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很多原始信仰依然根深蒂固。佛教与原始宗教经过那么多年的融合与发展,相互之间都有影响。一直到今天,原始信仰的力量依然体现在人们生活与劳作之中。
傣族先民崇奉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灵魂的。灵魂与肉体不同,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肉体可灭,但是灵魂永远不灭。得病了一般被认为是“人走魂”、鬼附身,家人必然会为得病的人(请巫师)来叫魂。
>傣族风俗(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此外,病人也会服用草药,而草药全部来自森林,而森林有是有灵魂的。所以,治病就等于寻找失去的灵魂的过程,有很强的原始宗教意味。对失了魂的人进行叫魂,以及对撞见鬼的人进行祭鬼,便成了当地原始宗教活动的重要遗存。
也正是因为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所以傣族人比其他族类的人更怕鬼。不仅不愿意提到鬼,也怕听到鬼,更怕谈论鬼。所以,很多外地人无意中谈及鬼,有可能将一位本地成年人吓哭。这就是鬼在他们生活和文化中的意义。很特别,也很有特色。
人们在外出打猎或捕鱼的过程中遇到了伤病,这不仅要祭鬼,还要献祭家神、寨神,希望降福。将失去的或游离身体的灵魂找回来,变形成了叫魂的习俗。人们笃定地相信,受伤是灵魂失散了一部分导致的,死亡是灵魂去了别的地方无法回来了。
人们基于对灵魂的这种理解,产生了很多宗教的仪式与行为,这些与佛教没有太多关系,更多是原始宗教的遗存,很有文化价值。在勐远仙境境内的傣族村寨中,类似的习俗依然存在。如,纳卡村附近的一处两棵大树造就的门,其实就是为了辟邪用的,鬼魂进不来。
这种灵魂崇拜的习俗最重要的体现是,至今依然保留的招魂仪式,也就是叫魂。傣族人认为,人身体有很多灵魂,分别位于不同的器官。如果该器官受到了伤害,或受到鬼怪的伤害,那么人就会得病,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叫魂。
傣族不同的村寨叫魂的仪式不同,但是大同小异,内核基本上不变。叫魂仪式会根据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别。如果是普通的疾病,村里两位长者出席和举行叫魂就可以了。如果是很严重的疾病,则需要请巫师来主持叫魂仪式。
由于巫师很贵,目前也不是每个村寨都有,所以这往往是村民最后的选择。叫魂也是有讲究的,会根据失魂事发地的远近,在仪式细节上有所区别。失魂地较为近的,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村寨里出三四个老人,男人和女人都要有,其中一个老人带一个抓鱼的竹篓,里面装一枚鸡蛋和少许大米。有时候也会带一只公鸡。
来到失魂所在地后,老人要叫出失魂者的名字,说一些安慰灵魂的话语,希望带灵魂回家。仪式结束后,将竹篓留在事发地,然后捏一些米,一边走一边撒,一边叫失魂者的名字。就这样一路撒米,领着灵魂回到失魂者的家中,相当于将灵魂带回家。
一些村寨里的老人已经在出事者的家中等候了,等叫魂的老人回来时,家里要杀两只公鸡,放在桌子上。出席的老人每人都给出事者的手上拴上线,并为失魂者说出一番祝福的话语。随后便是吃饭、喝酒等活动。如出事的地点比较远,仪式相同,只不过叫魂地点在寺庙大门外。
在笔者老家鲁西南的乡村,也流行叫魂,笔者小时候就曾经因为吓着,接受过奶奶主持的叫魂。叫魂的地点也是在事发地,一般都由老人来主持。基本的流程是,老人仿佛从地上捧出失落的灵魂,然后放在孩子的额头上,并叫出孩子的名字,“某某某,魂上身!”仪式的尾声,孩子在原地撒泡尿,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尽管在形式上比较简单,但是在文化内核上两种叫魂的意义基本上相同。只不过,傣族的原始宗教遗存更加明显,所以叫魂的仪式庄严、神秘,流传很广。然而,在汉族的乡村,随着城镇化加快,传统的叫魂早已不复存在。
傣族至今保留对鬼神的敬畏,有敬畏所以有底线,也有恐惧,这反而让那里的人做事不会太过极端,心态平和,整体比较温和。传承千年的文明与习俗自然有其道理,我们不仅要尊重,还要发扬光大,让其更加闪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