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汽油弹,一种超级可怕的武器,虽然它叫凝固汽油弹,但它并不是完全凝固的,而是一种黏稠的胶状流体,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成分来改变它的黏稠性。
>冲绳岛海战(老梁讲冲绳岛海战)
因为黏稠如牛奶,故此得名“Napalm”,音译名字叫“奶磅”。在目前世界各国所研发的各类武器中,奶磅对于人体造成的痛苦绝对名列前三名。引爆的瞬间如同炸锅的钢水一样四处喷溅、流淌,温度可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如果被它沾上皮肤,根本没有办法冲掉,它会黏在皮肤上继续自燃,甚至可以渗入皮下,在皮下继续自然。即便只有一小滴喷溅到皮肤上,除非你用刀快速割掉那块燃烧的肉,或者砍下整条手臂。除此之外,你大概只能等它慢慢烧完为止,那种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奶磅”大规模被使用是在越战期间,但最初使用却是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冲绳战役中,美军面对负隅顽抗的日军不得不大规模使用“奶磅”。
事实上早在1943年,美国就已经准备使用这种可怕的大杀器,但鉴于其过于残忍,因此迟迟没有被送到战场上。时至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为了减少自身伤亡,也为了更大规模杀伤日军,于是将名为“奶磅”的凝固汽油弹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接着全部“送”给了日军。
实则日军当时也具备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早在台儿庄战役时,日军就曾对川军和桂军部队使用过,但日军研发的凝固汽油弹威力相对美国研发的要小得多,不足以造成大规模伤亡。美国研发的凝固汽油弹才是真正的超级大杀器,让日本人领教到科技的强大和可怕。
冲绳战役打响后,起初美军过于轻敌,导致伤亡惨重。美军为了减少人员伤亡,用各类炸弹疯狂轰炸日军驻守的战地,这些炸弹中就包括“奶磅”。在轰炸过后,美军认为大多数日军都已经被炸死了,事实上他们想错了,日军藏在暗堡中,伤亡远没有美军想象中的多。美军称日军是“土拨鼠”,他们如同土拨鼠一样,藏在肉眼根本无法分辨的暗堡内,朝着美军打冷枪,致使美军伤亡惨重。
既然无法用炸弹炸碎日本人的暗堡,那么就只能采取“火攻”。于是美军将改装后的M4A1薛曼(又名火焰战车)派上冲绳岛,利用火焰战车搭载型号为POA-CWS-H1的火焰喷射器朝着洞穴和堡垒喷射修改了比例的凝固汽油,将日军烧成“火烈鸟”。
这种“火攻”战术在现代看来很不人道,过于残忍,但的确简单粗暴又有效。尤其是在冲绳南部的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南部地区为山地,日军跟冲绳岛民(琉球人)躲在改造后的山洞或暗堡内,根本不理会美军的投降广播,坚持要跟美军“玉碎”。日军频繁朝着美军打冷枪,时不时来一场小规模的“玉碎战”,身上捆着手榴弹跟美军同归于尽。
美军不堪其扰,要求火焰战车支援。火焰战车来到后,将山下的暗堡烧了个一干二净。但是战车无法上山,美军利用投炸药包的方式对洞里的日军进行轰炸,但起到的作用不大。日军打造的洞穴又深又迂回,炸药包根本无法发挥有效杀伤力。
在这种状况,美军使出了名为“瓶塞与火把”的绝招,所谓“瓶塞”就是指炸药包、爆破筒,而“火把”则是指“奶磅”。海军陆战队利用船上的输油管一节一节接起来,将管子丢进日本人藏身的洞穴中,直接往洞里灌凝固汽油弹的液态成分,洞穴中顿时变为人间炼狱。不必亲眼看到,只是凭借想象,也能感受到日军的惨状。当然,许多被日军拉进洞穴一起送死的琉球人和朝鲜籍劳工也跟随日军一并在痛苦中被烧死。时至今日,冲绳历史档案馆都没有忘记这段历史,冲绳一些民间团体一直要求日本政府为昔日的罪责负责。
在日本NHK拍摄的一部关于冲绳战役的纪录片中,有侥幸生还的日本老兵对记者说:被凝固汽油弹喷到的人并不会立即死去,而是在极端痛苦中全程看着自己的皮肤被烤焦,直到休克或死亡。有的人全身着火,但是意识依然很清楚,不但如正常人那样走来走去,还知道走到转弯处要拐弯。这种极端诡异与惊骇的画面,让接受采访的日本老兵终生难忘。然而这一切遭难,不都是日本人自己招惹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