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五年级下册第23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说:“此章言君子小人心貌不同也。君子内省不疚,故心貌坦荡然宽广也,小人好为咎过,故多忧惧(这一章是说君子与小人的心态有所不同的。君子自己反省时没有愧疚的地方,所以心态坦然宽广,小人容易犯错误,还因为贪心所以经常忧惧)。”
读者们从一年级起就开始接触成语警句了,从你们所学过的课本中已多次出现“君子”“小人”这两个词,以后到了中学还要接触这两个词,而且因为它们的意义要随着语境而多变。所以笔者想把这两个词随着时代的不同所发生的变化在这里讲一讲:
“君子”与“小人”这两个词,在孔子以前多是从政治地位上分的:“君”这个字是由“尹”和“口”组成。“尹”的本义是拿着针给人针灸治病,后来引申指掌管政务的官员;“口”是发号施令;两个字合起来为“君”,就是指最高统治者帝王。最初“君子”多指帝王,国家元首,最次了也指功臣与贵族。那么“小人”呢?就指平民百姓了。像《诗经》中就有许多讲“君子”与“小人”有等级差别的句子。这些话仍是着眼于讲政治地位的差别。
到了孔子时代,从孔子起赋予“君子”与“小人”有了“有道德的人”与“一般的人”的区别。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