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第69回]
作者:温骏轩
>定军山之战(定军山之战被黄忠斩杀的魏将是谁)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69回汉中之战(下)
夏侯渊战死,坐镇长安的曹操决定亲征汉中。由关中直入汉中盆地有两条道可以选择,西面的褒斜道及东面的傥骆道。曹操选择的是由北面的斜谷和南面的箕谷所组成的“褒斜道”,这样他一出箕谷口,只要再西行三十公里就可以进抵阳平关前线。刘备一是担心强渡汉水会被对张郃半渡而击;二是知道曹操的援军将至,遂索性不再北攻,退回定军山一线,把注意力放在加固防御工事上。
曹操是刘备在战场上的克星,可以说除了曹操本人,刘备并不惧怕任何对手。不过这次刘备倒是很有信心,他的原话是“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意思是就算曹操来了,也是无能为力,我一定能够拿到下汉中。刘备与曹操交战多年,深知野战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如今自己要做的就是依山据险,拒不出战。由关中补给汉中十分困难,曹操这次带的人越多,补给的压力就越大,时间稍一长必定会退兵。刘备这边则在诸葛亮的全力保障下,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储备。
换句话说,曹操谋求的是速战,刘备的战术则是消磨他的信心。见刘备据不出战,曹操下令强攻。问题是刘备占据险地,且早就做好防御准备,仰攻又让曹军很不舒服。曹操在汉水之北扎营,如此反复派军南渡汉水攻了一个多月,不仅不能攻破蜀军的山寨,曹军自己的伤亡却是越来越大。上次征张鲁,曹操就已经对攻拔山寨心有余悸,这次重演上次的遭遇,严重影响了曹操的信心。
当然,刘备也不是完全不出战。曹操这边一拔攻势退潮,就会遣将下山叫阵挑衅,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再退回山上就是。承担这一任务的是刘备的养子刘封。这种战术把曹操气得够呛,大骂刘备:“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你个卖草鞋的小子,天天让个假儿子下来对抗我,等我叫我的(真儿子)黄须儿来,让他来教训你。说完曹操还真的让人回邺城去召唤曹彰。“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到了曹操和刘备这般年纪,会更重视自己下一代出不出息的问题。尤其他们都是一方诸侯,这个问题还关乎国家稳定。
正在双方将士都等着看一出阵前决斗大戏的时候,黄忠和赵云的一次出击,彻底让曹操失去了再耗下去的信心。为了补给前线大军,曹操的后勤部队通过褒斜道运送了大量军粮,屯积于北山之麓。黄忠认为可以去劫曹操的粮道,于是就和赵云一起引兵前往。基于这个目的,可行的方案是先沿定军山北麓东行,然后在远离曹操连营处渡过汉水。
赵云和黄忠在哪里渡过汉水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这点史书并没有记载。考虑到曹操的粮草是从箕谷口运出,再向西转送至阳平关前线,中间还要经过位于今勉县县城东的沔阳城,搜索范围可以缩小到箕谷口与沔阳城间二十公里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寻点的话,最有可能的是对应今勉县黄沙镇位置的这段汉江。这个位置与阳平关的位置,相距约18公里的路程,与箕谷口的路程也大致相当。
“黄沙”位于汉水与其北岸支流黄沙河的交汇之处,因诸葛亮和木牛流马而闻名。十三年后(公元232年),诸葛亮在黄沙囤田,休养军队,并设计制造出木牛流马。选择驻军于此,便是因为这个点位方便蜀军北出褒斜道。次年冬,诸葛亮调运粮草囤积于褒斜道口,并在春暖花开之季出斜谷北伐,以木牛流马转运粮草。只不过这也是丞相最后一次北伐,当年八月(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宣告一段传奇的结束。
