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是牛郎吗(董永是牛郎吗织女是七仙女吗)

《天仙配》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勤劳朴实、注重承诺的董永与美丽善良、乐于助人的七仙女结合,寄托了平民百姓对美好婚姻及生活的普遍期待。

>董永是牛郎吗(董永是牛郎吗织女是七仙女吗)

但是——很多时候就怕但是,一个“卖身葬父”、一无所有的穷小子,竟然得到天帝女儿七仙女的垂青,并且还是七仙女主动追求董永,跟他一起去打工,帮他赎身还债,这样的爱情故事会发生么?难道野百合真的也会有春天?

拉倒吧,这纯粹是象我一样没钱没车没房的穷小子们的意淫,自我安慰而已。

实际上,董永不仅没有爱情,而且也根本不认识七仙女。

《太平御览》卷411引刘向《孝子图》讲的本故事

董永故事最初的模样,记录在了西汉刘向的《孝子图》中:

(原文已佚,转引自《太平御览》卷411)

后来父亲去世了,没钱埋葬,就向别人借了一万钱。董永对债主说:“以后我如果没有钱还您,就到你家里做奴仆。”债主很怜悯他,把钱借给了他。

在路上忽然遇见一个妇人,死乞白赖的要做董永的妻子。

董永说:“我穷得这个样子,自身还要给人做奴仆,怎敢委屈夫人您做我的妻子呢?”

妇人说:“我真心愿做你的妻子,不以贫贱为耻。”

董永于是带着妇人来到债主家。

债主问:“本来说好一个人,怎么来了两个啊?”

董永:“说一个您得到两个,不违理啊,对您岂不是更好?”

债主:“好吧,好吧。”转头问董永妻子:“你能做啥?”

织女回答:“我能织布。”

债主:“给我织一千匹绢,就放你夫妻回家。”

董永妻子要来细丝,不过十天,就把千匹绢织成了。债主很震惊,便放夫妻二人回去了。

看到没?嫁给董永的,是织女,没七仙女什么事儿。

而且,织女下凡嫁给董永,只是完成天帝委派的任务。任务完成后,就飞回天庭了,而且一丝犹豫都没有。

原文结尾:“语讫,云雾四垂,忽飞而去。”

“云雾四垂”,古文用语及营造的意境多么优美!但再优美,也掩饰不住织女飞走时的冷漠,和董永眼巴巴不知所措地看着到嘴的天鹅又飞走时的绝望。

董永当时心里一定会喊:“闹呢?婚姻是公共厕所啊,想来就来,说走就走?”

或者望着天象怨妇一样絮叨着:“700多年后,人家杨贵妃和唐明皇,还‘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呢?你却没有殷勤没有词也没给我一个对未来的期许。

还是吟一句1000年后晏殊的词来表达一下心情吧:‘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这里面,哪来半点爱情?最后吟的晏殊的词稍带一点情,还是我实在不忍心,代他加上去的单相思。

你一定会有疑问了:怎么又是织女?织女不是嫁给牛郎了么?怎么中间还接个活下凡嫁给董永10天啊?

而且,在我写的本系列故事《颠覆你的三观,织女并不爱牛郎,还出轨了》一文中,提到《荆楚岁时记》交待过,织女是天帝的女儿。但《史记·天官书》中又说:“织女,天女孙也。”意思是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还有传说,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又传说是外孙女。

乱不乱?织女到底嫁给了谁?到底是天帝的女儿还是孙女?其实专家们也头疼。

神仙们的事儿,我们就别瞎琢磨了。其实“织女”应该是一个总称,不是一个人,应该是很多人。其中当然有天帝的女儿,也有孙女,有王母娘娘的女儿,也有外孙女。有嫁给牛郎的,也有嫁给董永的,互不影响。

文中有两处,让我对董永很是鄙视:

一处是,路上遇到织女,第一次见,又不认识,你叫人家“夫人”,叫“小姐姐”多甜,真不会说话。

另一处是,董永借一万钱葬父,你都穷得卖身了,还要跟人家比厚葬。埋个人,需要一万钱这么奢侈么?真是死爱面子活受罪。

所以董永就是一个没钱没车爱面子又不会说话的穷屌丝啊!

其实,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思维。你应该看出来了,这整篇故事,都是在宣扬“孝道”,根本就没想搭理爱情。

站在宣扬“孝”的角度,“卖身葬父”,借一万钱厚葬父亲,就都可以理解了。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汉“独尊儒术”后,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并大加宣扬。体现“孝”思想的集大成著作《孝经》,是儒家非常重要的经典。

《孝经》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意思是,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就可以通神,神明可以感应到。所以董永的至孝,天帝感应到了,派织女来帮他偿还了债务。

除让神明可以感应到外,《孝经》还说了:“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意思是,用哪哪灵!

还真有人试图用《孝经》退敌,这事儿正儿八经地记录在了正史《后汉书》的“独行列传”中:

张角领导黄巾军作乱时,向栩向皇帝进言,国家不必出兵镇压,只要派遣一个将领去黄河边,向着北面大声诵读《孝经》,叛军自然就被消灭了。

中常侍张让借机进谗言,向栩不让国家出兵,一定跟张角是一伙的,想做内应。

于是,把向栩给杀了。

这故事,被嘲笑了1800多年了。

董永因为至孝,元朝的郭居业编写《二十四孝》时,将他列入其中,成为后世孝顺的典范。

孝感市董永公园二十四孝文化长廊中的“董永卖身葬父”故事

董永的故事,历代都在不断修改充实,有变文,有话本,有传奇,有戏曲,有小说,但宣扬“孝”这一核心内容,从产生到20世纪之前近2000年的演变史上,基本没有改变过。

织女变成七仙女,由“孝感动天”为主题改为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反抗”为主题,这都是后话了。

标签: