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书籍(四书五经电子书)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的一所学校组织春游,中午的时候,同学们坐在一起,互相分享着各自准备的面包饼干。

>四书五经书籍(四书五经电子书)

但是有两兄弟,却被排斥在小圈子外面。他们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窝窝头,以及黄色的玉米馒头。在众人的哄然大笑中,各自安静的默默吃着午饭。

有同学调侃他们:“吃这些东西,你们家里还那么困难啊?”

这两兄弟也不反驳,只是笑着摇摇头。他们与其他人有些格格不入,除了简陋的午饭,还有身上的穿着。

当时的北京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在80年代里,穿些没有补丁,不太破旧的衣服,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八十年代的北京

但是这两兄弟却不一样,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裤子,和手肘打着补丁的衣服,脚下的鞋子也已经微微有些开口,泛黄的褶皱和裂口处透露出一幅饱经沧桑的模样。

对于这两兄弟来说,从小学时起,被人嘲笑和怜悯,仿佛就已经成为了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时候,老师们都会关心地问他们:“你们家里是不是条件不好啊?给老师说,老师想办法。”

同学们也会有意无意地说些难听的话,排挤他们,嘲笑他们,但更多的,还是对他们抱以同情之心。但对他们来说,这一切好像并没有什么所谓。

这对兄弟叫做萧云志、萧云松。几年之后,当他们毕业了,学校的老师们才知道,他们的爷爷是共和国开国将军,萧克上将。

萧克上将

而在他们入学填写的家庭信息表那一栏,全部都是假名字。这一切为的就是不暴露信息,让他们不会受到特殊的照顾。

在他们入学前,萧克上将便告诫他们:“没有人民群众,你们什么也不是。谁都不允许在外面炫耀身份。如果谁敢拿家庭,拿身份去欺负别人,我绝对不会因为是自己的孙子,便手下留情。”

话说得很绝对,事情也做得很绝对。萧云志、萧云松两兄弟上学几年,除了受白眼和欺负,一点特权都没享受过。

不过这也算是萧家的传统。萧克将军的儿子,萧星华少将年轻的时候,萧克上将也对他做过一模一样的事情,甚至更甚。

萧星华将军

萧星华去上学时,萧克将军便对他说道:“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你的父亲是萧克。”

为了防止儿子被人认出来,萧克将军将他送往很远的一所学校,并要求他住校。每周六放假的时候,萧星华都要走到天黑了才能到家。

有一次,萧星华放假,直到深夜都还未回到家中,蹇先佛与萧克将军急得不得了,拿着手电筒出门到处寻找。

等找到儿子的时候,他们才得知,萧星华得了重感冒,在路上走走停停一直到深夜,几乎快要晕倒了。蹇先佛抱着儿子潸然泪下,萧克将军也心疼不已。但即便是这样,萧克将军也从来没有让公车去接送过他。

他常常对萧星华说道:“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一样的!”

蹇先佛、萧星华、萧克将军一家

萧星华对于父亲的教诲向来没有怨言,因为他亲身经历过那个无法言说的时代,在他的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就只有三件事:战争、饥饿、死亡。

萧星华的哥哥在细菌战中感染而死,姐姐刚出生便因为战争,夭折离开了人世。而他自己,被父母寄养在农村好几年,同村的22个孩子,因为饥饿,只活下来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他。

所以当同学们问他:“你怎么穿着破衣裳啊、你怎么吃这么简陋的食物啊,”之内的问题。他便会直起身来,一字一句地问道:“穿着破衣服有什么不好吗?我觉得挺好的。”

萧克将军在老家还有一个侄孙,叫做萧石英。在萧石英7岁的时候,萧克将军将他接到了北京,一直抚养了他10年。

萧石英老人指着萧星华的背带裤,他曾经也穿过

他对于这个孩子总是一视同仁的。萧星华吃什么穿什么,他也吃什么穿什么。他常常对萧石英说:“现在环境好多了,希望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不要想有靠山,我最反对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

17岁那年,萧石英回到老家务农,并兼职做代理诉讼,一直自食其力。期间,萧克将军还常常写信告诫他:“我参加革命是为中国四万万同胞,不是为了你们。因此,我严格禁止你打着我的招牌,向党和政府要这个要那个。”