汉中之地每年的雨季是在阳历7月——10月间,这个时段集中了全年60%以上的降水。黄忠、赵云渡河应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四月,对应公元219年五月。一方面此时还不是洪水季,另一方面亦是因为汉江在这一地区属于上游,河道不甚宽。同时汉江在此遇到山体阻挡向东北方向折转,流速降低使得河中黄沙更易在此沉积成河滩地,进一缩窄了河道的宽度。现在黄沙对应的汉江之上,建设有两座跨江大桥,桥面均不过百米,河道之内亦多有沙洲露出水面。
这些有利地理条件,能够让蜀军很容易的在此快速架设便桥,进入黄沙攻袭曹军屯于北部山麓的粮草。不过黄忠和赵云并没有都渡河,二人这次的任务分配是黄忠执行偷袭任务,赵云在渡口之南,背山面水结寨,接应黄忠。由于汉水之北已经是敌境,时间稍长必定会被曹军的斥候发现。因此赵云与黄忠分手前约定了撤退的时间。如果劫粮顺利最好,不顺利也得赶紧撤回来。
结果到了约定的时间,黄忠却还没有撤回来。赵云知道事情进展的不顺利,应该是被曹军给缠住了。这种情况赵云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领军渡水前去救援。黄沙离北部山地不过5公里左右的距离,曹军便是直接把粮食囤积在箕谷口,距离亦不到20公里,引军北上的话很快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二是继续留在营寨中等待,如果能等到黄忠最好,如果进入视线的是曹军,那么就毁桥焚寨撤回定军山。
要是选择不管黄忠就回撤,那就不是赵云了。然而拔营向北同样不是好选择,赵云扎营是为了护住退路。黄忠没有及时回来,阳平关东的曹军主力肯定得到消息前来救援。赵云如果全军推进的话,十有八九会被断了归路。在这种情况下,赵云留下张翼守营,自己只带着数十骑亲兵就北上去接应黄忠了。
这里简单介绍下张翼,张翼出身于益州豪门(犍为郡人氏),高祖父做过司空,曾祖父做过太守。不过张翼却不是刘璋旧部,而是在刘备入主成都后被举为孝廉,开始崭露头角,算是蜀汉自己发掘培养出的益州本地人才。
事情果如赵云所料,前行没多久,赵云就遇到从阳平关方向火速赶来的曹军先锋部队,这意味着黄忠的劫粮行动,不管成功与否已经惊动了曹操。赵云这边刚与这支先锋部队接战,对方的后续部队就跟了上来,将赵云和他那一小支骑兵部队团团围住。见情况不妙,赵云便领军冲出曹军的包围,且战且退的向自己的营寨退去。
问题是敌军的数量太多了,这边刚打开缺口冲出一个包围圈,曹军马上又合围出一个新的包围圈。赵云于是率军在包围圈中环绕冲杀,寻找新的薄弱点再行突围。好在赵云与曹军接战的地点离自己的营寨并不远。赵云很快还是再次突破包围圈,回到了自己的营寨。结果退至营门的赵云,发现自己的部将张著因为受了伤,落在后面了,当即又杀了回去把张著给救回营来。
此刻负责守寨的张翼见赵云已回寨,准备关闭寨门,据垒以自守。然而身为主将的赵云却不同意这样做,反命令营门大开,同时偃旗息鼓。赵云这样做是为了故布疑兵,让追击而来的曹军怀疑里面有埋伏而不敢进攻。见赵云这边唱了一出“空城计”,渡过汉水的曹军真的不敢进攻。这段汉江南岸紧贴着山地,赵云背山结寨的确很容易让敌军怀疑,身后还埋伏有重兵。于是追至寨门的曹军掉转身去,准备退回汉水之北。
悲剧的是,演义里诸葛亮唱空城计是因为他真的手下没有战士。现实中赵云唱空城计,寨里面是有精兵的。见曹军撤退,赵云倒也不开门追击,只命令军士弓弩齐射。赵云的营寨离汉水很近,从营寨至汉水南岸都在射程之内。曹军本来就怀疑有埋伏,现在被乱箭追杀更是慌了手脚。求生欲让进抵南岸的曹军都想快点撤到北岸,慌乱之下自相践踏,落入汉水而淹死者甚多。
史书中并没有交待,黄忠有没有劫粮成功。不过如果黄忠真的把曹操的粮食给烧了,必定会在本传中大书特书。没有记录应该是没有成功。能确定的是,有了赵云的接应,黄忠很快就撤回本寨。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好不容易逃到汉江之北的曹军,马上又遇到一路杀回来的黄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次汉水之战,对蜀军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有没有真的烧掉曹军的粮草,而在于士气。曹操这次来虽然打不下刘备的山寨,但总体都是进攻方。间或刘封下山来叫个阵,也无非是诱使曹军再次进攻,以有利地形消耗对手。黄忠和赵云这次的袭击行动,意义和甘宁在濡须口、张辽在逍遥津、徐盛在横江浦的破袭战是一样的。战后刘备在视察赵云的营寨后,感叹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全军上下士气高涨,通宵作乐饮宴。