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吴淞炮火中的破局而立,到凌水河畔的三元合一;从新中国振兴航运的慷慨激昂到崭新时代的扬帆领航。大连海事大学像一位“穿越风云”的航海家,在引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展中劈波斩浪,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想贡献智慧和力量。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出生地是(世界著名航海家)
薪火赓续,风华正茂。今天,是大连海事大学113岁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翻开这位“大国航海家”的成长日记,一同回顾其领航征程。
历史风云,航海波涛,大连海事大学的113年,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脉相连,那是为海洋强国梦想而开拓奋进的壮阔航程,那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峥嵘岁月,历风雨而盘桓,终怀兴国鸿猷。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校门
航海学府,肇自图强;薪火赓续,大任敢当。1909年,晚清邮传部决定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创办船政科,于上海吴淞口首开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她在民族饱受外辱、国运衰败之际诞生,也注定肩负着“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
历经波折和战争洗礼,她向海图强,开拓进取。新中国成立之初,航运业一穷二白,万端待举,高级航运人才短缺。作为当时我国唯一的高等航海院校,海大独担宏任,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社会主义新中国航运事业培养各类高级技术人才的光荣使命,成为国家高级航运人才来源的主渠道。
大连海运学院时的校门
为使海运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办好新的海运学院,将上海航务学院与东北航海学院合并组建大连海运学院。同年,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时为新中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
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3年,周恩来总理签批,国务院批准学校航海类专业实施半军事管理。改革开放后,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航运人才,保障全球贸易航线的安全与高效。海大与国家、行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洲间劈开航线,向全世界发出振兴民族航运的铿锵誓言。
学校举行大连海事大学校门揭幕仪式
踔厉奋发,为民族铸希望;上下求索,为国家育栋梁。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从此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1997年,海大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17年,海大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满怀豪情地进入建设发展的新时代。如今的大连海事大学已成为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百十风云激荡,海大始终乐育菁莪、守正创新、擘画蓝图,用奋斗实现梦想,用奋进铸就一流,在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壮丽航程中行稳致远。
“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大连海事大学培养出了大批包含船长、轮机长在内的高级航运人才,他们振兴航运,鞠躬尽瘁,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他们与海为伴,以船为家,为交通运输事业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的船,一定要由中国人来驾驶!”这是我国现代首位外洋轮船长陈干青的理想与誓愿。“我一辈子不离开船,不离开海洋!”这是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船长贝汉廷对周恩来总理、对祖国的诺言。学校创立之初,群贤汇集,马家骏、周启新、鲍浩贤、方枕流、王亚夫等航运先辈为新中国航运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倾注毕生心血。
如今,无数海大人用热情与智慧,为推动航运事业发展贡献着海大力量。
校友吴静作为一级法官坚守公平正义,荣获个人三等功,曾获评“司法公开之星”;
校友靳邦忠航海20余年,外派航线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曾被评为全国安全诚信船长,还应邀作为《航海技术》的审稿专家;
校友严正平从事集装箱远洋运输30余载,任船长20余年,曾被中央电视台“海上丝绸之路”栏目作为“大国工匠”典型人物进行宣传……
新生代的大批校友正活跃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一线,他们彰显出百年海大的文化品质和深厚底蕴,让海大名片更加闪亮。
时间见证了海大人筑梦深蓝的蓬勃力量,岁月书写了海大人开拓进取的崭新篇章。
在过去的2021年,学校创新创业获奖质量数量再创“双高”:
海大荣获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突出贡献奖;
学子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大创计划”立项990项,参与学生3832人次;“学科竞赛”获奖897项,其中,国际级41项、国家级275项、省级581项,获奖学生2280人次……
新时代的海大学子正不断从浩海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逐梦新航程。
青衿之志,履践行远,校园菁菁,人才熙熙。他们青春逢盛世,他们奋斗正当时。
逐风踏歌,大连海事大学行稳致远,扬帆竞一流。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拥有54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22年2月,“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大连海事大学顺利入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建设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5月,在科睿唯安公布的ESI最新统计数据中,“社会科学总论”“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在远航之路上,海大教师如罗盘、像灯塔,引领学子择定航向。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千余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讲客座教授,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航海学院李颖教授于今年3月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4月14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正式发布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大连海事大学共有6位学者上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益民教授新于今年5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野青教授荣获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授予的中国空间科学领域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实力不凡,他们于杏坛耕耘,闪耀光辉。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见那蔚蓝海面上,点点泛光。大连海大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海事科技前沿,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航海表、第一台自行设计的自动操舵机、第一项内燃机方面的专利……航海模拟器、轮机模拟器、电子海图、未来海上通信导航、国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技术领域均实现突破。
进入新时代,智能航运抢先布局,海底工程创新发展,今天的海大,有一批处于国际前沿、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在推动海事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益民教授团队巧妙利用镁法和海水法脱硫的技术特点,采用成套减阻增效措施,攻克困扰绿色高效船舶海洋运输的国际技术难题,开发成海运船舶柴油机硫排放控制成套装备,打破欧美企业对高端船配市场的垄断,使我国具备了海运船舶主动履约能力;
学校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国近海典型外来生物入侵灾害风险防控技术和装备研发”填补了我国在压载水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空白;
大连海事大学海上无人系统技术团队承担了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开展海上无人跨域集群关键技术的研究,助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一代代海大人攻坚克难,矢志一流。
立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之伟愿,树航运兴邦、以德济世之理想。如今,这位“大国航海家”站在113周年华诞的新起点上,勇立潮头,放眼世界。经略海洋,拥抱深蓝,大连海事大学将继续击水破浪,铸就新的荣光!
关注"大连海事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大连海事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官网、大连海事大学官微、信德海事、大连海事大学天津校友会、句容市人民法院、海事服务网CNSS、中远海运船员、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