片片的白云,飘飞在高旷的天空。
衰黄的草木,零落于苍茫大地,
成排的雁阵,也向南结序飞行。
这时,我想起她兰花似的秀丽才华,
这时,我想起她菊花似的芬芳德馨。
她,后土女神啊,我最钦敬的圣母,
掌管土地的功业,我永志于心中。
为祭祀她,祈祷她,我泛起楼船,
高扬风帆,东渡到了汾河胜境。
浪峰汹涌,难阻我中流击水
直教船头飞起了银色的波英。
挺进啊,挺进啊,疾速的船队,
箫鼓之声一阵阵为我壮行。
那艄公们也兴奋得浑身使劲,
唱起了乘风破浪的棹歌声声。
正在向前飞驶,欢快至极,
我忽儿却产生了缕缕哀情一一
啊,那美丽的朝晖年华已匆匆过去
来日苦短,该如何辉煌这夕照光明?
我这样字斟句酌地翻译了一遍,更加体会到汉武帝当年祭祀后土时的心情。看来此辞确是一位欲吞吐天下而唯恨日短的封建帝王急迫心情的流露,很有点“只争朝夕”的味道。
需要注意的是,原辞与好些古典诗词一样,是十分简练的文字,在一些层次间跳跃性较大,连接词、主词往往被省略,忽视了这点,便难以看出其内在联系,容易扭曲思路,产生歧义。比如原辞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是描写祭祀后土的时令,不具有实质意义。下面的“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正是在这个时令中产生的意念,是大动人马搞祭祀活动的主因所在,是全辞的重点。不注意这里的逻辑性,把他们割裂开来,将前两句孤立地去看,就会认为作者是见景生情,着意在描写秋天的悲凉气氛,是在悲秋。一开始就给自己注入了低沉凄凉的感觉,加之对辞中的“佳人”和“奈老何”理解有误,就一路低沉凄凉到底了。为了避免这个偏向,我翻译时在第二段用了两个“这时,我想起她…”作重复连接词,就把前边的秋景摆到了仅起时令作用而淡化其定调作用的从属位置,从而突出了对后土圣母的崇高形象的怀念,并由此引申出珍惜晚景、谋功建业的急切心情。这样,就揭示了原辞的重要内蕴。
由于原作是诗,我注意到使自己的译文也具有诗味,故而采取了活译的办法。既然我把辞中的“佳人”理解为后土圣母,把“奈老何”理解为如何有所作为于老年,因而也就大胆地在译文中出现了对后土圣母的直接赞美和敬慕,出现了在年老时光急欲铸造辉煌的强烈表白和呼喊。我觉得这样是忠实于汉武帝的原意的。
(节录自本人原作《汉武帝〔秋风辞〕研究》第三部分。全文原载《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