当日在长坂坡,赵云到底杀了几进几出,没有明确记录,这次可真的是几进几出了。此后蜀军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对于曹操这边,除了士气受损以外,更大的影响让曹操意识的自己的粮道处在危险之中。当初在官渡之战,靠一把火取得胜利的他,怎么会不知道战争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人数多寡,而取决于后勤保障。就这场战争来说,最大的隐患是箕谷口离前线太近,运输线又尽在蜀军的眼皮底下。以赵云扎营时所背靠的这片山地来说,其直面的江北平原带南北纵深还不足五公里。这还不是最近点,再把观察哨往东移一点,观察距离还能再缩短一公里。只要天气晴朗,蜀军很容易判断出曹操的粮食运输动向。
当年官渡战场时,袁绍从河北运来的粮草需要从延津转运,而延津离前线的距离超过六十公里,乌巢离曹军的距离亦有五十公里。曹操是通过许攸获得准确信息,骗过沿途遇到的袁军,加上钟繇送来的两千匹马,才冒险突袭成功。现在蜀军要是再想尝试劫粮道,难度要低得多。倘若真的不幸让蜀军放成一把火,当日袁本初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攻不下刘备的山寨,自己的补给线又面临巨大风险,撤军成了全军上下最为期盼的事情。只是曹操一旦撤军,就等于把汉中丢给刘备。如此劳师动众,前后打了快三年的仗,结果却反失汉中,面子都挂不住。犹豫之间,还发生了著名的“鸡肋事件”。军中每日都要更换口令,以防敌军细作混入。一日属下问曹操口令为何,曹操说用“鸡肋”。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选这么个特别的口令,只有杨修道出其中原委——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就像汉中一样。由此判断出曹操准备撤军了。
回去后不久,杨修就被曹操所杀。被杀的原因很复杂,表面原因是介入了继承人之争,并站队曹植,包括还算是袁术的外甥。不过杨修聪颖过人,又不懂得藏锋,屡屡猜透曹操心思,才是曹操厌恶他的深层次原因。曹操喜欢聪明人,但不喜欢聪明过头的人。曹冲还活着的时候,与荆州神童周不疑关系很好,曹操本来也很喜欢后者。曹冲夭折以后不久,曹操便命刺客杀了周不疑。曹丕觉得可惜了人才,为之求情。曹操的告诉他,这个人不是你能驾驭的(曹冲可以驾驭)。杀杨修不管表面理由如何,本质跟杀周不疑都是一样的,都是认定曹丕继位后并无法驾驭。不过曹操死后要是有知,应该会后悔没有基于同样的考虑杀了司马懿。
杨修要怎么处理,得等到回邺城之后再说,当务之急,还是如何从汉中撤军。曹操这次不光自己要走,还要把整个汉中的军民都撤出来,彻底放弃这块南征的跳板。整个计划的难点,在于如何不被刘备乘势掩杀。不管是主动撤军还是被击败后撤军,这种风险都是很大的。很多时候曹操都是自己留在最后坐镇。
关键时刻,是徐晃帮助曹操顺利完成清空汉中的计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阳平关、定军山,还是汉水之战,作为汉中三大将之一的徐晃都跟隐形人一样,魏蜀两军的关注点都只在夏侯渊和张郃身上。徐晃跟张郃都位列五子良将,这样没存在感显然是不合理的。真实的原因,是徐晃在开战之后并不在汉中。
徐晃在整个战役中最大的贡献,是袭击了马鸣阁道。马鸣阁道前面我们已经解读过,是白水关与葭萌关之间,沿白龙江河谷修建的道路。刘备东出白水关进攻阳平关时,在马鸣阁道一线部署了以陈式为首的十几个营的军队。白水关以南有蜀军布防,连接白水关与阳平关秦南谷地,自然也都有蜀军驻扎,以保证前线的供给。
这不仅意味着在曹操南入汉中时,葭萌-白水关-关城-阳平关-定军山一线,全长约220公里的线路上,皆驻有蜀军的营寨。同时也意味着,徐晃不可能是在刘备进攻阳平关后,由汉中出兵包抄刘备的后路。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在张飞、马超兵进下辨时,徐晃即已受命领军前往武都救援。刘备是在随后再率主力进攻阳平关的,所以没有把徐晃堵在里面。
夏侯渊作为曹魏的西线总指挥,在下辨被围时,即便出于据守汉中的任务无法分身,也是不能完全无所作为。从张郃、徐晃两将中选择一人前往救援属于常理。只不过张飞、马超当时势大,最终下辨之围要等到曹洪、曹休前来解救。徐晃对武都郡的情况非常熟悉。上次曹操南征,就是他率部招降氐人诸部。那场战争中,徐晃还击破了三十余处叛军的营垒,为一名叫张顺的曹军将领解了围。
