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
>一文不名的意思是(一文不名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在语文考试中,对成语的考查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指定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类型1: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就是不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作出不确切的解释。
例句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句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类似成语还有:
成语“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
类型2:褒贬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例句3: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出动,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例3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都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句4:《火烧赤壁》中,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例4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把这个词用在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类似成语还有:
成语“危言危行”出自《论语》
类型3: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使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例句5: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5中“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图书多,不能指金玉之类。这里是用错对象。
例句6: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例6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的,不在“人工”之列。
类似成语还有:
成语“鬼斧神工”出自《庄子》
类型4:敬谦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例句7: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7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例句8:“8·16”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全市各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我们也要响应号召,鼎力相助。
例8中“鼎力相助”意为大力相助。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类似成语还有:
成语“蓬荜生辉”出自《剪发待宾》
类型5:语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句9:创文明班级是全班人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
例9中“责无旁贷”的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词中已经包含“不能“的意思了,此处与前面的“不能”重复。
例句10: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例10中的“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出来,本身已经还有“笑”的意思了,所以此处与后文的“笑”重复。
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
成语“真知灼见”出自《警世通言》
类型6: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句11: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例11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例句12: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12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谓语,误当做名词性成语,应该为“瓮中之鳖”。
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
成语“司空见惯”出自刘禹锡诗句
类型7:形近误用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其意义及用法有细微差别,或者其适用范围有别,必须细加区别,才能判断准确。
例句13: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球队。
例13中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使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
例句14: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例14中“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此处是说写字楼市场销售情况一般,应用“不温不火”。
类似成语还有:
成语“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
以上就是我们在做成语题时遇到的常见错误,面对成语题,我们要仔细辨析,根据前后文与成语本身的意思来做判断。
当然,成语题更多的是靠平时的积累,需要我们在平时根据以上错误类型分类进行积累整理,这样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