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共历经17个皇帝,其中有一位皇帝,他的经历真可谓一波三折,9岁时死了爹,自己早早就当上了皇帝,可能是因为皇位来的太容易了,不知道珍惜,结果轻率亲征,打败仗成了俘虏。
成了俘虏,本来觉得自己这一生就这样了,没想到在吃尽苦头后,又迎来曙光,再次复位成了皇帝。
>一朝为后全文免费阅读(一朝为后大众小说)
他的一生如电影一般跌宕起伏,充满悬疑,这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传奇人生。
朱祁镇像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年仅9岁的朱祁镇继承大统,史称明英宗。
对一般人来说,9岁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还会时不时偎依在父母的身边撒娇,而对朱祁镇来说,却需要担负起治理大明帝国的责任。
这个在常人看来至高无尚的皇位,对朱祁镇来说,绝对不是那么美好的,甚至有些枯燥、无聊。
而他身边的那个王先生太监王振,却深深懂得他的心理,经常陪他玩,让他愉快的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岁月。
就这样到了正统七年(1442年),主持朝政的太皇太后去世了,16岁的朱祁镇开始亲政了。
这时的朱祁镇已经长大,他梦想着像他的先祖一样能够建立不世功勋。
朱祁镇影视图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派出2500多人来进贡,为了多得到回馈就虚报有3000人,但明朝给的回馈却少了500位,还将瓦剌的贡马价格削减了五分之四,这一下子让瓦剌使团大为恼火。
瓦剌首领对此非常气愤,随即下令要征讨明朝。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太监王振的贪心惹的祸。
瓦剌军队在军师也先的率领下势如破竹,很快突破大同防线,向北京袭来。
消息传来,在王振的蛊惑下,朱祁镇决定要像他的先祖一样亲征蒙古,他要让自己的壮举青史留名。
王振影视图
明英宗朱祁镇的决定遭到一众大臣的反对,但朱祁镇听而不闻,或许在他的心中觉得只要自己亲征就一定能够胜利,你们凭啥反对呀!
就这样在众大臣的反对声中,朱祁镇亲率20万军队,以及100多名文武官员上路了。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的诡异,也是这样的无奈。
明英宗朱祁镇率20万军队去打仗,却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对打仗一窍不通的太监王振,而让一帮有见识的文臣武将干着急却没有任何办法。
而对大臣们提出的正确意见,王振是一概不听,还利用权势对他们一顿打压。
由于出征仓促,后勤根本没有保障,出行没过几天,粮食就不够用了,甚至有的军士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导致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再加上秋季雨水造成道路泥泞不堪,还没到大同,军队就损失十之一二。
等大军到达大同时也先的军队已经撤走,而王振却告诉朱祁镇是他亲征的威名把瓦剌军队给吓走了。
正当王振得意洋洋时,大同的守将也是王振同党的郭敬告诉他也先军队的可怕,以及也先诱敌深入的计谋,王振开始害怕起来。
于是,王振命令军队撤回,但在撤军时,王振想让明英宗经过自己的家乡蔚州以显示自己的荣耀,但当大军快到蔚州时,王振又担心自己在家乡广置的庄家被大军给毁坏了,就又让大军向东改道。
大军撤退行走了40多天了,始终是在绕路行走中,大量的时间被耽误。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就像一个弱智一样被王振随意安排着,而对那些忠实大臣提出的正确意见却置若罔闻。
很快也先追击的部队马上要赶到了!