这就是萧克将军的家风下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们,他们朴素,善良,懂得感恩,从不以权势欺人。

而萧克将军的家风,便是他最喜欢挂在嘴上的八个字:“感恩刻苦,勤劳勤俭。”

萧克(右)与聂荣臻元帅

1907年,萧克出生在湖南嘉禾的一个书香门第之中。对于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老百姓来说,萧克几乎不会担心这些问题。

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知晓微言大义。对于中国之积弱,一直都看在眼里。

16岁那年,萧家被地主豪绅陷害,家道中落。但萧克毅然咬紧牙关,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读书。就是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萧克养成了节俭朴素的习惯。

1925年,萧克从甲种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三民主义思想影响之下,他仅凭着一张简陋的手绘地图,孤身一人从湖南翻山越岭来到广州,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黄埔中学,并和林彪成为了同学。

毕业后,当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萧克加入叶挺将军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屡立功劳。1927年,萧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跟随叶挺将军参加了南昌起义。

叶挺将军

28年,萧克又参加了湘南起义。由于敌人的强势进攻,萧克奉命带领独立营向着井冈山方向撤退。在撤退途中,遇见了前来支援朱德的毛泽东和陈毅安。

在经过交谈之后,毛泽东笑着说:“好啊,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

毛泽东看到他们只有600多人,却只有七八十支枪,剩下的,就是长矛梭镖之内的武器,有些人甚至还拿着锄头。不由得感慨了一句:“什么是揭竿而起啊,这就是揭竿而起!”

在井冈山时期,萧克的才华很快展露出来,1934年,他被提拔为红六团团长,并率领军队成为了长征路上的先遣军。在长征的路上,让白崇禧吃了不少亏。

毛主席红军时期

木黄会师之后,萧克与贺龙在贵州建立起了川黔湘鄂根据地,对湖南形成了极大的威慑。

当时的湖南主席何键在慌乱之下发电报给蒋介石说:“情势紧张,全湘震骇,欲靖川黔,先靖湘西,欲除朱毛,先除贺萧。”

在蒋介石的重兵包围之下,萧克和贺龙带领着军队突破重重阻拦,一路过关斩将,转战千里。当别的部队越打越少的时候,红二、红六却越打越肥,部队越打越多。

毛主席在当时还称赞红二、红六团“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并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

在艰苦的长征之中,萧克邂逅了蹇先佛,并在贺龙和任弼时的牵线之下,二人结为夫妻,并生下了三个孩子。

蹇先佛、贺龙、蹇先任(贺龙前妻)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生于过草地的时候,萧克将军给他取名堡生。然而长征的路上艰难重重,粮食补给非常少,营养总是跟不上。

有一次,蹇先佛抱着儿子晕倒在了路边,路过的李伯钊将仅剩的一把米给了她,蹇先佛坚持不要。

李伯钊强行塞进她的怀里,说道:“拿着吧,给孩子的。”

就是那一把米,才让蹇先佛和孩子活了下来,而李伯钊,却差点饿死在路上。此后,萧克将军几乎逢年过节没有事情,都回到杨尚昆家中看望他们夫妇俩。

他在晚年还常常对孩子们说:“人要懂得感恩呐,当年要不是那一把米,你们的奶奶就死在长征的路上了。”

李伯钊与杨尚昆同志在延安

1939年5月1日,萧星华出生在河北。不久之后,日军对晋察冀地区发起了5.1大扫荡,由于形势紧张,只好将孩子寄托给当地的老乡王金生家中。

临别之际,王家奶奶拉着蹇先佛的手,说道:“八路军救了我全家,我们一定会对孩子尽心的。他婶,你就放心地去吧。”

小星华在这里一住,就住了好几年。在他童年的时间里,因为敌人的扫荡,他见惯了战争与死亡,他后来回忆那段时间,依旧是眼含热泪,颤抖地说道:“那时候,家家都缺粮,树皮、树叶都被吃光了。那几年,全村共22个孩子,最后只活下来两个,我是其中一个。”

当萧星华被接回家之后,萧克对他严肃地说道:“星华,王伯伯家对你有养育之恩,千万不要忘记人家的恩情啊!”