现在问题来了,就算徐晃此时在武都境内,他又是怎么去奇袭马鸣阁道的。如果是从武都顺嘉陵江河谷而下,他破袭的应该是关城,而不是有白水关屏护的马鸣阁道。再回头想想,下辨之战结束时,蜀汉这边发生了什么,就能明白徐晃是怎么做到这点的了。张飞、马超南撤时,最大的变数是阴平氐人归降了曹操,不仅杀了蜀将吴兰传首于曹操,还连带把蜀汉的广汉属国,变成了曹魏的阴平郡。
由马鸣阁道出白水关,即可东向去往关城,再选择去往汉中、陇右或者关中,也可继续溯白龙江或其右岸支流白水江而上,去往阴平或者武都。这个方向此前并不是官道属性的蜀道所在,但在阴平氐人降曹的情况下,氐人可以帮助徐晃由阴平袭击白水关和马鸣阁道。史书记载,徐晃的这次奇袭非常成功,措不及防的蜀军慌不择路,被逼得跳入山谷而死者众多。马鸣阁之战也成为了陈式的耻辱之战,后来诸葛亮北伐,选择派陈式攻拔阴平、武都两郡,算是给了他一个正名的机会。
曹操听说徐晃破袭马鸣阁道成功,非常的高兴。这让刘备有了后顾之忧,从而让曹操可以从容的清空汉中。遗憾的是曹操三月进抵汉中,五月便开始撤军,曹彰那边听到父亲召唤,昼夜兼程的赶路,刚到长安,曹操就已经退了回来。这场世人关注的二代之战终没有打成。曹操东归邺城时,遂让曹彰留驻长安,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跟刘封碰一碰。
被清空的并不止是汉中,还有武都境内的氐人。曹操对自己撤军之后,这些被迫归顺的氐人会不会通敌非常没信心,尤其在刘备已经控制汉中,并且还有马超相辅佐的情况下。比那些习惯听官府调派的汉地百姓,想劝这些氐人离开故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虽然汉地百姓更不想背井离乡)。当初曾替钟繇说服马腾发兵救援河东的张既,出了一个好主意。
张既现在已经是曹操的雍州刺史了,他的办法有两条,首先是以“就谷”为名劝氐人北上。所谓“就谷”是指灾荒之年到有收成的地方去吃饭。之前夏侯渊在武都搜刮了不少氐人的存粮,这次战争,曹洪、曹休的军队又势必会消耗掉氐人的大量储备。让氐人北上就谷,而不是说强制迁徙,看起来像是特别给了一项福利;其次是给奖励措施,先走先到的有奖,后走的看到先走的人得取了实惠,必定会羡慕,从而争先恐后的北上。
这两项政策一出,加上武都太守杨阜的落实工作到位,武都的氐人很快就被清空了这些北迁的氐人被安置在天水郡(汉阳郡)及关中,总计有五万余户。说句题外话,张既要是穿越到现代,让他去主持拆迁工作应该是很胜任的。
武都氐人北迁,阴平氐人降曹,对当初逃入蜀汉境内的氐人影响很大。次年又有武都氐人首领杨濮(杨朴)主动北上归降,被安置在汉阳郡境内,被曹魏任命为武都太守,统领北迁的氐人。从姓氏和成为北迁氐人管理者来看,杨濮应与氐王杨千万是一族(有可能是他的儿子)。
白马氐和杨氏一族的富贵,因为这次转换阵营得以延续下去。西晋代魏之后,杨千万的孙子杨飞龙成为新王朝的征西将军。在五胡乱华时代,杨飞龙养子率氐人重返祖地仇池山,建立了前仇池国。此后杨氏后人又在西秦岭山地,先后建立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四个氐人政权。浪花淘尽三国英雄后,回首再看,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依然是那些植根于此的土著,即便今日他们已经失去了氐人的族名。
这边曹操在改变武都的人口结构,强化武都、阴平两郡的防务。那边拿下汉中的刘备则正在准备称王的事。曹操可以违背汉家祖制称王,刘备作这汉室宗亲,当然也可以而且必须称王。称王不光是刘备自己的需要,更是可以用更高的官职、爵位来奖励有功的将士。拿下汉中再称王,意义不仅仅在于夺回了益州的门户,还在于当年被项羽封为汉中王的刘邦就是从汉中起兵,打回关中夺取天下的。大汉王朝的这个“汉”字,便是源出于汉中的“汉”。
毫无疑问,事隔400年,刘邦的这个子孙再次加冕为“汉中王”时,心中所想的必定是复制先祖的成功之路,而他的部下们,当下应该同样对此充满信心。同时这个称号意味着无论身为傀儡皇帝的汉献帝,是否还能代表汉室江山,此后的刘备都可以用“汉”来称呼自己的政权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