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概括200字(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概括50字)

一、调刺小说之类别与渊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概括200字(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概括50字)

(一)“讽刺小说"之得名及其广、狭二义

《儒林外史》的命名情况就是如此。在乾隆朝繁多的世情小说中,它以贬抑的态度和讽刺的方法而独树一帜,这一特异之处被鲁迅先生所体察,于是把它从一般的世情小说中特拈出,标以“讽刺小说”之名。

我们把《三国演义》归为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归为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归为神怪幻想小说,根据它们的题材来划分的,而把《儒林外史》归为“讽刺小说",主要是根据它的创作手法来划分的。

广义的讽刺有两种:

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是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是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

(二)寄寓性讽剌溯源

鲁迅先生说:“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在晋唐小说中,于说鬼谈神之中就不乏对风俗、人品的讥砭。.唐代传奇中更出现了一些相当完整的颇富于喜剧意味的寄寓性讽刺。如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沈既济《枕中记》就对热衷功名者投下了辛辣的讥讽。

明代的《西游记》就有许多精彩的讽刺,如在取经途中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九个人间国度,对某些社会现象,作了讽刺性的描写。具有讽刺性意味的猪八戒喜剧性的典型形象就是成功的创造。

明末董说的《西游补》要“讥弹明季世风",第四回写“天字第一号”镜时就借机生发出科举放榜时的丑态:

顷刻间,便有千万人,挤挤拥拥,叫叫呼呼,齐来看榜。初时但有喧闹之声,继之以哭泣之声,继之以怒骂之声。须臾,一簇人儿各自走散:也有呆坐石上的,也有丢碎鸳鸯瓦砚;也有首发如蓬,被父母师长打赶;也有开了亲身匣,取出玉琴焚之,痛哭一场;也有拔床头剑自杀,被一女子夺住;也有低头呆想,把自家廷对文字三回而读;也有人大笑拍案叫"命,命,命”;也有垂头吐红血;.....

在这里,完全可以见到周进、范进的影子。

无名氏的《后西游记》写唐僧取经返唐二百余年后,唐半偈、小行者,猪八戒、小沙弥师徒四人重赴灵山取真解的故事。有些段落夹杂着对现实的讥讽。如第23回写文明大王窃取文昌帝君的春秋之笔,称霸一方,阻挠唐半偈师徒四人西行,扬言:

倘执迷不悟,我也不用刀剑杀你,只将文管书你作妖僧,写你作“外道"儿个字儿,压得你万世也不能翻身。他第二次捉住唐半偈,进一步用文笔加金锭将对方压住,小沙弥恨道:“这大王真可恶,既以文压人,又以财压压人。

借题发挥,对封建统治阶级中倚财仗势用文笔杀人的正统文人投以尖刻的讽刺。

康熙年间刘璋《斩鬼传》还是沿着寄寓性讽刺的路子发展,却更富于寓言性,情节、人物已退到次要的地位。鲁迅先生指出:“词意浅露,已同谩骂,所谓婉曲’,实非所知。

《聊斋志异》四五百篇中,有二三十篇可以称得上是讽刺短篇。

聊斋志异

(三)写实性讽刺溯源

《金瓶梅》和“三言”、“二拍"中的世情小说,颇有讽刺程度。

华阳散人的《鸳鸯针》明末清初刊行,共4卷,每卷衍一故事,第三卷《真文章从来波折假面目占尽风骚》,对假名士作了无情的噙弄。

清初艾衲居士《豆棚闲话》12则,有些篇章颇多讽剌笔调,第10则《虎丘山贾清客联盟》堪称佳什,“老白赏贾敬山号称骨董专家,“不论书画铜窑器皿,件件董入骨里”,被荐给刘通政后有一场精彩表演:

刘公笑了一笑,叫书童卷箱内取那个花鳟来与敬山赏鉴。那书童包袱尚未解开,敬山大声喝采叫好。刘公道:可是三代法物么?敬山道:‘这件宝贝青绿俱全,在公相宅上收藏,极少也得十七八代了。’刘公笑道:‘不是这个三代。敬山即转口道:‘委实不曾见这三代器皿,晚生的眼睛只好两代半,不多些的。

薇园主人的《清夜钟》清初刊行,16回,现存10回。第5回和第13回都写科举,颇有讽刺意味。

此外《鼓掌绝尘》、《醒世姻缘传》、《生绡剪》等小说都有讽刺性描写,而且出现了由短篇小说向中长篇演进的趋向。

二、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一)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

吴敬梓,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人称文木先生。安徽全椒人,仕宦世家出身。

23岁时其父逝世,他从侵夺祖遗财产的近亲身上,看出了宗法家庭的痼疾、伦理道德的危机和人情世态的炎凉。因不满和愤慨使他任达放诞,把家产散尽。他因此也被封建势力视为叛逆瘟疫。

33岁时愤然离开故土,移家南京。境况日渐落魄,曾卖文度日。冬日苦寒,或乘月行数十里,谓之“暖足"。

吴敬梓受顾炎武和颜(元)李(堞)学派的影响较大。颜李学派旗帜鲜明地反程、朱、反八股,影响和启迪着吴敬梓去揭露互为表里的八股和理学。

儒林外史

中年以后,更加恣情任性,忧愤感与日俱增,终于他开始写作《儒林外史》,至迟1749年秋已出书,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严峻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探索追求。吴敬梓景仰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他狂狷而豁达。

(二)士林百态的浮世绘

《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士和名士,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否定陋儒、假儒、迂儒、假名士,而肯定了真儒与真名士。

