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啥意思(人心叵测的意思)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第十章)

谢付亮简解

>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啥意思(人心叵测的意思)

这一章主要讲看清一个人的方法,包括看清我们自己。

大意是,孔子说:“看明白他做了什么事,看清楚他做这些事的方法和动机,看仔细他做了这些事之后是否心安理得。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自己的内心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自己的内心呢?”

先简单解释些字词。

视、观、察,三个字都有“看”的意思,钱穆解释说:“此三字有浅深之秩序。视从一节看,观从大体看,察从细微处看。”傅佩荣解释说:“三者都是由我去看人,看的方法是要明白、清楚、仔细,看的对象是他现在、过去、未来的表现。”将二者的解释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分别理解为:看明白、看清楚、看仔细。

以,钱穆、钱逊、徐志刚等人主张将其理解为“因”,即,根据、原因、动机;张居正、曾仕强等人主张理解为“作为”。看一个人,必然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所以,我认为理解“作为”更合理。

由,经由,徐志刚进一步解释,“由”是指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方式方法,曾仕强解释为依据、原因;张居正解释为“意所从来”。综合考虑,可以理解为方法和动机。

安,安定、安乐。钱逊指出,“所安”是指人对于某事的心情、志向,倘若有了过失,有的人心安理得,有的人于心不安,就是“所安”不同。

廋(sōu),隐藏、隐瞒。

如何理解这一章呢?

我的理解是,这是孔子给出的“照妖镜”——看人方法,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但,我们要先拿它照一照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

比如,有时候,看起来我也在陪儿子聊天,但是,我会时不时地看一看手机,妻子批评我三心二意,我还故作心安理得地争辩说,有重要的信息要回复,耽误一会没关系。

显然,这只是我给出的借口,真有那么重要的事吗?真有的话,对方会直接打电话过来,肯定不会等着我去看微信、回微信!更何况,一个人碰到信息多、事情忙的时候,忘记回复微信,也是难免的。

而且,要修身,“照自己”的动作,就一天也不能停,必须坚持不懈,每天反省自己做的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方法和动机对不对?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

“照”了自己之后,我们再拿这面“照妖镜”,去照一照别人。

毋庸讳言,人的一生,看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有句流行语,一个人,十秒钟看清一个人;另一个人,十年也看不清一个人,这两个人的命运不可能一样。也因此,我在国学课上经常借助生活琐事或新闻事件来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看清一个人。

例如,倘若我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碰巧是一个人回家,路上有位陌生的阿姨,笑嘻嘻地迎上来,向我问路,同时又很客气,递给我一袋面包,进一步要求,让我领她去某某地方。这个时候,我就要想一想这三句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她向我问路,或许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但这么客气地给我面包,或许是为了感谢,也可以说得过去,但我毕竟是孩子,通过赠送面包,就心安理得地让我领她去某某地方,就一定不对了。她到底是什么动机呢?无故献殷勤,非奸即盗,所以,我必须快快逃离这个人!

这个事例,似乎很容易懂,但还是有不少孩子被类似的伎俩欺骗,被人贩子拐卖,甚至被残忍地杀害!正因为此,我时不时地就提醒孩子,要牢记孔子的这面“照妖镜”。

其实,不光是孩子,大人也要用好这面“照妖镜”。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有一个不少那么熟的“朋友”,平时都不联系,突然就和你“热乎”起来,或者连“热乎”也没有,就直接要求你做这做那,你会心甘情愿地做吗?如何处理更合适呢?我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事情的性质给予帮助。

网络上就有因为类似原因产生的悲剧,受害者被突然造访的“朋友”推至河中溺死。被推下的那一幕,又恰巧被监控拍下。

再举个例子。P2P金融公司,喜欢在四星五星的酒店会场上,邀约几百人,摆上一袋袋米,一壶壶油,一瓶瓶酒,还有一张张100元的超市卡,只要你敢于在现场刷卡,投资他们,你就有机会“免费”领取一袋米,也可能一壶油、一瓶酒或一张超市卡。

这时,投资人只要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给我这么高的回报?压力都在他们那里,我丝毫没有,怎么心安?一旦这么想,就会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但是,人性就是这样,一点点眼前的小恩小惠,就会让我们忘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心叵测,世事难料,我们都当谨记,也都当谨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