而萧星华也从来不敢忘记。在他长大之后,他还常常回来看望当地的村民,给困难的百姓提供帮助。

萧星华

2015年,已经是少将军衔的萧星华,组织了40多名医疗专家,来到阜平,给上千名老百姓免费进行诊治,并向当地的医院和卫生院,捐赠了上万元的药品和器材。

1947年,8岁的萧星华被父母接回身边。原本这样的年龄已经要开始学习了。但是萧克忙着打仗,根本没有条件让他学习。

有一次,萧克上前线之前,他的心一直跳个不停,他胡思乱想了许久,害怕这次战争自己会出现个三长两短。

一夜没睡的他,在草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3000个常用字,对着儿子说道:“孩子,你到了上学年龄了,可现在的条件不允许。长大后要有本事才能接好革命的班,全要靠你自己努力啊!

在儿子睡眼惺忪与茫然懵懂之中,萧克拿出写好的字,对他说道:“你要把这些字全认下来,学会写,学会念,这样你就能看书了。”

萧克将军一家

父亲走后,萧星华每天对着纸上的的字一笔一划地临摹练习着,他身边的叔叔阿姨们,也会常常教导他。

当他不愿意写字的时候,母亲就会告诉他:“只要把字写好,父亲就可以回来陪伴小星华了,”

就这样,萧星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刻苦学习,成功地考上了北大。

1955年,萧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尽管萧克排在上将第一位,但当时很多人对于他没有授大将而感到不满。

但是萧克将军并没有什么怨言,他对着众人说道:“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都牺牲了。我早该打死了,评不评衔、评什么衔都行。”

拟定大将军衔时,原本有萧克将军的名字

建国后,很多当年的老同志或者老区的老百姓,有什么事情就喜欢来找萧克将军。有一次一位与萧克将军有交情的老百姓来找他,被警卫拦了下来。

萧克将军知道后并没有发火,他只是立了三条规矩:“一要亲自接见;二要接受采访,帮助老区人民回忆在老区的战争岁月;三要请吃饭,而且由他亲自作陪。”

不过这其中,有很多人是萧克将军的老乡,或者当年的朋友。他们前来,也只是想让萧克将军给他们,或者家里的孩子找份工作。

对于这样的事情,萧克将军总是委婉地拒绝了。并在送他们走的时候,还会给他们一些钱,以补贴生活家用。

在老家的亲戚们,也喜欢给萧克将军写信,但是一旦涉及到修建老屋、介绍工作之内的,他都会统统拒绝。并对他们说:“你有多大的本事,就吃多大碗的饭,谁也别想靠着我的名头去走后门!”

萧克上将不仅极度厌恶以权谋私,对于浪费和懒惰也是深恶痛绝。在这方面,他不仅严格要求家人,更是对自己也更加的严格。

他自己非常喜欢吃红烧肉,但是他规定,只有节假日等重大节日才能吃,平常都要吃五谷杂粮。为了防止孩子们沉溺在好日子里,他还常常让大家吃窝头、野菜,回忆当年苦难的日子。

当时北京还很缺水,对于吃水的问题一直都很紧张。为了不浪费公共资源,萧克与蹇先佛总会教导孩子们,洗澡、洗脸的水一定要留下来冲马桶。

于是萧星华、两个小孙子们,也都效仿着父母的做法,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优良传统。

萧克将军全家福

1969年,萧克将军到干校进行劳动,他自己种菜、做饭、洗衣服、缝补。甚至在这里,他还做了一套桌椅板凳,并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逢人就说:“来看看我的得意之作。”

当时,刚刚毕业的萧星华参加了上山下乡的运动,军事化的管理让他整天累得不行。有一次,洪水袭击了村庄,大家为了保护村民的财产,齐心协力一同努力了几天几夜。

萧克将军听到情况后,写信鼓励儿子:现在你已经成人了,要靠你自己努力了,要经受艰苦条件的考验,年轻人吃点苦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有一次,中央来看望萧克将军,看见他住的房子很久,就问他:“你的房子怎么破破烂烂的啊?”

