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孝文帝改革)

从476年开始,北魏的冯太后和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这场改革运动加速了鲜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族融合。不过,这场改革却没有让北魏继续保持强盛。从499年孝文帝去世开始,北魏就腐化,并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最终在534年灭亡。为什么改革后的北魏会灭亡得如此之快呢?

>孝文帝(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全面汉化改革,有利于缓解北方民族矛盾,加速民族融合,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是全盘汉化,也就是导致鲜卑族原本弯弓跃马、孔武有力的民族特征也逐渐消失了,转而变成了儒雅恬淡,逐渐失去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北魏迁都之后,鲜卑贵族离开了环境艰苦的平城,生活在气候温暖的洛阳,其生活也逐渐腐化起来。

大抵黄河下游低地,气候土壤均较佳,生活文化较优,而居民较文弱,亦易陷於奢侈淫佚。上游高地,气候土壤均较恶,生活文化较低,而居民较强武,胜于军事与政治方面之团结,夏人势力逐渐东移,逐渐往下,征服下游居民,而渐渐习染其骄奢淫佚之习气,于是下游民族,乘机颠覆此统治者而别自建立新王朝。——钱穆《国史大纲》

鲜卑贵族的腐化,也就导致政治的腐败。在在北魏初期,官吏腐败是存在的,但是对腐败的打击力度也非常大,因而吏治总体具有保障。孝文帝去世后,宣武帝“宽以摄下”,使得吏治迅速恶化。后来冯太后临朝、宦官专权,腐败也就不可收拾了。《洛阳伽蓝记》称:“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当时吏部公开卖官鬻爵,“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都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都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按差等定价。人们直接称呼吏部为市曹,也就是卖官的市场。北魏的腐败由此可见一斑。

政治的腐败,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当时的北魏地方官员“聚敛无极”,通过各种方面增加税收。官僚、士族还大肆发放高利贷,当时的高利贷利息高到25%,如清河崔光伯通过发放高利贷而“绫绢钱布,匮箧充积”。另外,随着政治的腐败,土地买卖又开始出现,均田制遭到破坏,一部分自耕农开始失去土地。在宣武帝年间,开始不断对南齐发动战争,加重了百姓的徭役负担,所谓“兵士役苦”,许多农民甚至抛弃土地,“竞弃本生,飘藏他土。或诡名托养,散没人间;或亡命山薮,渔猎为命;或投仗强豪,寄命衣食”。

汉化后的鲜卑族

由于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得以快速发展。许多农民“绝户而为沙门”“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也就是当时的僧侣数量多达200多万,已经占据总户口的十五分之一。国家也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寺庙大规模的建设,“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佛教盛行,导致国家的编户齐民减少,减少了财政收入;大规模建造寺庙,导致国库空虚,加重了剥削和徭役。而在寺院因为广占土地,又形成了寺院经济,形成了僧侣地主,也就是寺院内部出现了分化。

龙门石窟

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治安也就不断恶化。宣武帝时期,全国有记载的起义就有10次,其中有四次是在下层僧侣的领导下发生的,他们所到之处“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一波又一波的起义不断到来,让北魏王朝摇摇欲坠。

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了防范柔然,在漠南地区修建了防御工事,设置沃野、怀朔、扶冥、武川、柔玄、怀荒六镇以驻守。有了六镇,北魏北边的压力就减轻了,这给北魏的南下提供了保障。当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并没有对全国的军镇进行变革,这导致六镇的将领依然保持鲜卑习俗,也为六镇的尾大不掉埋下了隐患。柔然衰落后,边疆相对安定,六镇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六镇将领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于是,六镇的将领们开始对中央不满,开始广占良田、克扣军饷、欺压镇民,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523年,柔然可汗阿那进攻漠南,六镇损失惨重,饿殍遍野。当时的怀荒镇的百姓要求镇将于景开仓赈济,结果遭到拒绝,于是饥民杀掉于景,爆发民变。随后,其他镇的百姓也起兵响应,六镇局势失控。北魏中央此时兵力空虚,于是和柔然联合进攻六镇边民,六镇起义失败。经过六镇之乱后,漠南地区的经济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六镇荡然,无复蕃捍”。六镇起义失败了,但是余波还在,526年的怀朔镇的鲜于阿胡、库狄丰洛据镇起义,一度攻陷了平城。

六镇之乱后,北魏将六镇的26万降户分别安置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但是这些降户到达河北后无处就食,沦为流民。当时河北又恰好出现了饥荒,“饥馑积年,户口逃散”,于是就引起了河北起义。河北的起义主要有杜洛周和葛荣领导,后来葛荣兼并了杜洛周,攻占了冀、定、沧、瀛、殷五州之地,部队多达几十万,然后葛荣向洛阳挺进。另外,河北的战乱又导致河北的20万户居民流亡青州,最终爆发了山东起义。于此同时,关陇地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这个北方大地都陷入了战乱之中。

由于全国起义蜂起,北魏的军队无法镇压,只能依靠各地豪强武装去平叛,这就导致豪强武装的坐大,其中以尔朱荣为代表。尔朱氏为羯族人,早期追随拓跋氏南征北战,立有军功。北魏建国后,其他部族被下令解散,但是尔朱氏却得以保留。六镇之乱后,北魏无法镇压,于是尔朱荣乘机起兵平叛,都督并、肆、汾、唐、恒、云六州军事,镇守山西,众多六镇将领也来投靠,成为了全国第一大军阀势力。

基本上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避免外戚专权的现象。武帝末年,为防止后宫擅权,在立昌邑王为太子时,就让其母钩弋夫人自刎,以消除隐患,此举就是“子贵母死”。北魏建立后,将“子贵母死”作为了固定的制度,《魏书》记载“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这是北魏早期能够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宣武帝即位后,也就取消了子贵母死制度,这大大增加了外戚专权的可能性。

515年,年仅33岁的宣武帝去世,只有6岁的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氏掌权。不仅胡氏清除了权臣高肇,逼迫皇太后高英出家为尼,自己成为了皇太后,开始临朝听政。胡太后掌权后淫乱后宫,于520年被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软禁在北宫。523年,刘腾去世,胡太后又再度临朝听政,从此朝政荒废,威德不树。528年,孝明帝意外去世胡太后立元氏(元姑娘,孝明帝妃子潘充华所生之女)即位,几天后,又说元氏为女子,于是又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元钊时年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国家大事,就如儿戏一样被胡太后玩弄。

在孝明帝去世前,曾经联络尔朱荣进京铲除胡太后势力。孝明帝被迫害后,尔朱荣率兵南下,拥立元子攸为帝,攻入洛阳。胡太后被迫落发出家,但尔朱荣不肯放过,于是将胡太后和元钊投在黄河沉死,又杀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此事被称为“河阴之变”,从此北魏王朝也就名存实亡。尔朱荣掌权后也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元子攸成为了傀儡。

尔朱荣还是十分具有军事才能的,他在消灭胡太后势力后就出兵四方,消灭了河北葛荣,山东邢杲以及陇西各族的起义,使得北方在军事上再次统一起来。不过元子攸也不想当傀儡,530年,元子攸乘尔朱荣入宮朝见之际,伏兵杀荣。之后,尔朱荣的儿子尔朱兆等起兵复仇,攻陷洛阳,杀元子攸,改立元恭为帝。此后,原本投入尔朱荣帐下的六镇将领纷纷独立,各自起兵。如高欢在河北一带发展,最终将尔朱氏取而代之,关中的宇文泰也兴起,北魏政权最终宣告灭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