在阻拦部队的掩护下,大军来到了土木堡,但为了等候自己一路上收敛的财物,王振让大军在土木堡安营扎寨。
第二天,当明军醒来时发现四周全是瓦剌军队,他们已被包围。
就在这里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所率领的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100多位大臣力战而死,朱祁镇逃跑不及成,也成了俘虏,而王振在乱军中被明军将领杀死。
一心想效仿先祖名垂青史的朱祁镇却成了敌人的俘虏,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滑稽。
朱祁镇影视图
皇帝俘虏,这样的称号在前朝更多的是用在了亡国之君的身上,比如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还有在“靖康之变”中被金朝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
而明英宗朱祁镇相比他们来说,要幸运一些,至少明朝没有亡国,这样他这个皇帝还有点利用价值,因此在待遇上也不会太糟。
至少身边还有人伺候,也能吃饱饭,但这与他之前的锦衣玉食的生活是没法相比的。
我想,朱祁镇在蒙古草原上所经历的每个难熬的寒冷的夜晚,他一定内心无比的怀念以前的生活。
但走到这一步,又是谁造成的呢?
当也先发现明朝已经另立新君,而朱祁镇也难以发挥利用价值之后,就把他丢在一边,也很少过问,只等着明朝能接他回去,顺便还能换点财物。
就这朱祁镇在蒙古过着粗茶淡饭的艰苦的生活,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明朝能接他回去。
这样的机会真让他盼到了。
在一次出使蒙古时,明朝使臣杨善凭着自己的巧舌如簧,最终说服也先,带着明英宗朱祁镇“北狩”归来。
在北归之前,朱祁镇憧憬着归来后的生活会有多么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兄弟情在最高权力面前比纸还要薄。
虽贵为太上皇,而他能享受到的待遇却只是南宫那一院天地的自由,为了阻断他与大臣之间的联系,就连南宫中那棵他乘凉的大树也被砍掉了。
朱祁镇影视图
此时,朱祁镇的内心可能产生很多的愤懑、不甘和痛苦,但这一切与因他的愚蠢而导致的“土木堡之变”中死难的二十万将士和大臣相比,又能算什么呢?
不知道,他在遭受痛苦时有没有在内心对自己之前的愚蠢进行忏悔?
应该说,朱祁镇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在经受蒙古的俘虏生涯、南宫的幽禁生活后,他以一种突然的方式再次成为了皇帝。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石亨联合张軏、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扶持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夺门之变
就这样朱祁镇再次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复位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几乎以凌厉姿态开始了自己的报复。
先是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谗言挑唆下,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大明江山的守护者于谦杀害,同时,还杀死了很多忠于景泰帝的大臣。
接着,朱祁镇将已经重病的弟弟朱祁钰迁到西苑,然后废为郕王,在朱祁钰病死后,以薄礼将其下葬,并赐谥号戾。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意味着他想顺应天意,使黎民乐业,使社稷安宁。
在成功处置了“石曹之乱”以后,朱祁镇重用李贤等正直之臣,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行宽恤之政,国家逐渐稳定下来。
在复位后朱祁镇所做的两件事情得到了后世的一致赞誉。
一件事就是,他释放了被幽禁经历了五朝的建文帝子孙,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另一件事就是,在他病重时,叮嘱太子不要遵从殉葬这个反仁之礼。
这两件事对一个封建帝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是彰显了人性的光芒。
朱祁镇影视图
许多人因为朱祁镇如白痴一般的所作所为引发的“土木堡之变”,对朱祁镇几乎是深恶痛绝。
对这种感受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朱祁镇刚接手时的明朝“海内富庶,朝野清晏”,朝堂之上也是人才济济,就是因为他重用王振,致使言路堵塞,奸佞横行,才酿成“土木堡之变”,使明朝从强盛直接跌至濒临亡国的边缘。
也就是在他复位后,还能够重用有识之臣,没有像他的后代那样恣意妄为,也能够勤于政事,才没有使明朝走向衰落。
纵观明英宗朱祁镇前后在位的二十四年,执政成果可以说几无建树,明史评价“无甚稗政”,对一个皇帝而言朱祁镇是昏庸的,比那个他赐谥号戾的弟弟朱祁钰差多了。
但他能够释放建文后人,能够在重病之时反对殉葬,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明英宗朱祁镇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