说完就要拨钱给修,萧克将军连忙制止,他回答道:“我这房子比老百姓住的房子好多了,我怎么能再修呢。钱还是留着帮助更加困难的通知吧。”

萧克将军与贺老总

后来,中央一位领导实在忍不住了,他找到萧星华,问道:“不是给你家里拨钱了吗,怎么不修房子啊?”

萧星华答道:“没,父亲和母亲不让修。”

萧克将军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家中的每一个人。萧星华说:“父亲一生勤劳勤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父亲自己是这样做的,也很注意在这方面要求我们。”

不过萧克将军对自己很小气,但是对与百姓,却总是很大方。

有一次,萧克将军知道老家要设高压电线,便与蹇先佛一起,商量着把一部分稿费捐给了家乡。

毛主席萧克

1997年,萧克上将动员社会慈善家,牵头在家乡小街田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很多人为了讨好他,纷纷慷慨解囊。但萧克将军不让,他表示,只要一所小学的钱就行了。

为了公平,他将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优先带头捐献。后来,他还专门在湖南郴州设立了“萧克教育奖”,专门奖励该市的优秀学生和老师。

萧克将军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家乡的人民都对他充满了尊敬和感激,因为他是真正的,在为了家乡做实事,做贡献。

为了报答他,有人提议将萧克将军的老屋修缮好,结果被萧家人制止,因为当年萧克将军立下过“三不”的规矩。

“老家房子不准重新装修;自己去世后不准大操大办;家人不准随便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照顾。“

这一下,所有人都傻了眼了,这也修不成,那也修不成,他们只好作罢。

但是这倒是提醒了萧家人,他们修不了房子,但是可以修族谱啊。于是他们说干就干,并让萧石英给萧克将军写信,过问一下。

萧克将军听了之后,写下了四个大字:“勤劳勤俭”。并告诉他们:“勤劳勤俭是我们萧家的传家宝,修族谱也要发扬先代和后来者勤劳勤俭的精神。”

1990年,萧克将军牵头,发起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并建立了《炎黄春秋》这个期刊。

炎黄期刊主要是写历史人物和历史重大事件的。对于历史,萧克将军异常慎重。他作出指示:写好人好事,要写得恰当,不要再去涂粉;讲坏人,讲敌人,也不能讲过(头)。

炎黄春秋

萧克将军主张“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势。”他常批评有些同志写的东西喜欢锦上添花、落井下石、制造材料、歪曲事实。这是走上了唯心主义,是不对历史负责,不实事求是。

萧克将军对于文学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他不容忍有人不尊重历史。

1991年,萧克将军的《浴血罗霄》荣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作品一同登上了领奖台。

当所有人都在恭喜他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本书花了他整整几十年的时间,中间受到了多次波折,前后改了四次,稿子从40字删除到了现在的20多万字。

路遥

尽管这本书是写他在长征时亲身经历的事情,但因为在后来受到了影响,在重新改的时候,为了真实性,他又几乎重新走遍了当年走过的,战斗过的地方,访问了无数的老兵和当地的老百姓。

在这一路上,他探望了老战友和他们的亲属,怀念祭奠了牺牲的战友,感谢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老区人民,为他们解决了很多困境。

在经过反复修改之后,这本从红军时期便开始写的书籍,终于在1988年八一建军节之前出版了出来。

出版后的《浴血罗霄》受到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人们都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很难写出这么有韵味,又真实的书籍。

八十多岁的老将军,告诉他们,那些当年牺牲的战友,那些惨烈的场景,他一刻也不敢忘记,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来的孩子们知道,当年的前辈们,为了新中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2008年,102岁的老将军身体突然出现问题,那年5月12号汶川特大地震爆发的消息牵动了全世界。

老将军也被电视中的报道揪疼了心,他望着萧星华,问道:“汶川的情况怎么样了?”

萧星华回答道:“一切都好。”

老将军眼里含着泪水,喃喃自语地说道:“好就好啊,好就好啊。”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萧克将军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在他逝世之后,萧石英和20多位萧家亲戚前往北京参加了老将军的葬礼。在葬礼之后,他们谢绝了国家公费报销路费的提议。

萧石英代表亲属们说道:“老将军一生节俭,最不喜欢以权谋私。我们不能坏了将军一生的规矩,要让他走得安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