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臣张学良(千古功臣张学良120集单田芳)

赵杰(笔名聊卿)

1999年6月13日,作者向张学良致送元帅林的琉瓦后,张学良泪水涟涟。瓦铭为:“张大元帅林墓地琉瓦中华民国十八年监制”

对张学良未归大陆有误解的因素

>千古功臣张学良(千古功臣张学良120集单田芳)

这里明了的是,当日盛传张学良不日还乡,有新闻媒介出于良好愿望的推断或炒作之嫌,而绝非张学良食言。

其中台湾著名批评家李敖和柏杨先生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2002年4月,我赴台湾访问了李敖和柏杨先生。

李敖说:“张学良就应该在有生之年回大陆,另外说他应该把历史讲出来,不要顾及蒋介石。”

李敖还说:“张学良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其含意是有人被关惯了以后,对官方的人有了认同感,如果不上锁竟无法入睡。”

我在台湾柏杨家中采访时他谈到:

前几天登了一个对我们的访谈,问到,张学良为什么不回大陆?某某某(姓名隐去)说,不是张学良不想回大陆,是赵四小姐不让回大陆。我说,话不能这么说,我的话一旦你接受了之后,这就是你的话。你(张学良)当到副司令,你闯天下,你发动了西安事变,你怎么能提到是赵四不让回去。你要不回去讲出道理来,你认为哪一点得商议,或者需要什么样荣耀,或者需要什么招待,或者需要鸦雀无声,无论如何不要推到赵四小姐身上去。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才是汉公意识。

24、赵杰采访中,柏杨谈锋正健。

《世纪行过》的作者郭冠英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

我觉得没有其他的关系。大家怪罪到李登辉啦,虽然我并不赞成李先生的那些政治观点,但是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基本上没有。他认为张学良在外面完全有自由。实际上我跟张学良接触的时候,你不给他自由,他也自由了。为什么呢?我们台湾不再去管他了。因为管着他蒋家怕他出去乱讲话,或者跑到大陆上去了。李登辉当政的时候,已经没有这个顾虑了。所以他完全出于他本人的考虑。所以他讲出来以后,我觉得很伤我的心,也很伤中国的心。事实上我了解他,我觉得他不回大陆是很不对的事情。我觉得他很想回去,不应该因为有些琐事而受到影响。

人们对张学良说回而未回不理解,或者称之为埋怨,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他的误解。张学良一直到2001年10月15日逝世,将回大陆的心愿带进了夏威夷神殿谷,人们对他未能了却心愿不胜遗憾的同时,也颇有微词,其中反映了对他的误解或不理解。

25、赵杰采访郭冠英后合影。

一有机缘,定当踏上国土

对于张学良回大陆的炒作虽然是误传,但两则消息中一是“希望各方不要借此作政治宣传”,二是“决不涉及传达两岸任何信息的事”。这些都是出于政治角度考虑的。

郭冠英介绍说:

他们两人(李与杨)都很推崇郭冠英对汉公的评价,特别是李敖先生谈得更是直白,说从郭冠英反馈中得知张学良对他的谈话不太满意,说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李敖在台湾是第一个提出释放张学良的人。他是东北人,他认为张学良是抗日的、爱国的象征,还是反抗蒋介石权威的象征。蒋介石对他不认同,李敖在当时权威时代这样做了,这是应该对李敖肯定的地方。他写了很多文章,我认为他写的东西没有错。

我认为郭冠英说的:“但张学良不赞成李敖的观点,有些东西不好解释、也不愿解释,就用‘燕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挡过去”,是很耐人寻味的。

张学良到美之后,5月30日,从北京专程赶赴这里、曾任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与张学良第二次见面时,送上邓小平委托邓颖超的书信,信中,诚恳地欢迎张将军在方便的时候回家乡看一看。他说:“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涉到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不久,张学良在回信中写道:“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国土。”

26、1991年5月29日,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右)在美国与张学良交谈。

待续

附录:作者简介

赵杰(笔名聊卿)1948年10月生。曾任抚顺市文化局副局长兼《故事报》总编。任辽宁省政府参事、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政协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编辑和出版工作,历史界称其为学者型官员。曾主持征集、编辑、出版了数十部有关张学良和“九一八”方面的政协文史资料,字数达近1000万,

对张学良的研究,收集、掌握和整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而且与张学良国内外家属时有往来,并两次采访过张学良。曾率团赴夏威夷为张学良百岁祝寿。著有长篇历史纪实《张学良去台之后》、《张学良多彩人生》、《留住张学良——赴美采访纪录》、《张学良——毁誉由人》、《张学良》、《张学良在美国的最后岁月》、十八集电视纪实文献片《张学良》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