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简介资料)
如上图《清明上河图》,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作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现公认的创作者为北宋张择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它的不凡,不仅在于其创作方式,以长卷形式,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法,而且更大的价值在于,透过这幅巨作,我们今人可以在九百多年后还能细细品味中国十二世纪的城市生活。
局部
乍一看这幅作品,也许你的感受是这样的:汴京可真繁华呀,城里人的生活就是比村里好,丰富多彩。汴河两岸一片繁忙景象,街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再看那汴桥上拥挤的人群,与广州上下班高峰期天桥上的人群不相上下。总之,整幅画作与中古时期的威尼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容忽视的,这幅巨著完成于北宋徽宗时代,宋徽宗、宋钦宗的统治时代已处于北宋末年,也是宋王朝最腐朽最黑暗的阶段。
北宋末年,对内起义不断,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山东宋江、淮西王庆,这四个人分别是各地的起义军首领,《水浒传》中宋江、方腊起义,就是以宋徽宗时代为背景而创作的。对外与辽、西夏、金的战争不休,金军多次大举南下,最终于1127年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梁,立国168年的北宋王朝轰然倒塌。如此说来,那么画作中的繁华岂不是北宋的落日余晖吗?
局部
于是,便有学者在这幅包罗万象的巨作中发现了一些端倪。这幅画里人物众多,船只、亭台房舍、楼宇都不少,但是牲畜的数量却不多,特别是马匹和羊尤其少。马匹是古代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战场上骑兵的战斗力又是强大的,其优势显而易见。而羊皮一直以来都是制作营帐、军服的常用材料,也算属于军用物资。但在此幅作品中,这两种常见的家畜却不常见了。因此,有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里藏着北宋的军事机密:北宋严重缺乏战马。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充实的历史依据。宋朝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周边少数民族的困扰,北方先后为辽、金政权所据,西北为西夏政权所有,再后来蒙古政权也崛起了,作为唯一的一个汉人政权,这一尴尬的政治环境注定了宋朝天生是一个少不了战争的朝代。
局部
在古代战争中,战马是战场上十分重要的一支生力军,对于宋朝也是如此。马性耐寒而畏热,孳生繁殖均受气候土壤的影响。我国的良马产于西北高寒地区,中原战马一向来自塞北。在统一的幅员辽阔的中央王朝时代,比如秦、汉、唐,产马之地在中央政府的管辖和羁縻统治之下,战马来源并不十分缺乏。
宋朝自立国之日起也非常重视马政,早在宋太祖时代,就承前代之制,设立了左、右飞龙二院,主理马政。真宗咸平元年(998)又创置估马司,专管买马之事。景德四年(1007)又置群牧司,以枢密院副使为群牧使,总管马政。
对于战马更是重视,太祖时期每年都在边州买马,还专门在买马地区设买马司或买马场,非常时期还括市民马。
局部
但是与两宋对峙为敌的辽、金、西夏政权,不但经常限制战马流入宋朝,而且在战争中还掠夺宋军战马。
《辽史》中载:与宋互市时,马与羊不许出境。宋辽金元时期在位于民族政权的交界地区虽设有互市的榷场,但马匹并不在交易范围。
“宋初,市马唯河东、陕西、川陕三路。招马唯吐蕃、回纥,党项、藏牙族、白马、象家、保家、名市族诸蕃”。
当党项羌族的夏州政权在宋朝的管辖之下时,宋朝战马主要来自河西地区。但到了真宗时期,西夏占据了河南之后,来自西夏羌族的战马也大大减少了。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西夏建国并奉行与宋为敌的政策后,宋朝来自河东、河西的西夏战马也基本断绝。
局部
历经两朝的抗金名将李纲说:“金人专以铁骑取胜,而吾以步军敌之,宜期溃散”。“靖康末,金人既破京城,首下令取马,违者诛族。凡得马万余匹,而京师之成为之一空”。
可见,宋朝的战马来源确实受到了限制。由于地理环境和政治因素,两宋政权想要得到战马就成为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
为了解决战马来源问题,宋朝在西南地区开辟了与吐蕃等族的茶马贸易,也就是以茶易马的商业模式。宋朝的茶马贸易是官府在四川、陕西、甘肃以及青海等地连接吐蕃等族的特定区域所直接经营和垄断的贸易。其目的不在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在于保证军事上对战马的需要。
早在唐朝,茶叶就已输往西北的兄弟民族地区了,吐蕃和回纥也早就开始饮茶了。到了宋代,在边疆民族区域,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饮茶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到了“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的境地。
局部
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人经常在沿边买茶,他们用马、羊、牛、驼和各种土产品,换取宋朝的金银、绢帛、茶叶等生活物资。即便是在宋朝向契丹、西夏和女真政权的“岁纳”、“岁赐”的物资中,茶叶也是一项必备品。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对茶叶的需求迫切,在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而宋朝不可一日无马以存的情况下,宋朝在西南地区与吐蕃等族的茶马交易就变得顺理成章,茶马贸易应运而生。
宋朝为了保证茶马贸易的永久交易和垄断茶叶的专卖权,规定少数民族只许于官场买茶,严禁私相交易。一旦发现有内地商人贩茶到少数民族地区出卖,违者没收货物外,还要依法判刑。
局部
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少数民族地区永远不能种植茶树,永远依赖宋朝官府供给茶叶,永远以马换茶,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统治来保证战马的来源。神宗熙宁年间还建立了专门机构:茶马司,而且是直属于中央的机构。可见,宋朝对战马供应的重视程度。
但是由于茶与马的比值,受供求关系和民族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这也就注定了这种贸易是不可能永久的。
比如,北宋神宗以后,熙河地区属宋朝管辖,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境内的吐蕃部族,嗜茶成性,马羊成群,故茶贵而马贱,一百斤茶能换一匹马。特别是到了南宋之后,仅有中原之地,熙河、陕西地区丧失,马路阻绝,买马区域缩小,茶与马的比值变成了马贵茶贱,马源逐渐枯竭后,后来南宋又在广西开辟了新的买马地。
由此看来,战马一直是困扰宋朝军事的一大问题。没有战马就没有骑兵,没有骑兵在战场上就不占优势,吃败仗的机率就会加大。尽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两宋政权想尽了办法,但终因受制于各种因素,战马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由此也成为北宋灭亡的征兆,南宋破不了的局。
北宋挺过了辽国,栽在了金人手里,南宋熬过了金国,最后倒在了元朝的铁骑之下。然而不论北宋还是南宋,在面对马背上的民族时,战马的缺乏成为其战败的一大因素。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在少数民族的围追堵截之下,依旧前后存续了319年,其存在的时间仅次于汉朝,但它的疆域却是最小的一个汉人一统王朝。而且两宋的先后建立还不同于西汉与东汉,汉朝中间还有王莽篡位,而北宋与南宋的衔接则是一脉相承的。不得不说,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综上所述,从一幅画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困境,在《清明上河图》的繁荣背后暗藏着北宋的危机,灭亡的征兆在作者的笔下悄然加剧,直至成为南宋破不了的局,一个王国最终走向了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