被否定的主要是功名富贵圈中无智、无聊、无耻的人物

1.写得最成功的是一批无智的迂儒,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王玉辉等。

他们出身清寒,本来有淳良的天性,但却深受腐朽的统治思想和朝廷功令的腐蚀毒害,成为令人痛心的可笑人物。

周进在“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的科举阶梯上爬,爬到六十多岁还是个老童生。梅秀才、王举人们肆意奚落、侮辱、欺凌他,他只能将苦水往肚里咽,不敢。

亵渎在神圣的科举制度中等级比自己高的人物。不能取得秀才资格进贡院考举人,这是他几十年来的心病,因此当见到贡院的号板时不禁万感俱发,用头猛撞,嚎啕痛哭,满地打滚

范进的情况也是如此。

马二先生是八股举业的正宗产品。他真心相信八股科举是“极好的法则”,苦口婆心地宣传举业至上,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八股选政。

至诚,结果成了中毒最深、受害最烈的牺牲品。

1.写得最多的是各种各样无聊的名士。

他们较大的集合有三次:湖州莺胆湖盛会、有娄三娄四公子、蘧公孙、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等;还有杭州西湖诗会与南京莫愁湖高会。

这些人貌似风雅,实际上不过是一些闲得发腻的纨绔子弟,搔首弄姿的斗方诗人,名落孙山的科场士子,骗吃骗喝的帮闲篾片。

他们装腔作势,呼朋引类,用高雅的外表包裹猥琐,用无聊的忙碌点缀空虚,把封建士大夫那种游手好闲而又自鸣风雅的坏传统发展到了可笑的地步。

2.写得最可憎的是一些无耻的官绅。

他们出则为贪官佞臣,处则为土豪劣绅。南昌太守王惠,抱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箴,衙门里充满了“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乡绅张静斋,教唆范进打秋风,出谋让汤知县以酷市名,结果枷死了一个回民。

作者还肯定了三种人物。

1.贤人。如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等。他们“襟怀冲淡”,不汲汲于功名富贵,看重文行出处,没有完全被统治者的名缰利锁牵着鼻子走,因此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人格追求合理的道德操守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当然他们也有局限性,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理想。

2.奇人。如杜少卿等。杜少卿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他对某些封建权威和礼俗提出大胆挑战,要求冲破某些封建束缚,离经叛道,因此,像贾宝玉一样,不被世人所理解。

他尊重自己的个性和人格,也尊重别人的个性和人格,对沈琼枝那样"稀奇的女性叛逆者,他引为同类,勇敢,

地给子支持。小说末尾还勾画出了市井四位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他们都自食其力,傲视权势者。

3.下层人。如秦老对王冕母子,乡邻之间至诚相待,情真意切,表现得淳朴厚道,古风可鉴。

开小香烛店的牛老儿与开小米店的卜老爹,街坊之间鱼水相帮,敦厚善良。

鲍文卿和倪霜峰,同是市井细民,危难相助,温情可掬。

(三)讽剌小说的典范

鲁迅先生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始有足称讽剌之书。

《儒林外史》把古典小说的讽刺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对于它的讽刺艺术,鲁迅先生概括为“感而能谐,婉而多讽"。

1.“能谐”,是说吴敬梓能在生活中发现喜剧性因素,并巧妙地表现出来,使《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鲜明的喜剧美学特征。

《儒林外史》的喜剧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一大批富有讽刺意味的喜剧性格,这在讽刺派小说的发展上是空前的成就。

概括地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性格的喜剧性主要表现在:本质与现象不一致;性格中的片面的畸形发展;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动机与效果的脱节等等。

如严贡生对范进等人说:“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栗的便宜。"一会儿他家一个仆人来说:

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

这就是人物言行不一。

还有范进中举后喜极而泣;母丧期间吃大虾元子,都会.让读者有会心的微笑。

2.小说不但“能谐"(喜剧性),而且常常与“感"(悲剧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看一下周进在贡院前寻死觅活,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但是我们想一下,他考了几十年,不要说中举,就连考举人的贡院也没资格看,受到多少人的羞辱啊。我们在笑得同时就产生对他的同情。

马二先生也是悲喜交融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热爱八股,迷信八股,中毒很深。但他古道热肠,主动为朋友消灾,帮助匡超人等。

3.与“感而能谐"相辅相成的是“婉而多讽”。"婉而多讽"主要是指吴敬梓讽刺手法的适度合理。不是张大其词,夸张到了变形,也不是用小说来攻击别人

鲁迅先生赞扬说:“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三、《镜花缘》等小说中的讽刺

(一)《常言道》

又名《富翁醒世传》,16卷,题“落魄道人编”,有嘉庆19年刊本。

小说写明崇祯年间名秀才时伯济,携祖传至宝金银钱出游,失落金银钱,流落小人国财主钱士命家。小说以漫画式的辛辣笔墨重点描写钱士命追索金银钱的卑琐滑稽之态。如写他得到金银钱:

钱上命踱进来,到自室中,坐在称孤椅里,把子钱细看,心中暗想:“那得这个金银钱再大些好了。”心未想完,忽见那金银钱登时大了。立起,宛如月洞一般。这钱眼之内,竟可容身。钱士命看见,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在这钱眼中钻来钻去,迁筋斗耍子。

(二)《何典》

又名《鬼话连篇录》,10回,作者张南庄。

小说写阴山下鬼谷中三家村有个财主叫活鬼,中年得子名活死人,活鬼死后,活死人少小无依,经历丰富,最后成家。

(三)《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博学多才而一生仕途不显,后半生在贫寒中“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才编出这《镜花缘》一百回”(《镜花缘》第100回)。

全书主要由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的海外游历和100才女应考及金榜题名后的欢宴活动两大部分构成。小说讽刺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前40回。在这里作者虚构了一系列异域国度:无肠国、两面国、淑士国、毛民国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