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两个为中外交流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和尚,就是玄奘法师和鉴真法师。玄奘12岁出家;鉴真14岁出家。玄奘是北方和尚;鉴真是南方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经;鉴真到东边讲经。玄奘历经18年的千辛万苦才到达印度;鉴真13年五次东渡失败双目失明,第六次出海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图
一、鉴真为什么要去日本。唐朝时期,中国的灿烂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不断有日本留学生、留学僧来唐朝学习。公元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大明寺,表示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恳请大明寺高僧鉴真到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鉴真的一众弟子认为去日本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海上航行风险太大,坚决不同意师傅东渡,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为传扬佛法,鉴真决心东渡。
>鉴真和尚(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是什么时代)
二、第一次东渡。公元742年,鉴真率21名弟子和荣睿、普照2名日本僧人,在扬州附近的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事宜。当时日本僧人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的公函,因此扬州地方官对东渡僧人给予支持,不料鉴真一位弟子因小伙伴内部玩笑恼羞成怒,竟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这可闹大了,因为当年海盗猖獗,官府闻讯大惊,拘捕了所有僧人,虽然事情的原委很快就水落石出了,但鉴真的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三、第二次东渡。在做了两年的充分准备后,744年初,鉴真带领15名僧人和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以及鉴真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领域的85名工匠,100多人浩浩荡荡,扬帆起航。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鉴真的船只尚未出海,就在长江口被风浪掀翻。等候了一段时间的修船期后再次出海,船被大风浪推着飘舟山群岛,鉴真等人被救后被转送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第二次东渡结束。鉴真就在浙江一带的寺院讲法,相当于当起了客座教授。
四、第三次东渡。鉴真东渡的决心是坚强且不可动摇的,鉴真结束巡回讲法回到了阿育王寺后,他准备再次东渡。但越州僧人认为像鉴真这样的佛学大师,不应该去日本,于是他们从中作梗,控告日本僧人“引诱”鉴真去日本,在地方官府的干预下,鉴真的第三次东渡草草结束。
五、第四次东渡。鉴真去日本之意已决,他想既然江浙一带三次都未能出海,于是他改变策略,认为造船目标大且费时,决定不再造船,而是从福州买船出海。一切准备就绪后,鉴真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又被截停了。怎么回事啊?原来是鉴真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被灵佑的真诚所打动,派人在温州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告吹。
六、第五次东渡。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唐朝请中国高僧赴日,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公元748年,他们再次来到扬州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于是率14名僧人和21名水手工匠,6月底从崇福寺出发向东等待顺风,出长江口后,由于气候原因,鉴真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后才出海。岂料在茫茫东海,船只遭到强大风浪,迷失方向,在海上漂流16天后终于上岸,然上岸后才得知,他们竟然到了海南三亚!这哪是哪呀,懊恼的鉴真入住大云寺。
鉴真东渡图
一年后,鉴真北返扬州,途经海南、广西、广州、江西、江苏等地,所到之处,受邀讲法无数,期间,日本僧人荣睿病逝、普照辞别、鉴真得意的大弟子坐化。在与普照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此时,鉴真由于长时间的海上风吹日晒;荣睿和大弟子离世的打击;加上在南方水土不服和旅途劳顿,导致鉴真双目失明,第五次东渡悲壮结束。
七、第六次东渡。第五次东渡虽然失败,但这次特殊的机会让鉴真游历了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鉴真从高僧变成了名僧,日本佛教界请他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公元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东渡。已经双目失明的鉴真,便乘船到达苏州黄泗浦,再换乘日本遣唐使大船,带领24人最后一次扬帆出海,一个月后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八、鉴真的功绩。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的隆重礼遇,抵达奈良后,被封为“传灯大法师”。孝谦天皇安排鉴真负责规范日本僧众,以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由此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唐招提寺
淳仁天皇继位后,给鉴真所住持的寺院赐名“唐招提寺”,淳仁天皇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因此,唐招提寺是当时日本佛学的最高学府。763年5月6日,在到达日本十年后,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这是日本为数不多的真人塑像,被定为日本的一级国宝,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内。1980年,留居日本1200多年的鉴真干漆像首次回扬州“省亲”。
鉴真干漆像
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了佛教在东亚地区更为广泛的传播,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